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才军:世说新语——小学生文言文读写课程

 静林麓 2019-06-04

2019年5月22日,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罗才军校长,在蒲公英大学2019中小学教师核心能力通识课程中,进行了以《世说新语-小学生文言文读写课程》为主题的精彩授课。

本文节选自本课课程实录。

课程的开发缘由

毋庸讳言,文言文在当下的小学学习中遭遇了多重困境。

困境之一,是与当下学生语言系统的几乎决裂。中学界尚流传着“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的望洋兴叹,更何况是语言积累更为薄弱、理解能力更为浅白的小学生呢?对他们来说,蕴蓄着中华传统精神风骨的文言文更像是一种已经失传的古老语言,而非延续在我们血脉里的精神密码。

困境之二,许多教育专家、学者、教师对文言文学习讳莫如深。课堂演变为系统的文言知识讲授,异化为枯燥干瘪的文言知识记诵,其用字的典雅、语言的节奏、意象的精美、情感的辗转全在这样的过程中消磨殆尽。如此一来,文言文自然更加让学生敬而远之了。

困境之三,老师们未能找到自己和学生都感兴趣的、适合当下阅读的文言文。倘若有老师愿意尝试教学生一些文言文作为拓展和补充,于是想到经史子集,拿出《论语》、《老子》之类的来教,自然是要遭受挫败的。

因为这些经史子集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所谓结晶,是高度凝练、集约、精确、封闭的,往往不具有互动性,以学生的生命阅历和生活经历,它是无法被感知和悦纳的,自然也不能引起学习的共鸣与愉悦。长此以往,只能让他们徒生对文言文的厌恶与焦虑。



现在,我们不妨尝试着跳脱出来,让那些探讨生命究竟、天人之道的文言经典暂时搁置,等到我们的孩子具有足够的领悟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时候再奉献给他们。

让我们从当下的更为注重生命体验、更为关注个人价值的时代特征出发,选择那些贴近日常生活,人世繁华,可能在古人眼中“难登大雅之堂”却生气郁勃的文言作品来阅读。

这里面的人物活色生香:有的滑稽、有的吝啬、有的性急……然而他们性格鲜明,读来可亲,想来可爱。他们和我们身边的人一样有不少坏习惯、臭毛病。也正因此,阅读他们,我们会觉得和他们生处同一个世界,同一片土地,见证他们的生活百态,我们能感同身受,而不至于像阅读经史子集时那样“榨出皮袍下的小来”。且让我们打开一个虽相隔千百年,却依然能够经验和感知,能够联想和理解,能够融入和笑谈的文言文世界,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课程的创生与架构

    在我应邀至全国各地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杨氏之子》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师和孩子都对小古文以及文言的表达很感兴趣,而且对于我在课堂上彰显古文文体特征,学习文言表达方式,贴近地面,活化语用的教学方式颇为认同,于是我萌生了以《杨氏之子》为引子,建设“世说新语”文言文读写课程的想法。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涉及魏晋两朝帝王、将相、隐士、僧侣等一千五百多个人物,全面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以及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其语言质朴、意味隽永、表达传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吸引我的是,与传统的正襟危坐的经史子集不同,《世说新语》生气淋漓,嬉笑怒骂皆跃然纸上,展现的人物立体丰满,特别容易让人亲近。

我以《杨氏之子》为基础,在《世说新语》36章中又精选了12篇,分别为:“言语”之《徐孺子月下戏》,“伤逝”之《王仲宣好驴鸣》,“德行”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文学”之《七步成诗》,“方正”之《陈太丘与友期行》,“雅量”之《道旁苦李》,“赏誉”之《陈仲举尝叹》,“捷悟”之《杨德祖为魏武主簿》,“任诞”之《王子猷雪夜访戴》,“排调”之《顾长康啖甘蔗》,“俭吝”之《王戎卖李》,“忿狷”之《王蓝田性急》,组成第一版课程内容。《杨氏之子》作为核心进行深入的文言表达特点发掘和形式活用,并乘势阅读另十二篇,交流阅读方法,化用其中语句,并尝试仿写一个身边的人。

在此基础上,呼应着家长、孩子们的殷切期待,我又对课程进行了更深度的开发和建设。在统观《文言常识》、《文言津逮》等书籍后,我将文言典籍大致分为六类:分别为:

