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L-中药方配伍原则—君臣佐使-中风治疗
2019-06-05 | 阅:  转:  |  分享 
  
L-中药方配伍原则—君臣佐使-中风治疗中医有成千上万首方剂,方子的配伍原则始终离不开四个字——君臣佐使。一,君臣佐使:《素问·至真要大论》
中对于君臣佐使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君药:一个方子里,针对主病和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它的药力居方中之首,或用量比其他药物量大。君药是一个方子中必不可少的药物。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疗效的药物;2.一个疾病,包括主要
症状和次要症状,比如肾阴虚证,腰膝酸软是主证,则主药,比如知柏地黄丸中的熟地,山萸肉。那么小便黄就是次要的症状。次要症状小便黄,而
用知母、黄柏,即是臣药。佐药:①是佐助君及臣药物的,或者佐制君臣的毒性,如半夏泻心汤中的半夏和生姜的关系。②又或者反佐,即佐药
的性味与君臣相反,但却可以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如左金丸中的吴茱萸辛温,和黄连的苦寒,是完全相反的,但却可以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使药
:①引经报使,就是引方中药物直达病所的药物。俗称“药引子”。②调和,即调和诸药。如甘草。补阳还五汤:在中医里一个非常著名的方子补阳
还五汤来举例来分析君臣佐使的理念。该方子出自清朝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沿用,是治疗中风后
遗症的经典名方,据《医林改错》记载,“此方治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直到今天,补
阳还五汤仍为治疗中风瘫痪不可多得的有效良方,被国内外医学界予以高度评价。中风后遗症的病因,是由于气虚导致血滞而出现的,那么气虚就是
它的主症,是病的根本原因,而血滞是气虚所致,只是次要症状,那么根据君臣佐使的原则:君药——黄芪,补气固表臣药——归尾,长于活血,化
瘀生新不伤正气。体现了三个特点:①治疗兼证—瘀血内阻;②用药剂量小于臣药;③本病毕竟为中风后期,所以化瘀不能伤正,用当归尾很温和。
佐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使药——地龙——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严格遵循了中医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尤其是大量的使
用了黄芪这味君药,成为了这个方子的点睛之笔。这个方子有两个特点,在中风初期,补阳还五汤可以很快的见效,很多病人都可以通过治疗恢复健
康;如果是长期中风的病人,通过服用补阳还五汤,能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但是,中风后遗症并非都只是气虚血滞,补阳还五汤只能用于气虚血
滞的这类病况。食疗,中医除了药物之外,还特别推崇食疗,尤其是粥方,粥可以滋补脾胃,易于吸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介绍第一个方子桂枝
汤的时候,就提到了“啜热稀粥”,所以根据补阳还五汤体现的行气活血的理念。李铮医生为大家推荐了一个粥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鸡血
藤15克,核桃仁2个,桃仁10克+薏苡仁米或者粳米,同煮粥,熬稀烂,挑出药物服用。粥方主治:中风后遗症期,血压稳定,半身不遂,患侧
肢体温度明显低于健侧,且畏寒肢冷,少欲懒言,大便干燥。粥方功效:益气养血,祛瘀通络。加减:无便秘者,去桃仁,加山药30克。禁忌:阴虚火旺者禁用。
献花(0)
+1
(本文系泰山冬雪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