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草原,岁月忽已远 ——评海子诗歌《九月》

 子夏书坊 2019-06-06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马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打马过草原,岁月忽已远

 ——评海子诗歌《九月》

摘要:在海子众多的抒情短时中,带给我最持久震撼的,要数这首《九月》。海子的诗歌有着一贯的疼痛感,这疼痛源于生的孤独和死的绝望。《九月》带给我们的,正是这样的感受。站在这样一个截点的内蒙古草原上的海子,他的内心亦随时间、随人事、随自然的变化,而有着一系列的跳动、舒张、以及激烈地搏斗。在《九月》中,死亡、野花、草原、远方、琴声、明月等构成了诗歌的意象群。本篇主要通过海子诗歌《九月》中某些含义隽永、意味深厚的意象、诗行,试图感受海子写作此诗时的所感所想,并分析诗歌中海子的形象。

关键字:《九月》  意象  诗行  海子形象

1986年7月,海子经青海到达西藏 ,又从拉萨去往祁连山、敦煌,从内蒙古返回北京。在这一次“朝圣之旅”中,海子写下了《九月》。就在此前,海子和初恋女友——一位内蒙古女孩,由于女友家里人的反对,刚刚结束了一段甜蜜凄伤的爱情。因此,路过九月的内蒙草原,心里怎能不泛起汹涌的回忆,怎会不想起失恋的痛苦和往昔的美好?但在《九月》这首诗中,纵使内心深受失恋的打击和往昔美好、现今孤独悲愁的折磨,海子也并没有全然流露,而是不谈爱情,转而将个人的失落与际遇与整个辽阔草原、人生天地、生之以来,死之以往的孤独和悲悯情怀相连,流露出对生与死的意义寻找的悲怆与绝对孤独。由此看来,海子是理智的,是克制的。最后,他收起了苍茫的悲凉情绪,以“过客”的姿态,只身打马过草原。

一、充满“神性”的死亡预言——意象的“向死而生”

诗歌一开篇,即写出“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野花一片”这样令人触目惊心的诗句,浸染了死亡的阵阵悲凉之意,也有众神之死的庄严与肃穆。“众神”源于我们中国人“死而为神”的传统观念,《大易通解》、《礼记》和很多地方志上都有“死而为神”、“死而为灵”、“死而为鬼”这样的说法,我们所熟知的屈原《国殇》当中,也有着“生既死兮神已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描述,用以赞叹和讴歌捐躯赴国难的英雄士兵,祖国会永远记得并且告慰英雄们的在天之灵,海子在这里所使用的“众神”意象也类似于。而埋葬“众神”之地的“草原”,却是永生的神——它在目击众神枯荣,经历衰亡的全过程,它似乎具有着强大的威力,象征着万事万物都将归结于它的死亡阴影的笼罩下,而在这样强大的威慑力的背后,仍有“野花一片” 在这衰草连天之九月,开得美好,预示着一种不可遏制的生命劲头。然而,不必诗人说出,我们即可感受到,这野花并不比人生持久,它仅仅在眼前当下盛开,如人生,譬如朝日,去日苦多。“远方”是另一个重要意象——诗人偏爱在诗中谈及远方,远方是理想、是自由和希望、是想象之中可能遇见的美好。但远方的涵义,随着诗人心境的变化,有着无法逆转的意义的“失衡”。在情绪高亢、积极昂扬的时刻,海子宣扬“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而在悲伤绝望,受挫之时,海子感到的是深深的失望“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而九月中的远方,我们仿佛看见海子自身已化作了“远方”的代名词,远方即我,我即远方,远方于我又好像置身事外,草原的远又好像取之于我——这时候,海子想象自己又是匿现于草原之神背后的“远方之神”,与整个自然的神性相通。置身辽阔草原,耳边传来琴声,当然,弹琴的也可能是海子自己。马头琴的意象,来自于内蒙古民间神话传说苏和的故事,在苦难中长大的少年苏和失去了心爱的小白马,为了祭奠白马,用马骨、马皮、马尾制成一件乐器,由此产生了第一把马头琴。这个关于失去和祭奠的传说,或许引发了海子关于逝去的爱情,逝去的一切一切的苍凉感慨,海子一定听见了马头琴发出的苍凉悲壮的琴声,与自己的内心情感发生了深深的共鸣。由此可以看到,《九月》中众多意象,都浸染着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向死而生”的思想,生存只是一个必经过程,这过程受到死亡的要挟,充满郁绝的悲观苍凉,即使零星的美好,也是倏忽而逝,生命的最终目的是死。诗中弥漫着如此众多向死而生的苍凉意象,正说明这一点。