诸子百家(《老子》《庄子》《韩非子》《孟子》……)

治国理政(《资治通鉴》《吕氏春秋》《战国策》《传习录》……)

兵法谋略(《孙子兵法》《鬼谷子》《六韬·三略》《百战奇略》……)

经史文论(《易经》《论语》《尚书》《文心雕龙》……)

学启蒙(《格言联璧》《百家姓》《幼学琼林》《声律启蒙》……)

笔记闲谈(《菜根谭》《世说新语》《闲情偶寄》《梦溪笔谈》……)

这种分野固然并非十分科学(贻笑于方家),却也从特定的课程学习角度梳理出一条脉络。

这六类中,治国理政、兵法谋略、诸子百家、经史文论”多指向问鼎天下、修史鉴真、人生究竟的大命题,对小学生来说晦涩艰深,凌然不可亲近。与小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最后两类,尤其是幼学启蒙,引起过一些热潮,也受到过一些非议。因为“幼学启蒙”所载又有许多与当下少年儿童崇尚的伦理观、价值观种种相悖处。

因此,既要值得亲近又能读得齿颊生香的,当选“笔记闲谈”。它也是这其中最生动活泼、元气淋漓的。这就像中国十大书帖所写内容大多为一气呵成的兴起之作(如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颜真卿《祭侄文稿》)一样,笔记闲谈最能舒展才情,语言情致自然也更为率性天真,有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浑璞不雕。


于是,我精选了《世说新语》、《古今笑》、《东坡志林》、《武林旧事》等笔记闲谈类文言典籍中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一些篇章,标准有二,一是内容健康,二是语言清浅课程依然定名为“世说新语”小学生文言文读写,是因为这本书是课程开发建设实施之发端,而且大而化之,世说新语可以有更宏大的解读:“世说”即展现世像百态,“新语”即运用文言形式,这是这个课程的目标及内容的最终旨归。

我将课程目标确定为:卸下文言文的神秘面纱,以《世说新语》《古今笑》《东坡志林》等记录古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百姓逸闻轶事的文言笔记小说为主要课程资源,遴选其中接近小学生阅读和心理最近发展区的精短篇章,以朗读、解说、复述、互文、表演、知人论世等为基本方法,引导他们亲近文言文,感受文言的表达特点,形成文言语感的基本心理图式,实现文言阅读方法的训练与阅读能力的习得,历经由仿及创的文言文写作实践。并从描写的人世百态中感受元气淋漓的人物形象,领略或酣畅洒脱或倨傲奇崛的文人风骨,能使文言文轻松自如地活在当下。

当然,整个课程模块、内容甚至核心策略的设计都是疏松的召唤结构,还含有许多未定点和空白点,有兴趣的老师完全可以以我的课程设计为基础,创生自己的小学生文言文读写课程。在文言文定篇和样本的选择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增删,毕竟学生的基础不同,内容自然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

尤其是“读写融合、仿创相生”模块,我在选文的同时就考虑到这些文言文本的创生性,比如学生模仿的难易程度、语言价值等等,为把握文言的表达规律和学生仿创现实人物提供了不同的阶梯和把手。

比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中有“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就可以籍机让学生想象大雪纷飞的场面,也来尝试用“          差可拟”“未若         ”的句式来说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通过意象的简单补充,学生就可以说出丰富的文言句子来,诸如“未若鹅毛随风舞”“梨花浮枝差可拟”等等。

再比如学习了《陈仲举叹周子居》:陈仲举尝叹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国者器。譬诸宝剑,则世之干将。”,提炼出“     尝叹曰:‘若     者,真    者器。譬诸      ,则世之      。’”这样的句式,也完全可以让学生尝试仿写称赞身边的偶像、老师、同学以及自己敬佩的人。当然,如果有更丰富的适合学生仿创的简短的文言句式,完全可以继续补充和调整。

课程的核心策略实施举隅

在整个课程架构中,文言文读写的核心策略是课程的旨归。对于每一项核心策略,课程实施者都要有结合课程内容的细致真切的解读,并且在课堂上以每一个文言文本为对象,直观感性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依托文本,心领神会,学以致用。

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必须下功夫研究每一篇选文,琢磨课程内容中凸显的文言文读写的基本规律,并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进行点评跟进,如此回环往复,达成文言文读写的基本能力。下面,我就以其中一个读写核心策略为例,作解读阐述。

