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试试分步引导,给孩子“合适的梯子”很重要

 没事整点啥 2019-06-05

在孩子的学习、交往、游戏、体育运动,或者任何一个维度,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积极乐观,遇到事情主动积极,但是孩子就是“不配合”“不给力”,遇到事情就退缩。201牛牛新版免费下载

很多家长坦言:在其它事情上也就算了,但是在学习上如果遇到难题就退缩,遇到稍微需要动脑筋的知识点就退缩,这种状态真的是挺闹心。

要改变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的状态其实挺难的,这种状态的形成并非一天两天,而是很长一段时间在学校、家庭、社会支持的环境中形成的“坏习惯”,而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家长先发力。

指望学校和老师是可以的,老师更为专业、更具技巧性,但是老师不可能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你家孩子身上。而只有家长,也只有家长能够为自己孩子的成长,无怨无悔的付出。

也只有家长,愿意为孩子更好的状态而努力,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希望我们的分享能够对家长有所帮助。

1.鼓励和支持孩子的努力、细小的进步。

鼓励孩子的努力以及过程中特别细小的进步,要让你的孩子知道:父母并不过分关注结果导向的成功,更关注孩子在追求某个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意愿、全力以赴的状态、以及每一天细微的进步。

比如孩子某一学科成绩很糟糕,在过程中父母愿意和孩子一起努力,告诉孩子:只要你愿意改变、全力以赴去解决问题,就算结果很糟糕,父母也认定你是成功的。

2.有了改变的意愿,每天的进步很重要

有了改变的意愿,剩下的就是行动。

家长要关注孩子每一天细节的改变,每天在为更好的结果付出的努力,如果可能家长记下孩子努力进步的过程,当有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每一天的努力都在导向那个“更好的结果”。

就像我们感觉:孩子突然就长大了一样,孩子的学习和进步也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从量到质变的过程,家长是否参与、是否关注、是否不断的在肯定、是否不断的帮助孩子和孩子一起修正前进的方向?

家长在和孩子每天的学习记录上:家长记下孩子每天的状态,为某个课题付出多少时间、为某个课题做了哪些尝试、获得了哪些结果、有哪些困惑……

为什么要这么做?当你的孩子在解决了某个难题之后,当你和他们再翻出来这本学习记录时,你和孩子或许会有更多的思考,关于学习、关于进步、关于自我管理、关于成功的过程导向。

3.头脑风暴很重要,但是要给孩子“合适的梯子”

所谓的头脑风暴,家长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一次次有效的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更多时候孩子是处于被动状态的,家长不断的“主动的”在问。

当然不一样问的状态,对孩子的结果导向是完全不同的。是问?是引导?是教训?还是只提要求不给建议和解决方案的“瞎指挥”,家长不一样的状态,孩子的结果“千差万别”。

家长要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和孩子不断的进行聊天,给孩子合适的“梯子”,这个梯子是指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要付出哪些努力,如何一步步的才能实现。以最近一位家长咨询的“孩子三年了,但是计算题还经常出错”的问题,来做个示范的演示。

在解决孩子计算经常出错的问题上,家长要给出的“梯子”是什么呢?

先搞清楚是什么问题导致的出错,是读题错误、计算错误还是?以计算错误为例,孩子要达到“高质量”的计算状态,孩子要爬过的梯子有哪些呢?

1.大量的基础计算练习,单一类型的,比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2.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

3.四则混合运算中各种运算技巧的学习,比如加减括号、简便计算等等。

4.计算速度的练习。

5.速度和准确性的练习。

有了这五步,在有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抛开读题马虎、看题不认真的问题,在单纯的计算能力上,孩子一定会有质的改变。

上面提到的五步就是梯子,是家长给出的梯子,而在学习的提升上,家长给的梯子越合理,孩子的进步速度越快。这一点其实也很好理解,就像很多成人在学车的过程中一样,先了解车,直线行驶、侧方停车、倒车入库、实际路段训练,然后是一次次的实际道路训练,最后才能马马虎虎的上路,上路之后还需要很多年的“人车合一”的训练,才能找出驾驶的感觉,才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孩子的学习也是如此,所有的困惑和逃离,都是孩子不知道往上爬的梯子在哪里,家长如果能给出梯子,准确的、可实施的、可操作性强的梯子,假以时日,孩子凭什么不进步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