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从一张照片说起:梅兰芳、金少山与余叔岩合过影吗?

 lsjxs 2019-06-05
刘乃崇

刘乃崇,天津杨柳青人,著名戏曲理论家、评论家、收藏家,幼嗜戏曲,见闻颇广,阅戏极多,与梨园名宿王瑶卿、荀慧生等及各地方戏曲名家相交深厚。编辑《新戏曲》、《剧本》、《戏剧报》,兼事戏曲评论,佳文频出。著作等身,见闻广,戏极熟,有“问不倒的戏包袱”绰号。

 在《中国京剧》今年第二期上,有一篇题为《从一张照片说起》的文章,作者写这篇文章,介绍余叔岩、金少山两位著名京剧艺术家,是因为他“藏有一张余叔岩和金少山的合影”,这张照片就附在文中,我看到这张照片,不禁哑然失笑,旁边的同志向我笑什么,我说.“这张照片不是真的。”他们问我是怎么回事,我把我所知道的情况介绍了一番:

 那是在1935年底,我看见过这张照片印在刊物上,照片并不只是余叔岩和金少山两位,左边还有梅兰芳,着西装,站在余叔岩的右首。这张照片是发表在12月21日出版发行的上海《戏剧旬刊》第一期上,照片旁写的说明是:“这是一个谜?——这张近影,我可以确定三人之中任何一人也不能记起这照片是在何处摄的。”

《戏剧旬刊》上刊登的“合影”

 我当时看过这照片的说明,莫名其妙,既是“近影”,为什么照片中的三位谁也记不起是哪里照的呢?我想,十天之后第二期出来,大概就可以看到答案了。可是第二期并不是十天之后出来的。怎么这刊物一上来就拖期了呢?原来是在除夕那天,承印这刊物的印刷厂着火了,把印好的第二期封面和部分内瓤都烧掉了,其后抢着补印了封面(原是彩色的,临时换了另一张黑白的)和其他内容,第二期总算出来了,不过,从所印的出版日期仍是1935年1月21日,和第一期一样,也可以知道这个补印工作是如何的忙乱,而且第三期因之也拖到了1936年1月21日。恐怕就是这么一忙乱,就没工夫来解开第一期上发表的这张照片之谜了。于是这个谜就留下来一直没有得到解答。

 事隔一年多以后,到了1937年5月22日,那时《戏剧旬刊》已经停刊,它的后身《十日戏剧》已经出到了第十期,刊物上又发表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有三个人,两边仍然是梅兰芳和金少山两位,与先前发表的部张照片上的他们一模一样,只是中间站的却不是余叔岩,而是汉剧老艺人余洪元,照片旁的说明是:金少山、余洪元、梅兰芳合影,汉口启新(照像馆)摄。”我一看到这张照片,马上想起先前发表的那张“谜一般的照片”,经过琢磨,忽然明白了,原来先前发的那张就是把这张照片上的余洪元剜去,偷换成余叔岩,是在照片上玩了一个“换人术”,然后制版印出。

金少山、余洪元、梅兰芳合影

 把两张照片对照一下,就看出余叔岩左臂背在身后.其旁背景花纹间有一条曲线的印记,那就是原照片上余洪元左臂的外缘,余洪元穿的是一件花长袍,把花袖子抹一抹,就和背景差不多了,如今《中国京剧》上登的照片,仔细看,还能看出那条曲线的印记。我这才找到谜底了,无怪乎先前发的那张照片上的三位谁也说不上照像的地点了,因为他们三位根本就没有在一起照过像。其实他们三位也根本没有在一起见过面(金少山成名回到北京是在1937年,从这时到余叔岩1943年逝世时,梅兰芳就没到北京来过。)

余叔岩原照片

 那么,梅兰芳、金少山、余洪元的合影是什么时候照的呢?梅兰芳偕金少山去汉口是在1934年,同行的还有谭富英。这是梅兰芳第二次到汉口演出,是章遏云在汉口经营大舞台时邀去的。这在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和《章遏云自传》中都有所记述。这张照片就是这时在汉口照的。

 这张照片“换人术”一事,给我深刻印象,因而在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再见到从刊物上翻下来的这张假照片,就勾起了我的记忆。

(《中国京剧》1994年第3期)

光风霁月的梨园
久已被人遗忘的
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