1

核心策略解读

本课程的选文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运用了相当丰富和精彩的方法。在课程实施中,我们需要结合文言文本为学生作精要细致的解读,并让学生学以致用。“读写融合、仿创相生”模块中有一项读写的核心策略是“文言笔记写人记事五法”。具体解读如下:

1
抓住特点,意在笔先

用寥寥几笔,最少的不过十五六个字,却要将人物刻画出来,这在现代白话文中不可想象,但文言文中却俯拾皆是。

究其原因,则无非是在写作的时候往往能够抓住人物最鲜明的特点,而且一篇只聚焦一点,写得集中而深刻。

比如“杨氏子的聪慧”“王蓝田的性急”“顾长康的幽默”等等,一目了然,却又让人拍案叫绝。可见,作者在下笔之前就已经对人物特点揣摩得一清二楚,所以才能精准地展现人物,将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2
描写言行,一针见血

人物刻画需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等,这样才能立体丰满地呈现人物形象。

在中国古代的大量小说著作中,传统的观念是不屑于描写心理的,因为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都是靠想象猜度的,这就像“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所以本课程选文中,描写人物的时候也是着力在人物的语言和行动,通过特别具有代表性的言行来展现人物形象

比如《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中荀巨伯坦言:“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朋友有病,我不忍心舍弃他自己逃命,你们要杀就杀我吧。我愿以我的性命代替朋友的性命。你看,如此义正词严、奋不顾身,使得胡贼班师回朝,一郡获得保全。比如《王蓝田性急》中,王蓝田一连串的动作“刺、掷、蹍、取、啮、吐”,将他吃鸡蛋性急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

3
事例典型,凸显性格

为了凸显人物性格,作者往往寻找最典型的事例

这也是阅读《世说新语》、《古今笑》、东坡志林等笔记时,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原因所在。

写王仲宣喜欢听驴叫,选择的是一干朋友为他送葬时都排着队学一声驴叫送行的事例;写顾长康的幽默,选择的是他吃甘蔗渐入佳境的事例;写王戎的聪慧雅量,选择的是他善于思考与推理,说道路旁的李树多子折枝,这李子肯定是苦的事例,而写王戎的吝啬刻薄则选择他卖李子怕别人得到他家的种子,于是把所有卖出去的李子的核都钻坏的事例。凡此种种,都以最简单最朴素的事例,准确地展现了人物的特点。

4
善用修辞,生动形象

修辞的运用很见作家的功夫。在本课程选文中,主要的修辞有比喻、对比、夸张等等。

比如赏誉中有:陈仲举尝叹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国者器。譬诸宝剑,则世之干将。赞叹周子居是治国的良才,就将他比作宝剑中的干将。我们知道干将莫邪是古代的神兵利器,将他比作宝剑中的干将,则已经把周子居的治国才能描述得十分生动了。

此外,《世说新语》中还常常使用夸张变形,把人物漫画化,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比如《王仲宣好驴鸣》《王戎卖李》《王蓝田性急》等等,都让人忍俊不禁,哭笑不得。想来,在送葬时因为逝者喜欢听驴叫,所以每个人依次排队学一声驴叫的场面是多么可笑,王戎那么聪明,可是卖李“恒钻其核”的刁钻又是多么令人捧腹。王蓝田性急的样子,那种与一枚鸡蛋顶真杠上的样子,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5
以小见大,意味隽永

在描写一众人物的时候,文言笔记总是从日常小事切入,娓娓道来,让人读后才豁然开朗。而且每个人物都耐得住咀嚼,其中的深长意味也让人感喟。

比如表现谢太傅的侄女谢道韫的文采,用“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表现王子猷的放浪形骸,用雪夜访戴,经宿方至却造门不前而返来写。凡此种种,远离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忧国忧民,而独有一番说不尽的生活情趣。在这一众人物所经历的生活故事的演绎下,本课程选文展现出了我国各个时期文人雅士生动活泼的世相百态,以及纷繁芜杂的人物关系。于诗词经典的高远之外独有一番入世入情的人生意趣。

2

仿创点评跟进

学生在心领神会之后,我就让学生仿照选文中某一篇章或几个篇章的写法,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可以是父母师长,也可以是同学朋友,甚至可以是印象深刻的陌生人。

