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军制浅论(十二):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和象林将兵长史

 邓超越梦想 2019-06-05

(5)西域都护(西域长史)、戊己校尉

西域都护不见于《后汉书·百官志》以及应劭《汉官仪》、卫宏《汉官旧仪》、蔡质《汉官典仪》等,但它确实在东汉时设置过,且它主要和一个人有关——弃笔从戎的班超。

按《后汉书·西域传》,东汉时,分布在西北部(西羌主要在凉州西南部活动,与北匈奴中间有武威、张掖、北地等郡相隔,和西域诸国亦不交通,而西域诸国都在凉州西北境外活动,虽然笼统地说,都可以认为是西北边境,其实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西域国家主要有莎车国(都城在今新疆喀什地区南部莎车县一带)、于阗国(都城在今新疆和田市一带)、龟兹国(都城在今阿克苏市库车县一带)、疏勒国(都城在今新疆喀什市喀什噶尔古城一带)、车师(车师六国,即蒲类、移支、车师前部、车师后部、东且弥和卑陆,在今新疆东北部一带)、拘弥国(都城在今新疆和田地区东部于田县一带)、鄯善国(即楼兰古国,汉昭帝元凤四年改名鄯善,都城在今新疆巴州东南部若羌县一带)、焉耆国(都城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一带)等,它们大多与凉州的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以及张掖属国、居延属国相近。其中与四郡直接接壤的为车师、鄯善和焉耆。其余未提及的西域诸国或国小势弱,被中途吞并,或离东汉距离过远(如乌孙、大宛、月氏等,已经靠近中亚或就是中亚地区)。

西域都护一职始于西汉宣帝神爵二年,第一任都护是郑吉。但设置西域都护的前因却是源自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及霍去病在元狩二年降服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随后设置了凉州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自此,西域诸国方越过匈奴,与中原有了联系。之后,李广利攻伐大宛,威震西域,西域诸国内附。

汉宣帝神爵二年,匈奴内乱,日逐王叛变,率众降汉。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率西域各国军队护卫日逐王部进入汉朝境内,因功被封为都护,此即西域都护的发端。匈奴自从汉武帝时被卫青、霍去病等击败之后,实力大不如前。汉元帝时,呼韩邪更是亲自进京朝见,向汉朝称臣,而西域诸国也基本臣服于汉朝。西汉末年,汉朝内乱,匈奴又有复苏的迹象,西域诸国重新附属于匈奴。其实,这就和之前讲到的内附的少数民族降而复叛的例子一样,较为弱小的势力夹在两大势力之间,若要求得生存,势必要左右逢源,汉强则附汉,匈奴强则附匈奴,这种现象与民族的个性无涉。

东汉光武帝朝,西域诸国曾请设都护,以求内附。然而汉光武帝以“天下初定,未遑外事”拒绝了。汉明帝永平十六年,窦固、耿秉等大举调集边军征伐北匈奴,班超亦随军远征。北匈奴远遁,汉军攻取了伊吾卢,汉朝置宜禾都尉在此地屯田,遂恢复了和西域诸国的交往。永平十七年,复设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汉明帝去世后,焉耆、龟兹攻杀西域都护陈睦。汉章帝遂罢西域校尉、戊己校尉和宜禾都尉。而军司马班超以使者的身份独自留在西域。

班超以一人之力,率领少量士卒,利用外交和军事手段,以夷制夷,用谋略击败了龟兹、焉耆等主要威胁。再加上汉和帝永元二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稳定了北境局势,西域各国相继归顺。永元三年,朝廷封班超为西域都护,令其驻兵于龟兹。并复设戊己校尉,领兵五百,驻扎于车师前部高昌壁。同时还设置了戊部候,驻扎于车师后部候城,和戊己校尉相距五百里,成掎角之势。戊己校尉部和戊部候部是敦煌、武威、张掖、酒泉四郡前的第一道屏障。而西域都护部则深陷西域诸国之中,纯粹倚仗班超的个人能力。(题外话,每次重读《后汉书·班超传》,都有一种看电影《第一滴血》的感觉。谁说我华夏没有兰博式的英雄?如此智勇双全、匹马一麾,只身周旋于龙潭虎穴的异国他乡,最后扬威夷夏,功成名就,就算写成架空的YY小说,估计也没几个人会信服。这种历史,怎能不令人击节赞叹?伟哉我大班超!)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班超归国,于永元十四年去世。随后又过了三年,汉和帝去世,西域诸国复叛(其主因即班超离开了西域)。汉安帝永初元年,因朝廷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对西域诸国的掌控权,遂撤去西域都护,放弃了西域。西域诸国转投北匈奴。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汉安帝延光二年,班超子班勇出任西域长史,带领弛刑士(即戴罪立功的罪犯)屯柳中(车师前国地,今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鲁克沁镇一带),接替了乃父的事业,再次降服了部分西域国家。

之后,汉朝国力日衰,在西域的影响力也日渐式微。至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西域长史部先后被于阗和车师后国攻击,遂废置,此后东汉再也没有掌控过西域。

综上所述,西域长史实际上等同于西域都护。西域都护部(西域长史部)是汉朝设在境外的具有外交和军事功能的机构。不过,与其说它们是东汉的常设官职,不如说它们是因人而设的官职。在班超和班勇的任内,它们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其他人任内就形同虚设了。这里提一点,《后汉书·西域传》中记载:“今撰建武以后其事异于先者,以为《西域传》,皆安帝末班勇所记云。”明确指出了其《西域传》多为班勇之笔,而《后汉书·班超(子勇)传》可能也多立足于班勇的《西域传》,故《后汉书》的《西域传》和《班超传》有美化班超和班勇之嫌。但是我认为,即便有略微美化,但整体肯定还是有事实依据的。

戊己校尉部,以及戊部候部、屯田伊吾的宜禾都尉部,都可以说是配合西域都护(西域长史)而设的军事机构,以活动御敌于境外的效果,随形势而设,并不常置。

(6)象林将兵长史

象林县(今越南广南省会安市一带,即今越南中部一带)在交州日南郡, 位于整个汉朝疆界的最南端。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四月,象林县二千南蛮反,被日南郡郡兵平定。永元十三年八月,朝廷在象林县发放赈粮劝农。永元十四年五月,设置象林将兵长史,以安抚镇压本地蛮夷。(《后汉书·和帝纪》:“〔永元十二年〕夏四月,日南象林蛮夷反,郡兵讨破之。……〔永元十二年〕五月丁未,初置象林将兵长史官。”)

《后汉书》中所说的南蛮和西南夷,主要为洞庭湖流域一带的少数民族,即武陵蛮、长沙蛮;交址郡、九真郡、日南郡和其周边的土著,即今越南北部和中部一带;荆襄、巴蜀一带的土著;以及西南边境的哀牢国等(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哀牢王率其部族归顺汉王朝,汉明帝以其地设永昌郡,即今云南西部、缅甸东部一带。西南地区其余古国,如夜郎国、滇国、邛都国等,已在东汉前被中原王朝所灭。但无论是被灭国,还是内附,这些少数民族或土著还是和前文提到过的南匈奴、乌桓一样,也是时叛时降)。

总体来说,西南一带的边患并没有北部边境那么严重。所以相对来说,东汉在西南一带布置的兵力较少。一般的战事靠本郡都尉率领本郡营兵即可解决。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属国都尉就不说了,其职责基本相当于太守,而本郡都尉的职责也是相当重的。他们不仅要担负军事任务,而且还有负责安抚和联络本部的少数民族或土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