二、“海子烙印”的结构张力——诗行寓于情感起伏与震荡

之所以称之为“海子烙印”是因为在海子的众多诗歌中,均能发现相似的随情感流露而划分出诗歌结构,呈现出具有张力的诗行。在这首诗中,诗行表达情感上的起伏动荡,极具张力,为《九月》增添了结构上的力量美。“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在全诗出现三次,把诗歌自然地分隔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到“我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诗人的情绪处于一个较为低沉的状态,和目击众神之死的草原之神一样,海子也以“神”的眼光冷眼旁观草原上四处弥散的孤独,绝望,死亡气息,因而海子从灵魂深处也涌起了和茫茫辽阔草原一样的孤独和悲伤,诗人想要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似乎意味着想要逃避那象征绝望和不幸的“远方”,但却无法抽离,这让诗人越觉虚无。第二部分是“一个叫马头,一个叫马尾”和“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两句。海子听到草原上有马头琴苍凉悲慨的弹奏,久久飘荡,再想起苏和为纪念小白马制成马头琴的传说,于是情感由前一阶段平静旁观下的孤独绝望转而到了联系自身遭际的更加深邃的绝望和悲伤——关乎失望和祭奠,关乎失恋,关乎理想追寻的落空。马头琴的琴声是苍凉悲慨的,一如海子此刻心情,也一定是抑郁不平,沉浸在悲伤之中的。只有自身深刻的体验,才会有与呜咽琴声的共鸣之感。而这时,诗人却是“泪水全无”,诗人只有“泪水全无”才能印证只身一人,内心的孤独无人诉说,悲伤无人体会。诗人这一阶段的情感,较之第一段平静的孤独和绝望有了更深浓的悲哀。第三部分是“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和“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前面的两句给人以非常慷慨昂扬的激动之感,诗人似乎是在呐喊,象征着希望和自由的远方同时也象征着死亡,而即使是面临死亡的深渊,也有一片象征生命力量的希望,一株散发生野性生命力的“野花”,在与死神之手对抗,在九月风中怒吼着,肆意大笑着,与死亡、与绝境对抗。那是生命里的一束光,像是把濒临绝望与虚无深渊的海子拉了出来,终于也看到了一丝昂扬向上的情绪。“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让我想起了李白在《将进酒》中发出的千年喟叹:“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句诗歌放在一起,尽管意义大不相同,前者是展现自然界事物的恒久与亘古不变,站在宇宙时空的角度来观察千年皎洁如镜的明月高悬在草原辽阔的天空之上,任岁月流转,不改容颜;后者则是站在个人时间的角度上,生发的对岁月易逝,韶华不再的感叹。但两者的精神实质是相通的,都有一种苍郁劲健,豪迈辽阔之感。尤其是海子的这句,没有标点,也没有助词的,完全展现了不同于诗歌前半段的一种诞生出新的希望的昂扬情怀,也写出了明月、草原这些亘古不变事物的博大和仁厚的一面。映照着千年的岁月,更体现了绵延在一切之上的时间与空间对一切事物的包容与藏污纳垢,因此这时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则是一种大的悲哀之后的大彻大悟,飘荡在草原上的马头琴琴声依旧是苍凉悲哀的,但其中更多了些“悲壮”的深意,海子也正是应为看到了这一点,才汲取了心的力量,擦干了泪。这是情感最为饱满,情绪最为激烈震动的一部分。最后一部分即诗歌最后一句“只身打马过草原”,在这里,诗人不再沉溺于悲哀,而是从草原的豪迈辽阔、悲壮、藏污纳垢般的包容姿态之中学到了支持内心的坚定力量,他从悲伤中抽离,决定继续出发,“只身打马”一句,显示了他孤独依旧,“过草原”暗含了略带复杂心情的释怀与洒脱。最后一段,诗人的情绪有回复平静,这是一种理性的,不再有着之前浓烈绝望情感的平静。

三、抒情形象的转变——由绝望“拾荒者”走向最终“过客”

《九月》之中,海子的形象有着一个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渐变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种形象——绝望的“拾荒者”的形象以及最终离去的“过客”形象。他在另一首写给恋人 的诗篇《日记》当中写到“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这和《九月》中诗人悲伤地置身草原是一致的,“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我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诗人好似在荒芜的草原上拾荒,拾得野花一片,拾得远方的远,听见呜咽的琴声,但这些事物都只带给他心上的绝望、痛苦和荒凉,最后,置身于草原上的海子,只拾得了无尽的失望和空虚。此时的海子,是孤独没落的。在拾荒的草原上不断闪烁着有关伤痛的记忆。渐渐的,诗人试图打开自己绝望的天地,看见了绵延在一切事物之上的辽阔的时间与空间,或许他的悲痛,在时间的无涯际中根本不值一提,因此他从月光千年映照的草原、藏污纳垢的草原上学到了坚定地生存力量,慢慢变得释然,选择“只身打马过草原”,离开这弥漫荒凉情感,孤独绝望之地。“只身打马过草原”一句,不禁让人想起了郑愁予的《错误》当中的诗句,“我打江南走过”,“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首是北方草原的辽阔雄壮之气,另一首是江南水乡清新灵秀之美,两者大不相同,却给人一种“乌云散去,风云落幕”过后的天朗气清,风烟俱净之感,从一种情感走向另一种情感,从起伏不定,震荡不安最后终归于静,这样看来,郑愁予是过客,海子亦是过客,并且海子的“过客”形象比郑愁予少了些惆怅与失落,海子置身草原,打马而过,更添了草原儿女的豪放辽阔的情怀。诗歌在这里就戛然而止了,但“只身打马过草原”背后的深意却是耐人寻味的,有一种平静过后的洒脱之感,却也更强化了海子《九月》中跳跃动荡的情绪。离开草原的“过客”,他的精神和心灵最终有了暂时的慰藉与寄托。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我是余辞,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