既可以仿照《杨氏之子》,先一句话概述,然后用一件小事来说明,也可以仿照《陈仲举叹周子居》,抓住一个特点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要求仔细揣摩,认真刻画。

学生仿创的热情空前之高,摩拳擦掌,一节课后,我的手中就捏着厚厚一叠他们的仿创作品。我一篇篇读来,实在欣喜莫名。接下来又用了将近两个课时来对每一位学生的文言文写作作细致深入的点评。从学生们的仿创写作情况分类,大约有四种创作方式,我分别进行了针对性的点评讲解。

1
亦步亦趋式

这是几个孩子模仿《陈仲举叹周子居》的文言创作,他们所书写的都是身边最熟悉的人。我将孩子们写得比较优秀的作品进行了呈现:

卢启越尝叹曰:若姚皓文者,乃善跑者器。譬诸武将,则世之吕布。——卢启越9岁

卢东尝叹曰:若杨希文者,真画者器。譬诸繁花,则世之牡丹。——卢东10岁

吾尝叹曰:“若方浩然者,真善跃者器。譬诸名马,则世之的卢。——胡晨彬10岁

我首先引导孩子们互相评议,说说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然后结合他们的解说再进行全面的提点。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学生都是仿照陈仲举赏誉周子居的笔法,赞美一个人某一方面的特点。他们都善于联想,并运用了恰当的语言。这则文言表达的重点就在比喻“喻体”的准确与妥帖。陈仲举将周子居比作“宝剑”中的“干将”,于是在这些小作者的笔下,所称赞的人物都有一比,如“武将”之“吕布”,“繁花”之“牡丹”,“名马”之“的卢”都可谓贴切。当然,这样的仿写亦步亦趋,相对简单。

接着,我出示了另一篇:

吾啖西瓜,先挑其籽。人问,云:先苦后甜也!

——陶哲昊10岁

仍然是让学生先评议。孩子们说得很热闹,他们都惊喜地发现这是仿照《顾长康啖甘蔗》的笔法。其实这样的发现亦是非常珍贵的,这可见得他们对于这些篇章的熟悉,这种一眼看穿的熟悉证明这类的文言句式已经烙入他们的语感图式。

对于这一章,我也是赞誉有加,我对孩子们说,首先得承认陶哲昊的用心,以吃西瓜先挑籽再吃瓜的经历来谈“先苦后甜”,这是对生活有感知的表现。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无从下笔,是因为我们对生活没有感知,没有人在日常生活中唤醒我们对眼前一切的观察和感知。陶哲昊是一个对生活有着敏感的作者。

更可贵的是,尽管是仿照之作,但这一篇写得已经脱出了完全固定的表达方式,有了自己对文言表达的理解与把握,而并非一成不变。比如“人问”两字,在《顾长康啖甘蔗》中是“人问所以”,但在这里这样写并没有什么不妥,还可看出小作者的语言更加简约。而“先苦后甜”则使吃西瓜这件小事也有了哲学的意趣。

2
句式杂糅式

出示李静娴写他父亲的一章时,孩子们都笑翻了:

中国李氏,四十一岁,甚爱打麻将。一日与友人约至城西广场。一来兴致直至午夜方结束。诸人叹曰:甚爱打麻将!              

——李静娴10岁

大家都能看出里边有《杨氏之子》的影子,然而又有其他篇章的影子。尤其对李静娴能用一个典型事例来说明特别认同,因为这符合课程选文彰显的写人记事五法。对于李静娴能如此生动地刻画父亲爱打麻将的特点,我也实在喜出望外。

诚然,这开头写法源自《杨氏之子》,然而下面写来又有自己的想法。举一事例来证明父亲的爱打麻将,就讲到父亲和友人约至城西广场打麻将的事。从路途之远“约至城西广场”和时间之长“至十二点方结束”证明父亲对于麻将的热衷。于是最后来个诸人叹曰,调侃之中亦颇有无奈之叹,但绝无厌恶之心。

金蕊描写她的同学陈朵的才华也让人叹服:

