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童 | 在文学界建造“废墟”的男人

 老鄧子 2019-06-05
小说里有自由
好的小说一定是让故事变成废墟

2015年08月16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公布,我校驻校作家苏童凭借其作品《黄雀记》获奖。在当晚的采访中,苏童表示,“这个荣誉是很快要过去的。得奖的确是个荣誉,但这个荣誉不能决定写作的方向。”

今天,距离苏童获奖的日子已经过去六天,小遍整理了苏童的作品以及采访资料,我们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回顾苏童的文学世界并且纪念这一奖项。

苏童说,小说里有自由。自由给小说带来万能的勇气,也带来了最尖锐的目光,它可以帮助我们刺探各种人生最沉重的谜底。

1
从《河岸》到《黄雀记》

从《河岸》到《黄雀记》,我写的其实都是时代背景下的个人的心灵史。这当然很重要,因为个人的心灵史,构成民族的心灵史。这不是我发明的说法,是巴尔扎克说的。

2
流水不腐,这条街的故事依旧

“香椿树街”是我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地理标签,我从来没离开过它,从这条街上我时常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向自己索取故事。

我期望这条街能够延展,能够流动,因为流水不腐。有人担心这条香椿树街会显得狭窄短促,我从未担心过。

我描绘勾勒的这条街,最终不是某个南方地域的版图,而是生活的气象,更是人与世界的集体线条。

我固守香椿树街,因为我相信,只要努力,可以把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搬到这条街上来。

而我要做的,就是让没有喧哗权利的语言,齐心协力顺流而下,把读者送到这条街上来。

3
滚动这个中国社会的轴承,是人情世故

香椿树街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游离在外面的。我们所说的很多秩序,用意识形态去排列一些社会秩序的话,在香椿树街基本上都是不成立的。

因为,这样的一个街道,它的结构、单位是以家庭为基础,它的人际关系,谁跟谁好,谁跟谁不好,都是可以非常轻易地改变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一直觉得祖父是这条街道的代言人,一生活得空空荡荡,我把他写成是有家底的,其实一无所有,但是活得很长。

生命变成唯一的财产,岁数其实是一个皮囊。一个这样的生命活得很长很长,变成了这条街道的某种最后的成果,这个街道的生活法则是一部分人类的生存法则,最好的就是一个老不死。但是连魂都没有了。

4
再好的故事都会崩溃,好小说一定是让故事变成废墟

故事说到最后一定会倒下。故事最后一定倒在废墟里,再好的故事都会倒掉,关键是那个废墟是什么,这很重要。在这个废墟上所建造的东西是什么,这比故事本身更重要。

我相信没有人说故事的目的是为了把一个故事说得让别人流泪。关键是流完泪之后,别人想到了什么,或者是你击中了别人什么隐痛,一个人内心的隐痛,一个民族内心的隐痛,或者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隐痛。

再好的故事都会崩溃,一个好小说一定是让这个故事变成一个废墟,然后有一幢非常牛逼的建筑矗立在背后,它是在讲哲学,甚至超出哲学的某种神性的东西。

举个例子,就像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一个人钻进笼子,绝食,这个故事当然有意思,别人一看,他到底想干什么,一个表演的艺术家,到最后这个故事随着主人公自己的表白,一切就崩溃了,故事就消失。他说:不是我要绝食啊,因为这个世界上找不到我要的食物。

这背后的哲学意义,甚至超出哲学意义的东西,甚至有点神性的东西,是卡夫卡对于事物的关照。

5
写与读

写长篇对于一个生性懒怠的人是一种挑战和压迫,写长篇的那些日子你似乎有肩扛一座大山的体验和疲惫。

我不明白为什么作家都要写长篇,为什么不像博尔赫斯、契诃夫那样对它敢于翻白眼。奇怪的是人们大多认为长篇小说是作家的得分或责任,而不是短篇或别的什么。

读者对文字始终是警惕的,充满拷问意识的,当你要模糊“所有格”的时候,他们也许恰好要厘清,那是谁的生活,谁的社会,谁的思想?

读者与作家面对一个共同的世界,他们有权利要求作家眼光独到深刻,看见这世界皮肤下面内脏深处的问题,他们在沉默中等待作家的诊断书。

而一个理性的作家心里总是很清楚,他不一定比普通人更高明,他只是掌握了一种独特的叙述技巧。

展望未来是容易的,展望的结果大多化作浪漫的诗篇。而面对过去,最为艰难痛苦的,是自我清算,这无关仇恨与复仇,自我便是自我的敌人。不过,在控告之后,至少还应该反省,至少还有忏悔。反省与忏悔的姿态很美好,那是我所能想到的最恰当的面对过去的姿态。这个姿态,可以让一个民族安静地剖析自己的灵魂。这个姿态,还有可能带来一个奇迹,让我们最真切地眺望到未来,甚至与未来提前相遇。——苏童


本文参考众多苏童书稿以及采访搞

同时感谢公众号“墨语者”供稿

责任编辑:桂雪、陈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