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发刚先生《活火集》有感

 楚珩之韵 2019-06-05

          陈发安

         5月24日上午,发刚兄举行了他的忆事作品《活火集/文化纪事》友情赠书活动。他在介绍创作情况时称其为挂笔之作。参加活动的朋友们或称道其人其事,或赞誉其书,那种踊跃,那份激情,令人感动。     

    会上我没有发言。但我对他的《活火集》系列情有独钟。我在州政协做过几年文史工作,觉得他的这个系列是独具特色的文史资料。或出于一种职业的眼光,或出于对其人其书的感情,忍不住要谈点看法,作为推崇之言。

     《活火集》系列一共4部。分别为《建始纪事》、《恩施日报社纪事》、《文化策论与实践》和《文化纪事》。其中《文化策论与实践》是他从事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工作15年(1998——2012)的档案资料汇集,折射出那个时期的文化工作的一部分历史。其余三部,(为便于叙述,以下皆简称《三个纪事》)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记录了他所经历过的事业轨迹,是具有很高价值的文史资料。

     有人说,发刚先生不是政协委员,《三个纪事》也不是政协组织编辑的,何谈文史资料?!

     所谓文史资料,是由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社会各界人士对近现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为现当代)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回忆性记录。因此,《三个纪事》毫无疑问是文史资料。原州政协副主席蔡万顺阅读了他的《建始纪事》后,情不自禁地评价说可称为建始那六年的断代史,资治通鉴,就有这层意思。

   我说《三个纪事》是具有很高价值的文史资料,理由有二。 

     其一,站位高,格局大 。发刚先生当了两届建始县县长,既是决策者,又是决策实施者。决策需宏观把控,运筹帷幄;决策实施须协调各方,决胜千里。无论是决策谋划还是决策执行,发刚先生秉持务实、创新、用心理念,聚内力,借外力、使巧力,政绩有目共睹。在恩施日报社当社长,虽然时间只有两年,他致力创环境,抓改革,谋发展,工作有声有色。在州民委(包括退休后的州文化促进会),塑文心,掘(或识)文才,兴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超前思考,创意性设计,创造性工作。恩施的民族文化工作风生水起,在武陵山土家族地区崭露头角,发刚先生当数一功。他无论在哪个岗位供职,思考问题站位高,谋划工作格局大,既是所处位置使然,更主要是他不满足现状的进取精神和不甘于平庸的思维方式所决定。说站位高,还有一点,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写的一群人,不是写的一个人。这也是《活火集》系列的高明之处。

    其二,内容真,表达好。

    真实是文史资料的生命。为保证其真实性,要求文史资料所记述的人或事,必须是作者亲历、亲见、亲闻的,故又称”三亲”史料。就真实而言,亲历的层级为最高。《三个纪事》所记述的人或事,全部是发刚先生亲身经历的,其真实性无容质疑。而且,发刚先生在每篇文稿后面都有个性点评,尽管对其观点不可能每个人都赞同,但都是他的真实看法或想法,其倾注的真情也跃然纸上。

    表达也可谓恰到好处。

    内容选择上,既突出”重”和”大”,也考虑”凡”和”小”。篇章布置上,既不刻意,也不随意。文字表述上,记事,或整个事件,或记一个侧面,一个片断;记人,或一件事,或几件事。把他所经历的人或事像摆龙门阵一样记录下来,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特别用心。对敏感的事情或人物的处理上,既不回避或掩饰真相,也不过度解读,”誉人不益其美,毁人不增其恶”,拿揑适当。

     我对他的《活火集》系列概括了四个字:高、大、真、好。

写回忆文章是部分老同志的乐趣,也是他们发挥余热为社会作的贡献。许多老同志退休后写了不少珍贵的文史资料,其认真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我很敬佩,但发刚先生的写作格局和手法我更推崇。简言记之。

(注:陈发安曾供职恩施日报社、州委政策研究室、州档案局、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曾兼任州社科联第一、第二届副主席【2000~2012年】,资深文史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