以陈朵之才,可称神人也。师曰:何人可七步作诗?陈曰:吾可。行走六步,即赋诗一首。其才学真如长江滚滚而来,令众叹服。    

——金蕊11岁

读金蕊的这一章,尽管也有《七步作诗》《陈仲举叹周子居》杂糅的影子,但表达显得更加流畅,更加得心应手了。语感和积累的丰富使金蕊这样的孩子在课程中一点就通,特别善于举一反三。她描写同学陈朵,一枚真正的“学霸”,作了适度的夸张,说她六步即赋诗一首,暗藏典故。接着又用比喻,说她才学如长江滚滚而来,如此融会贯通地熟练运用,使整篇文章熠熠生辉。

3
脱胎换骨式

几堂课练笔点评下来,好些孩子在写作对象和语言上更加自由。

花木兰替父从军,性如男,战场上极其豪爽也。战毕,余人惊曰:“原来汝为女子也!”                                      

——陈酉文10岁

陈酉文最终越过了身边的人,而将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花木兰请进了自己的创作里。他活学活用,已经有了一些文言表达的技巧,并没有仿照哪一篇章,而是尝试着将花木兰的特点“性如男、豪爽”表现了出来。跌宕在“余人惊曰”,颇像《木兰辞》中说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华夏张氏女,十岁,甚爱画画。章师观其画。画为鸡觅食也。章不禁叹曰:此非常人也!张氏女谦虚:多练即可。

——宁希言11岁

宁希言的这一篇,其意趣颇有点北宋欧阳修《卖油翁》的意思。美术老师姓章,看到张氏女画鸡觅食,不禁赞叹非常人也!更妙的是,小作者居然加上一句:多练即可。这与《卖油翁》“无他,但手熟尔”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再看作者的语言,干净爽洁,举的事例也很典型,而且通过师生对话将张氏女的画艺高超表现出来了。当然,如果能有一两个句子描写一下画作的传神,那就更精彩了。

4
信手拈来式

而最让我们震撼的是,一些文言语感特别好的孩子已经几乎脱尽了模式和框架,显得信手拈来,闲庭信步了。且看冯易涵的这一章:

金正琪好玩。下课铃声未响,乃呼十遍:何时下课?师烦躁云:课后清扫茅厕。                                               ——冯易涵10岁

这一篇是孩子们评价颇高的一篇。不仅因为故事情节幽默,更重要的是“好玩”通过“乃呼十遍何时下课”入木三分,尽管只是个细节,却非常具有表现力和说服力。让我们仿佛亲见了一个课堂上抓耳挠腮、急不可耐的顽童形象。而老师的“惩罚”也显得妙趣横生。当然,这样的惩罚不过是谈笑而已,但其间所折射的童真与幽默,确实令人捧腹,直可编入《世说新语》“排调”章中。

华夏朱氏女性急,尝练书法。站写尝嫌太累,坐写则嫌黑墨沾衣。坐站不成,乃掷笔于地,誓再不写也。                           ——叶瑞冲11岁

同样是写性急,王蓝田的性急是通过吃鸡蛋表现出来的,而小作者叶瑞冲写朱氏女性急是通过她练书法表现出来的。朱氏女在练书法时,站着练嫌太累,坐着练怕墨汁沾到衣服上,这都是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所以写起来特别能引起共鸣。坐站不成最终“掷笔于地,誓再不写”八个字,将朱氏女恼羞成怒、气急败坏的样子表现得跃然纸上。

课程的实施案例

限于篇幅,我选择整个课程较重要的第二、三模块“阅读文言,习得方法”和“读写融合、仿创相生”其中两个课时的教学实施进行整合呈现,以飨各位有志于此的老师。

1

提领一顿,初解《世说新语》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世说新语》。课前大家都已经进行了阅读,你觉得读这样的小古文与一般书籍区别在哪里?

生:很难懂,都是古人的语言,所以要经常看注释。

生:朗读起来,一句一句,很有韵味。

生:很简短,几十个字,一两百字就是一篇。

生:《世说新语》里边写了很多很多有趣的人。

:看来你们已经对小古文、对《世说新语》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我请个孩子来读一读。(生读)

师:梳理一下,你得到关于《世说新语》的什么信息?

生:这是文学家刘义庆编写的。

生:它是一部志人小说,也就是写人的小说。

生:它写了一千五百多个人物。

生:它语言质朴、表达传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

聚焦一篇,活学《杨氏之子》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也就是些人的小说,而且语言质朴、简洁。我们首先一起来读《杨氏之子》。杨氏之子就是——

生:姓杨人家的孩子。

师:所以“氏”是家族、姓氏的意思。杨氏之子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请问你姓什么?

