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整个侵略战争期间,加上美国用原子弹的轰炸,一共死亡了近7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男性青壮年,这对于人口绝对值本就不高的日本来说,劳动力缺乏就成为很现实的问题。加上战争刚过,人们普遍对未来感到迷茫,生育意愿下降,这样的话,将会直接威胁日本的发展。 面对巨大的损失额,日本政府早早就开启的狂生模式,在二战期间为了满足战争,就在1941年颁布了《确产人口政策纲要》,提出使日本人口要在1960年增加到1亿的小目标,日本在这个时候就开始大肆鼓吹“早育多婚兴国论”。明治维新起,日本的女性适龄婚姻为十五岁,但在二战及二战之后,政府就提倡把青年女子的适婚年龄提前三年,也就是女子13岁就可以结婚了。而且要求女子一生最好要生五个孩子以上,而且我们都知道日本女子在当时地位低贱,甚至在战争中还要从本土远赴二战前线为当时的日本士兵提供服务。 不仅如此,日本还大量引进外来人口,只是补充战后重建需要的劳动人口的不足。这一时期的日本社会非常混乱,在1947到1949年日本出现了第一次婴儿潮,年出生270万人,妇女生育率高达4.54,年人均增长率高达2.5%,二战结束后增长了2000万人。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人的生育观念又逐渐发生了转变,不婚不育成为潮流,造成当今日本社会老龄化严重,这已引起了日本政府的忧虑。 阅读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