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缚岭、涂河、绛立圪塔……榆次这些田地名称

 yzsr273 2019-06-05

1、八缚岭

《魏书·地形志》作八赋岭,俗称“八伏岭”,位于榆次城东南50多公里,环带绵延于榆次、太谷、榆社、和顺边界处,形势险峻,上有仪城关。主峰位于榆次与和顺交界处、榆邢公路东侧,海拔1718米,呈东北-西南走向。涂水源出北麓桃花塔处。八缚岭山脉中的长枪凹圪塔,海拔1813.8米,是榆次最高峰(当地人称绛立圪塔为最高峰)。

书法深受大众喜爱,人们根据汉字形态创造了一些地名。《方舆纪要》载:“八缚岭,和顺县西百余里,两口对时如‘八’字然。”伏,俯卧;缚,捆绑;赋,铺陈或分布。"八"又是"发"的谐音,岭名以美好愿望命名。

2、涂河

《水经注》作蒲水,因河两岸多蒲草而得名。《魏书·地形志》作长宁水,因人名李长宁而得名。《永乐大典》和《天下一统志》始名涂水。发源有三,源于八缚岭者称大涂水,源于鹰山(今称雁山)者应称南小涂水,即"固庄河"。源于神山下孤神头者应为北小涂水,即"千佛寺河",文革期间更名永红沟河",今统称涂河。河水从榆次东南、八缚l岭北、桃花塔村南之沟谷中流出,途经石片、霍城、牛寨沟(新富)、庆城、小石拐、沟口,仁乌、侯峪、上庄、中庄、庄窝,在石槽头、石圪塔、蔺郊,与南、北小涂水以及蔺郊南河汇合后再经长凝、璧达、西沟、峪壁、南沙沟、绿豆湾、南合流村北汇入潇河,全长43.5公里。涂河是榆次的一条源头和流经区域全在榆次的大河,也是潇河的一条较大支流。

古代的涂水河源头是《水经注》中记载的涂谷,涂河河名源于此。

3、绛立圪塔

榆次旧志称架岭,位于长凝镇庆城村南的榆次、太谷交界处,海拔1789米,民间认为它是榆次境内最高峰(《榆次市志》记载,长枪凹圪塔,海拔1813.8米,为榆次境内最高峰),巍峨耸拔,极为壮观,远望岚光霏结,黛色参空,极备秀丽之状。

本为绛岭,音近而演变为架岭。山名以名人魏绛命名。魏绛,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他在政治生涯中最大的贡献是力主和戎,使晋国达到了扩大疆域和增强国力的双重效果。为表彰他的功绩,晋悼公将和戎得来的榆次这块土地命名为“魏榆”。为纪念这位给人们带来和平安定生活的功臣,将他在和戎过程中曾经驻足过的山峰命名为“绛岭”或“绛立圪塔”。

4、潇河

潇河,《水经注》作洞涡水,《魏书·地形志》作同过水。同过水,一出木瓜岭,一出沾岭,一出大廉山,一出原过祠下,四水合道,故曰“同过”。《宋史》作洞锅水,《宋史记事本末》作铜锅水,还有的书上写作同戈水。洞涡水俗名“小河”,每当山洪爆发,奔腾急流,啸声雷鸣,回荡山谷,故称“啸河”。因系水名,“潇”与“啸”同音,且“潇”较“啸”文雅,因此,1945年,山西省建设厅会同榆次天一渠管理局定名为“潇河”。

该河流发源于昔阳县沾尚镇马道岭(陡泉岭),经寿阳、榆次、清徐、到太原南郊马村注入汾河,全长137公里。在榆次境内长40公里,途经东赵乡、长凝镇、郭家堡乡、修文镇、张庆乡,是晋中境内最长的河流。据今考证认为,潇河、涂河两岸是榆次境内最早的人类栖息地,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前至一万年前,也是榆次人民的母亲河。

5、乌金山

原名“龙王山,是榆次镇山罕山向南的延伸,位于乌金山镇平地泉旧村东北、冀家山西南,海拔1311米,山势南北走向。人们感谢文殊菩萨和龙王使此山成为清凉无比、万木峥嵘的锦绣之地,上建水晶院与龙王庙,中有龙池,冬不冻,夏不涸,人传文殊大士饮狮于此。还在山上建有龙王庙,龙王山由此而得名。山上林木丛蔚,古为全县清凉胜境和风景名胜区。现在为著名的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