生:(女)我姓张。

师:你就是——

生:(脱口而出)张氏之女。

师:(走至一男生身边)贵姓?

生:姓贾。

师:你就是——

生:贾氏之子。

师:这个故事不难懂。请你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感觉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读三遍。(学生读课文)

师:好,谁能把这篇古文一气呵成地读下来?

生:(认真朗读)

师:嗯,字正腔圆,语感真好!有谁还能像她这样读?

生:(洪亮的声音朗读,颇有节奏)

师:你们真厉害,古文就得读得响亮流畅,有节奏、有韵味。

师:课文第一句话就介绍了“杨氏之子”,谁来读。

生: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师:你从这句话,短短十个字里边了解到杨氏之子的哪些信息?

生:他是梁国的。

师:国籍。

生:他是男的。

师:性别

生:他姓杨。

师:姓氏。

生:他九岁了。

师:年龄。

生:他很聪明。

师:短短十个字就把一个人的国籍、姓氏、性别、年龄、特点说得一清二楚。从这里你发现古文和现代文有什么不一样?

生:语言更简洁。

生:语言很精炼。

师:没错。古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洁精炼。(板书:简洁精炼)既然古文那么简洁精炼,我们也要学以致用。请你用课文介绍杨氏之子的方法来介绍一下你的同桌。

生:(面面相觑,小声试说后踊跃举手)

生:中国孙氏子十三岁,甚聪慧。

生:中国胡氏女十三岁,甚聪明。

师:我发现咱们班全是聪明人。(众笑)有没有说说其他特点的?

生:中国罗氏女十一岁,甚勤奋。

生:华夏钱氏女十载有三,甚努力。

师:(和生握手)贵姓?(姓曲)中国曲氏子,甚聪慧。接下来的一件事就具体讲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我们一读就知道故事发生在杨氏子和谁之间?

生:孔君平。

师:是的,把握了这两个人物也就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课文中,孔君平和杨氏子不止一种称呼。请你再快速地默读,联系上下文看看称呼杨氏子的还有哪些词?

生:儿,还有“此是君家果”的“君”。

生:诣其父的“其”。

师:你看,杨氏之子不仅可以叫杨氏子,还可以叫其、儿、君。那孔君平呢?

生:夫子。

生:孔。

师:发现没有?原来古文当中,人的名字不仅可以用来作称呼,他的姓——孔、杨氏子也可以用来做称呼。或者用夫子、君,或者直接说“儿”。从这里你又发现古文称呼上的什么特点?

生:称呼种类很多,很丰富。

生:一篇文章里会用多个称呼,可以避免重复。

师:(板书:称呼丰富)姓可以用作称呼,名可以用作称呼,尊称可以用作称呼,甚至字、号、官职都可以用来作称呼,有时候还可以用“其、君、儿”来代替。有意思吧?好!接着往下读,谁读懂了这句话(出示):

为设果,果有杨梅。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里有杨梅。

师:也可以说成是——

生:儿为孔设果。

师:还可以说是——

生:儿为夫子设果。

生:其为夫子设果。

师:发现了什么?

生:某人为某人做一件事的时候,某人可以省去。

师:古文当中依托前后文,有些时候可以省略某些语言。(板书:语言省略。)最后一句什么意思?

生:我没有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家禽。

师:我们现在说的“家禽”指的是什么?

生:家里养的鸡、鸭、鹅。

师:孔雀是家禽吗?

生:不是。不能叫家禽。应该是家里养的鸟。

师:所以你看,这里的“家禽”不是一个意思。家是家,禽是禽。这里的“家禽”是指家里养的鸟.从这里我们也发现,古文当中,一个字代表的有时候不是一个字,而是一个——

生:词。

师:这是古文的又一个特点,(板书:独字成词)顺着我们对《杨氏之子》一字一句的理解,我们发现了文言文的表达特点,那就是——

生:简洁精炼、称呼丰富、语言省略、独字成词。

3

阅读一组,进行学法指导

:尔等真可谓甚聪惠!与杨氏子相较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就出自《世说新语》。在这本有趣的书里,这样的故事还有好些:

师:能读懂吗?说个大概也行。

生:前面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九岁姓徐的小孩,在月亮下玩耍。有人问他:如果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肯定会更加明亮了吧?徐孺子说:“不对。就像人的眼睛里有眼珠,没有它必然看不见。

师:太厉害了。你是怎么读懂的?

