分享

当代院风·时代精神|造化心源——当代山水画专题展(广州)

 涤砚堂 2019-06-04

造化心源·当代山水画专题展 

问道苍莽——李劲堃中国画作品展

云起乌蒙——罗 江中国画作品展

初识华山——王保安中国画作品展

黄山微步——蔡拥华中国画作品展

开幕时间 

2019年5月21日(周二) 下午3:30

展览时间 

2019年5月21日~27日

展览地址 

岭南会展览馆(广州市二沙岛晴波路13号)

主办单位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广州美术学院

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

协办单位

广东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

当代岭南公共教育

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岭南美术出版社

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

承办单位

广州鲁逸文化

总策划/策展人

许晓生


山水之缘起,本源自古人的“山林精神”。传统的山水画,无论是作为“畅神”之具还是用以寄寓“林泉之心”,画中山水皆非对现实空间景观的复现,而是古人心中山水的对应物,在于把握造化自然的规律,换言之,山水画是造化自然的镜鉴与完善。明人王世贞指出:“山水画,始于吴,成于二李。荆关董巨一变也,李刘马夏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中国山水画屡经历代风格之变,然而,并未偏离原有画学正统价值系统的运行轨道。

20世纪之初,中国社会文化发生三千年未有之巨变。传统文人的正统价值观受到来自西方画学观念的有力挑战。进入“现代性”概念中的山水画,其前进轨迹逐渐偏离了宋元以来山水画的发展路向,拉近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易言之,现代山水画和古人的自然观开始拉开距离。如我们所知,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将绘画价值的实现置身于世界历史的动态发展进程中,这是20世纪上半期致力于现代国画实践的艺术先行者们的共识。在这一历史时期,山水画改造的直接结果是借镜西方的科学观念,复活传统的写生观,回归造化,一定层度上突破了山水画的题材界限,拓展了山水画的社会功能,形成了借古开今和引西入中两种取向并存、互为与融合的山水格局。

进入五六十年代,传统山水画的文化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天人合一”的传统山水观被“人对自然的主宰”的现代科学观取而代之。由此,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指归的“国画写生”方案,被置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山水画家抛却既往风格惯例,致力于探索新山水画。李可染、傅抱石、钱松喦、关山月、黎雄才、赵望云、石鲁等艺术家在“师造化”这条改造山水画的道路上将中国山水画推向一个历史高峰,基本上完成了山水画的新变。然而,由于过分地强调写生,这使得山水写生走上一条艰涩的路。当写生这条道路已走到极致,中国山水画该往何处走,如何继续前行?八十年代以后,在西方文化的又一次冲击下,中国山水画在百年反思中逐渐走出新山水画的既定模式,开启了拓进与复归并行的新走向。耐人寻味的是,随着对传统山水画价值的重新发现,不少山水画家尽管风格来源、图像语言取向不一,然而,在文化观念上却回归了“天人合一”的传统。

当下,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们的视觉环境发生了实际性的变化。自然、田园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因此,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成为当代人普遍的心理状态。这也构成了我们重新关注自然与人的关系,再认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出发点。

此次“造化心源”当代山水画专题展邀请了四位艺术家——李劲堃、罗江、王保安、蔡拥华参展。展览从上述背景出发,以广阔的文化视角来重新关注于中国山水画的“师造化”命题,展现当今山水画的新气象。


李劲堃,1958年生于广州,广东南海人。1982年毕业于肇庆师范专科艺术系油画专业;198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专业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中国画系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2002年调至广东画院,曾任广东画院专业画家,广东画院创作室主任,广东青年画院院长,2010年调至岭南画派纪念馆,2014年调至广东省文联,曾任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2017年调至广州美术学院,2018年兼任广东画院院长。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校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画院院长,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欧洲写生印象之七 93cm×62cm 绢本重彩 2015年

欧洲写生印象之八 93cm×62cm 绢本重彩 2015年

欧洲写生印象之九 93cm×62cm 绢本重彩 2015年

欧洲写生印象之十 93cm×62cm 绢本重彩 2015年


罗江,1959年生于云南,彝族,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云南美术馆馆长,云南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云南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MFA 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文联委员,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云南省政协特聘艺术家,云南省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写生之一 35×5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写生之二 35×5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写生之三 35×5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写生之四 35×5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王保安,1964年生,江苏省徐州市人。现为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陕西国画院山水画院副院长,西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人文千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评审委员会评委。

华山系列之一 123×123cm 纸本水墨 2019年

华山系列之二 123×123cm 纸本水墨 2019年

华山系列之三 123×123cm 纸本水墨 2019年

华山系列之四 123×123cm 纸本水墨 2019年


蔡拥华,1968年生,广东澄海人。广州美术学院副校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1年6月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94年6月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管理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2000年南粤优秀教师。

傲风 170×70cm 纸本水墨 2019年

青弦 170×70cm 纸本水墨 2019年

雨后之妙境 170×70cm 纸本水墨 2019年

排风亭 170×70cm 纸本水墨 2019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