因煤藏丰富,在明代而得名“乌金山”。

6、涧河

涧河,发源于太原市北郊区小返乡刘家河的北叉沟的浅沟。到寿阳县南庄乡李家山村前与套沟河、窑头沟河相汇后又有杏子沟河和胡家崖西下的碧玉河汇入,至寿阳县南庄乡郭家庄村西南形成干流。河流由乌金山镇(原沛霖乡)东蒜峪的自然村王垴流入榆次境内,向南流经东西蒜峪、高壁、左付、田家湾、沛霖、西庄、神堂沟、苏村、峪头折向西流经流村、聂店、小南庄、鸣谦、秋村、鸣李、杨盘潜入地下。这条季节河全长45公里,流域面积在榆次境内124.5平方公里。它在榆次境内支流有:蒜峪水、芹峪水、苏河水、后沟水、海底岭水(古名:鞋底岭水)、白龙河、清水河。清代以前,涧河经太原县东温庄、小店镇北注入汾河,民国初年,仍有常流水可至鸣李。

山间流水的沟为涧。因河水形成和流淌在山涧中,以地形地貌特征命名“涧河”。

7、紫金山

紫金山,又名紫严山,长者头。清同治版《榆次县志》记载:“紫严山,在什贴镇西北、乌金山镇蒜峪村东,距县六十里,接寿阳境。其山松柏业生,遥望蔚秀,芹峪、蒜峪二水俱出其下。”

紫金山上有紫严寺,相传唐李渊的叔叔李长者通元(玄)注华严经合论于紫严山,因此所建寺庙名为“华严寺”。此寺始建于唐贞观丙午年,传说是由东蒜峪的自然村庞梁村财主庞全捐资所建,此后累见补修。明天启七年(1627),晋王妃万氏出金重修。该寺建筑雄伟(正殿5间,供奉如来三世佛、李通玄等;耳房各2间,东西廊坊各3间,分别供奉十殿阎君与文殊菩萨及关帝祠等;山门两侧南殿各3间,供奉天王等。此寺香火旺盛、传说神奇,曾有黄龙池。紫金山上还曾有长者泉。

因山上多红砂,远望呈紫红色,故名“紫金山”。

8、白龙河

“龙头凤尾”的白龙河,源出什贴镇辛家庄西南,经什贴、南窑头、小寨,在龙白村北与龙白沟水汇合,(源头至汇合处,古称窑头沟水),西流再经李家河、东庄北、神堂沟入涧河。干流总长约13公里,是涧河的重要支流之一。

白龙河过去泉水茂旺,河水常年在蜿蜒曲折的沟中流淌,犹如一条白龙腾飞。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长子白龙,勤劳善良,一心为百姓做好事,深受人们爱戴。因此,白龙河以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祈愿命名。

9、猫儿岭

位于榆次老城东,是榆次人熟知的一座岭。如今城市化已看不到其本来面目。猫儿岭古墓群的面积之大、跨越年代之长为国内罕见。1981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将该墓群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洞涡河与涂河在合流村(今北合流)汇合后,汹涌的河水向西直扑榆次城。水属鼠,猫能降鼠。为避水患,将城东形状如猫的山岭命名为“猫儿岭”。

岭名还有一则神话传说:王母娘娘身边有只神猫得道下凡,祸害百姓,被王母娘娘发现,拔下头钗定在岭上。从此,这座岭就叫猫儿岭。

(猫儿岭古墓群)

10、津水河

亦称金水河,古称涂水。此季节河源出榆次东南杜家山大塔庄(大塔山与大尖山之凹处,即《水经注》的涂谷),蜿蜒而西,经西河、冯家局、大佛头进入太谷县北郊村,至温庄有西赤土、蒲池水汇入,至东贾又有梁坪、朱村水汇入,又经太谷县大郭、西卜、任村进入榆次谷训、上、下丁里等地潜入地下。古代,经太谷任村进入榆次谷训、北社、西阳、西白、王都、陈胡而注入潇河。

五行生克,金生水。金无水则不利,水无金则不清。金水是一种最佳的格局,金水之地乃福地也。河名以美好祈愿命名。

后以同音字演变为津水河。津水,即口腔中分泌出的唾液。在中国传统养生中,唾液是无上之宝,有延寿浆之誉。津水河也是个意美的河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