生:我课前阅读的时候就读过这一篇。借助了书中的注释,还问了爸爸妈妈。

师:读懂文言文的好方法。另一篇谁读懂了?

生:后一篇讲王仲宣特别喜欢驴叫。要下葬的时候,文帝(曹丕)也来了。“顾语同游”大概是个人,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可以每个人叫一声送他安息。于是,来奔丧的人都学了一声驴叫。(众大笑)

师:真好。只有一处读不懂。“顾语同游”不是一个人,是指文帝回头跟一同来奔丧的人说。从这两篇联系《杨氏之子》,你就可以证实文言文语言表达上的几个特点,比如:

生:两篇小故事语言简洁。

生:称呼丰富,如“徐、文帝、王、之”。

生:句子中省略主语,如“既葬、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也有独字成词,如“好、皆一”。

师:短的能读懂,长的能读懂吗?这两篇是《世说新语》里比较长的两篇,请你快速默读,选择其中一篇理解它的意思,然后同桌相互商量,合作来读懂它。

生:我们俩读懂了第一篇。讲一个叫荀巨伯的人去看生病的朋友,正好碰上胡贼军队入侵。荀巨伯对他的朋友没有放弃。胡贼问他为什么不走。他说:我舍不得朋友。宁愿用我的性命抵我朋友的性命。胡贼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来到了一个讲道义的国家。于是班军回朝,整个城市都得到了保全。

生(互相补充):我们俩读懂了第二篇。陈太丘与朋友约好出行。约的是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就自己办事去了。等他走了,他的朋友才来。他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嬉戏。朋友问儿子,你父亲在吗?元芳回答说:等你好久你都没来,已经走了。这朋友就生气了,骂道:真不是人!明明和人约好了,居然管自己走了。元芳对他说:“您和我父亲约在中午,你没有按时到,是不讲信用;还对着别人的孩子骂他的父亲,那是没有礼数。”朋友非常惭愧,下了车想招呼元芳。陈元方却自顾自进门去了。

师:太了不起的同桌。为他们鼓掌。请问那么长你们是怎么读懂的?

生:先是自己慢慢读,遇到有注释的就借助注释,或者工具书。

生: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猜猜大概什么意思。

生:而且读懂了也不需要每句都做解释,大概知道故事意思是什么就可以了。

师: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猜测,说出大概意思,不需要每句话作解释。你们说得多好啊!这些就是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世说新语》就可以这样来读。

4

精读几篇,活用文言表达

师:能读懂这样的小古文已经相当了不起了。不过还不是最了不起的。想不想做最了不起的那一位。

生:想。

师:那就要像学习《杨氏之子》那样,我们不仅要读懂,还要将其中的古文表达方式在生活中用一用。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你能理解几句话的意思。


师:谢太傅姓谢,官职是太傅,就是“东山再起”这个成语的主人公谢安。故事很简单。谁来说一说。

生:谢太傅给儿女们讲课。突然雪下大了,太傅高兴地出题考大家:“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他各个的儿子胡儿说:“差不多像把盐撒在空中。”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谢太傅听了高兴地笑了。这就是谢太傅大哥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师:老师也要问一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你能不能也学着他们的方式,可以用           差可拟或未若           的方式来说一说。白雪到底可以比作什么。

生:蒲公英飘舞差可拟。

生:未若鹅毛漫天舞。

生:未若梨花随风起。

师:你们也能和故事中的兄子兄女一较高下了呢。再来读一则。这是赏誉章里的一篇,是谁称赞谁?称赞他什么?


生:陈仲举称赞周子居。

生:称赞他会治国。

师:为了称赞他会治国,陈仲举做了一个比喻。谁能读懂后边那句。

生:陈仲举说他是治国的人才,如果比作宝剑,则可以说是“干将剑”。

师:没错,“干将、莫邪”是古代的两柄神剑。你能不能也学着这样地称赞一个人啊?先自言自语一番,待会我们来交流。

生:陆琪月尝叹曰:若姚皓文者,乃善跑者器。譬诸武将,则世之吕布。

生:卢东尝叹曰:若杨希文者,真画者器。譬诸繁花,则世之牡丹。

生:叶瑞冲尝叹曰:若张月圆者,真教育者器。譬诸宝刀,则世之屠龙。

师:张月圆是你的老师吗?

