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娃后爸爸在这个位置睡觉,不仅影响亲子关系,还易伤害夫妻感情

 没事整点啥 2019-06-05

文 | 幸孕姐(高级母婴护理师,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

调查显示,孩子出生后第一年,夫妻的离婚率达到顶峰。除了与父母社会角色转变后的不适应以及宝宝出生后引起的一系列育儿矛盾有关之外,造成离婚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生娃后爸爸睡觉的位置。棋牌下载

睡觉位置大盘点

1、爸爸妈妈睡两边,孩子睡中间

优点:爸爸妈妈在同一个空间内,偶尔能够搭把手,不仅能减轻妈妈的负担,而且能够让爸爸看到妈妈的辛苦,更好地体谅妻子,同时还能获得育儿参与感,一家三口的感情会更加融洽。

缺点:睡在中间的宝宝可能会被爸爸妈妈不小心压到或者被妈妈的头发或者棉被捂住口鼻,出现窒息风险。此外,宝宝刚出生时,经常需要起夜喂奶或者是换尿布,这样必然会导致夫妻两人的睡眠质量都变差。

2、爸爸贴着妈妈睡,孩子睡一边

优点:能够照顾到老公的陪伴需求,夫妻俩的感情会更加融洽,而且方便妈妈夜间哺乳、换尿布。

缺点:如果妈妈晚上的警觉性较低,处于熟睡状态后,可能会让宝宝发生坠床风险,而且还会阻碍到宝宝夜间翻身。

3、爸爸睡沙发或者客房,妈妈和孩子睡

优点:方便妈妈更好的照顾宝宝,由于宝宝在1岁左右,正好是最需要妈妈的时候,此时妈妈如果全身心照顾他们,有助于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将来孩子会更有安全感,更加容易获得幸福感。

缺点:容易影响到夫妻感情,很多夫妻结婚生子后,感情慢慢变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妈妈爱的重心有所偏移,将全部的精力和爱都给了孩子,而忽视了老公的需求。除此之外,爸爸经常跟妻子以及孩子分开睡,育儿的参与度也会降低,将来容易出现“丧偶式育儿”。

4、爸爸跟妈妈一起睡,孩子跟保姆或者老人睡

优点:即使有了孩子,夫妻的二人世界也没被打扰,两人的感情会越来越甜蜜,有利于夫妻关系的稳定和谐。

缺点: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没有记忆,即使没有陪伴在他们身边也没有关系,等长大后一点以后再弥补也是一样的。其实,这真的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宝宝1~3岁左右,正是亲密的亲子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白天上班、晚上没有好好陪伴在他们身边,可能就会影响亲子关系。

以上四种,其实都各有其利弊,而在这场“抢位大战”中,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其实就是爸爸这个角色,第三种方式是最不推荐的,因为他不仅会影响到爸爸与孩子之间未来的关系走向,而且还会让妈妈受到伤害。

爸爸位置睡“错了”,家庭关系就错了

1、夫妻关系>亲子关系

在家庭结构模式中,“夫妻关系”是核心,亲子关系是衍生物,所以正确的排序应该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然而在很多中国式家庭中,往往呈现出一种错位的家庭结构模式——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

宝妈有了孩子之后,全身心照顾着这个小生命,将自己所有的爱和精力都倾注在了孩子的身上,对丈夫的关心少之又少,而从丈夫的角度出发,他没有经历过跟妻子一样的十月怀胎,无法感同身受,对孩子的亲热程度自然是比不上妻子。

所以他们有时候会对妻子将所有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略有不满,白天他忙于工作,在外应酬一天,心中可能有满腹委屈,晚上睡觉时想跟妻子倾诉,然而妻子对其一次次无视,两人明明是夫妻,晚上却分床而睡,久而久之,便会使得夫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两人除了聊孩子就没有其他共同语言,甚至会经常因为孩子的事情而争吵不断。

2、不要让爸爸在养育问题上游走

妈妈习惯性掌控+爸爸的游走,处于这种家庭氛围中,对孩子其实也是一种折磨。对女孩而言,妈妈的参与感太强,爸爸参与感低,将来可能会影响她们对异性的判断能力,将来会更加难以树立自信心以及安全感。

而对男孩而言,妈妈过于强势、爸爸没有参与感,将来可能会缺乏阳刚之气,变得过于依赖和软弱,甚至会使其他们幸福感低、规则意识差。

而从妈妈的角度出发,明明付出了自己所以的精力,最终却落得个丈夫离心、孩子没心没肺的下场,实在是得不偿失。

综上所述,希望各位父母能够正视这个问题,目前认为最为科学的睡觉方式,就是父母睡大床,宝宝睡小床,但要临近妈妈一侧。等到孩子3岁之后,开始锻炼他们独立睡觉的习惯,这样才更有利于家庭关系的稳定和谐发展。(lyj)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