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乡土建筑知多少?看了他的照片就明了!

 莺莺咖啡屋 2019-06-05

“摄影是件很辛苦的事,但我真心热爱它,累并快乐着。”

今年,是福州摄影师王福平摄影生涯的第三十个年头。背着20多斤重的器材,在田间地头拍摄,是他的常态。他热爱民俗文化,希望用影像和文字记录民俗背后的故事,呼吁人们关注、抢救乡土建筑。

青石堡与花田交相辉映

相约古堡,共赏美景

她在丛中笑

穿行花海,香气沁人心脾

 采花正当时

埋下摄影种子

上世纪70年代,王福平跟随父母下放到顺昌一处伐木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每逢春节,摄影师就会从县城来到场里拍全家福,那个笨重的“相机盒子”,让年幼的王福平充满好奇:大箱子为什么能拍照?一颗摄影的种子就此埋下。

19893月,王福平进入一家企业报工作,前往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学习写作和摄影,幼年时种下的摄影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农家笑语

喜'柿'满满

童梦飞扬

走过乡间小道

农家秋色

20046月,王福平作为福建省委选派的第一批驻村干部前往永定土楼开始了3年的驻村扶贫工作。期间,他对福建土楼进行了大量采访,先后出版了《土楼情怀》和《土楼春秋》两本摄影散文集,为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受此影响,王福平对福州本土的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萌生了拍摄福州乡土建筑的想法,三坊七巷、上下杭、平潭石头厝、永泰古堡庄寨等乡土建筑都是他镜头下的主角,他常常一天就要拍满232G的储存卡。

记录乡土建筑


了解它,才能拍好它。查阅拍摄主体的背景资料、挖掘独特之处、配齐器材设备……每一次的拍摄,王福平都会做足充分准备。每到一个采风点,他都会去了解当地最具特色、最具历史文化气息的民俗,挖掘更多值得拍摄的民俗故事和乡土建筑。

坊巷光影

雕刻时光

在他看来,自然景观是外在美,人文景观则是内在美,二者相合于摄影作品之中,便是完美结合。乡土建筑是凝固的文化,把文化融入乡土建筑的摄影,让画面弥漫鲜活的文化气息,在王福平的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他希望用这样的作品让社会更加重视乡土建筑和地方文化的保护宣传。

王福平的眼中,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应当具备“4个感”

1.与众不同的“新鲜感”,摄影作品要具备新奇特,人无我有,人有我转。

2.视觉冲击的“美感”,要依靠构图、用光、对比、虚实、动静和色彩搭配等摄影语言来表达。

3.触动人心的“情感”,一幅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

4.关注社会的“时代感”,用摄影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新时代。

“拍出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它的灵魂是最难的,这是一个从技术到艺术,再到思想修行的过程。”

古堡肃穆

小巷情浓

平潭石头厝

安宁村落

银装素裹

分享拍摄技巧


有着30年摄影创作经验的王福平老师,在拍摄乡土建筑题材上,会有什么秘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推荐构图:黄金分割法、三分法、框架构图、均衡式构图、引导线构图等。

推荐拍摄时间:早晚

早晚的“光比”较小,色温低,建筑物面貌和局部细节色彩还原、质感表现较好,画面呈暖红色基调。大中午拍摄乡土建筑,会让其表面的工艺、漆彩难以还原。此外,夜晚适合拍摄蓝调、星轨的作品,能展现出乡土建筑的沧桑感、幽静感。此时可以利用月光、家庭灯光等自然光拍摄,也可以自己带LED灯,用人造光进行补光。

推荐拍摄的特殊天气:雨天

雨天可以尝试利用积水拍摄建筑物倒影,利用“反射”和“倒影”增加美感,既有创意,又有诗意。夜晚光线暗淡,利用下雨进行长时间曝光,能让乡土建筑的表面形成一层反光,突显建筑的质感,雨夜下的乡土建筑拍起来耳目一新,与众不同。

推荐参数设置:低ISO+小光圈

高iso会破坏建筑本身的质感,且造成画面噪点大。使用低ISO、小光圈拍摄,能更好的还原建筑的质感。大光圈则适用于突出主体细节、虚化背景。

推荐的器材准备:双枪上阵,必带三脚架、快门线

“远拍其势,近拍其神。”每一次拍摄,王福平都会带上两部相机,一个配长镜头、一个广角镜头以及三脚架。长镜头用于拍摄建筑物涉足不及的细部,广角拍摄大场景,三脚架用于稳定相机,弱光慢门拍摄。


榕城春意

创作思维

1.小题大作,深度挖掘,拍摄专题系列组照。通过以小见大,进行有深度、成系列的透彻反映。

2.注重结构形式。镜头要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每种形式都要表达出特有的信息。

3.多角度拍摄。要养成从各种角度和方位观察建筑物的习惯,这样才可能发现被摄体新的、有趣的一面。有时看上去很平淡无奇的建筑物,在改变角度和方位拍摄后,建筑物就会以新的面貌展现出来。

4.交代建筑物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关注建筑物身边的人文景观,将人与建筑同时拍下来,能使静止的建筑更加鲜活,富有生活气息。

5.巧妙利用前景与背景。前景与背景是乡土建筑有机的组成部分,它们与被摄主体的关系会直接影响作品主题和画面的视觉效果。恰当地利用前景可以增强画面的纵深感,突出被摄主体,从而提高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6.突出乡土建筑的独特文化元素。

7.拍摄代表地域特征的标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特别是代表地域特征的标志,还有些细微的标志,比如门牌、街道的指示牌等,一旦拍下来都能很好地说明问题,时间久远后也许您的这张照片就能成为后人探索研究古建筑的珍贵的历史照片。

古韵

助力乡村振兴


摄影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对艺术的执着、思想心灵的修行,还是一场意义非凡的乡村之旅。他深入挖掘当地文化特色,把摄影经验和美学观念融入到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积极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在桂峰村,王福平挖掘当地农耕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机结合,提出晒秋节的建议。此举不仅让久居城市的游客感受到了久违的乡愁,更为桂峰村带来了社会知名度和旅游收入。此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罗源乡村出谋划策,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夜色桂峰

丰收的喜悦

晒秋

畲家风情

现在,除了周末外出拍照,王福平常常到各地作有关民俗摄影的讲座,每周为福能集团摄影俱乐部的成员点评摄影作品,传授摄影知识。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位摄影家专心、专注、专业,充实而又快乐的摄影生活境界。

未来,他想对更多福州本土建筑、油纸伞等本地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进行系统性挖掘,以专题的形式,拍摄有价值、有文化、有历史的福州民俗。

乡野协奏曲

看了这些照片

你对乡土建筑了解有多少呢?

如果你手中有

“乡味十足”的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