生:张老师是我的班主任。

师:怪不得呢。回去把你写的读给你的班主任听,保证让她开心。你们都能活学活用,文言文原来也没有那么难。再来个好玩的。


师:读懂了吗?(学生大多数笑着举手)这次我不要你们说,谁来把这个王蓝田演一演。谁能。一位同学演,我们其他同学仔细欣赏,看看他演得到不到位,准不准确。(生表演很传神,众大笑)

生:我觉得他演得很到位。把王蓝田吃鸡蛋时因为性急,那个样子动作神态细节都表现出来了。

师:一个演得到位,一个点评到位。现在你又得到了一种阅读古文的新方法。

生:遇到古文故事还可以演一演。

师:总结一下,我们阅读文言文,尤其是像《世说新语》这样的小古文,可以有这样七种武器。请大家读一读。


5

学以致用,描摹人物刻画

师:现在,请你也试着仿照《世说新语》中某一篇章的写法,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可以是你的父母师长,也可以是你的同学朋友,甚至可以是印象深刻的陌生人。你既可以仿照《杨氏之子》,先一句话概述这个人,然后用一件小事来说,也可以仿照《陈仲举尝叹》,抓住一个特点用一个比方来说明,都可以。请你仔细揣摩,认真刻画这样一个人。

(学生尝试运用文言写法,仿照《世说新语》篇章,展现身边熟悉的人)


生:陈友文尝叹曰:“若屈原者,真辅帝者器。譬诸宝石,则世之金钻。

生:花木兰替父从军,性如男,战场上极其豪爽也。战毕,其他士兵惊曰:“原来汝为女子也!”

师:建议“其他士兵惊曰”可改成“余人惊曰”。

生:吾尝叹曰:“若方浩然者,真善跃者器。譬诸名马,则世之的卢。

生:中国李氏,四十一岁,甚爱打麻将。一日与友人约至城西广场。一来兴致打到十二点才结束。诸人曰:甚爱打麻将!

师:通过一件小事,把李氏爱打麻将的特点写得入木三分。建议稍作改动“一来兴致至十二点方结束”。诸人叹曰”这样的表达更准确。

生:吾啖西瓜,先挑其籽。人问,云:先苦后甜也!

生:以陈朵之才,可称神人也。师曰:何人可七步作诗?陈曰:吾可。行走六步,即赋诗一首。其才学真如长江滚滚而来,令众叹服。

生:华夏张氏女,十岁,甚爱画画。章为师观其画。画为鸡觅食也。章不禁叹曰:此非常人也!张氏女谦虚:多练即可。

师:你们不仅把笔下的人物写得活灵活现,而且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生:金正琪好玩。下课铃声未响,乃呼十遍:何时下课?师烦躁云:课后清扫茅厕。(众大笑)

生:华夏朱氏女性急,尝练书法。站写嫌太累,坐写尝嫌黑墨沾衣。坐站不成,乃掷笔于地,誓再不写也。

师:真是跃然纸上!同学们,希望你们继续像今天这样热爱文言,阅读文言,除了《世说新语》,你们还可以读读《东坡志林》、《容斋随笔》、《古今笑》等等,都是简短的小古文,但是里边的故事和人物却能让我们大开眼界。

结语

在普遍对文言讳莫如深甚或嗤之以鼻的当下,开发和教学这个课程,我以为就在于给学生一种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可能性,在于为他们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创造更多资源和能量,为他们栽下一颗安顿生命的种子。

课程结束之后,一位学生家长告诉我,孩子对文言的喜爱有些狂热。她还发给我孩子最近写的一篇,以及她的点评:

余母傅氏,古越人氏,与西子同乡。虽无西子貌,然有咏絮才,堪比孟母贤。余幼时屡犯错,父大怒,母安之若素。吾尝叹曰:“若余母者,真慈悲者器。譬诸大士,则世之观音也。” 

妈妈点评:小儿谄谀至此,必有求于汝母也!

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