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神已死,诗人何为? ——海子《九月》的文本详解(上)

 子夏书坊 2019-06-06

编者记

海子诗《九月》乘着歌声的翅膀传播更加广泛,先是周云蓬慧眼识珠,后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为更多人喜爱。只是当时节目导师对此诗的认识流于表面,所以选手演唱竟然有点情歌意味,真是难为了喜爱海子的人们。

3月26日,是海子离世三十周年纪。这个在自然之美和人类痛苦中生长起来的诗人,我们想以文子的这篇文章纪念他。

本文是我看到的对《九月》诗歌最好的解读。

                                                          ————柔力小姐

作者题记:

9岁时,周云蓬患青光眼。此后辗转求医,终不治,成为盲人。从光明世界掉进黑暗世界,这比先天性失明想必更为残酷。但他选择与命运抗争,在贫病交加中自学音乐,小有所成后浪迹全国,做流浪歌手,街头卖唱,养活自己,最终成为当今最有生命力的民谣音乐人、诗人和作家之一。

我不是在述说一个励志故事,甚至与励志相反。我想说的是,也许正是这种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命感悟,当他在演唱海子诗《九月》时,我觉得他把这首诗的灵魂给真正唱出来了——那种无边的孤独与失望,背后又是对人世美好抱着苍凉的期盼与追寻。

十多年前,大学刚毕业,我第一次在那本黑色封皮、900多页厚的三联版《海子诗全编》中读到《九月》,心头为之一震,很抓人很特别的一首诗,但我没有多想,就让它淹没在海子的众多好诗中去了。直到去年,我才听到周云蓬的演唱,那嗓音、旋律和歌词,一下子就把我紧紧抓住,带入到一个从未感受过的境界。我也开始重新去感受、思考《九月》,才发现海子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是中国诗人中极少表达的人类主题,他拷问的是人类整体的命运。音乐使诗歌获得了升华!

每当听周云蓬的演唱,我的眼前就能勾勒出海子诗中的画面:在野花一片的草原上,诗人独自抚琴而唱,琴声呜咽,泪水全无,求索着人类的命运。我也会勾勒出荷尔德林诗中的画面:在这贫困的时代,诗人像酒神的神圣祭司,在神圣的黑夜中,独自走遍大地。当然,我也在想:周云蓬难道不也是在唱他自己吗?

海子和荷尔德林的诗意蕴相似,周云蓬的演唱也意蕴相似。他们确实是在咏唱自己,同时更是对人类命运的拷问和追寻。

想起这些,我就有了去给这首短诗做一次文本解剖的冲动。这需要花费不少的文字和时间,我相信这是值得的。

那就开始吧。

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海子(写于1986年)

01

先看第一句:“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这句诗中,一个词我觉得特别扎眼,特别奇怪,那就是“众神”。

你可能会在《荷马史诗》、《特洛伊》、《庞贝末日》等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和电影中听到“众神”这个词(有的也翻译为“诸神”),那时的人们经常会说“众神会佑护我们的”、“众神已经愤怒”、“你将会受到众神的惩罚”等等类似的话。

嗯,没错,一般来说,“众神”似乎是一个特定称谓,专指古希腊、古罗马时人们所崇拜的各路神灵,因为那时是多神崇拜,比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上的那些神,包括众神之神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海神波塞冬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神(古罗马神话是古希腊神话的延续,众神的名字虽不同但其实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为行文方便,下文说到“众神”时都指古希腊的众神)。

这里有一个背景值得一提。公元392年,古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后,欧洲主流的宗教就由原来的多神教变成了一神教,大家都只有一个神——上帝,“众神”自然不再。

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众神”也是极少出现的词语。中国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中也有不少写到神、仙,比如:屈原《楚辞.九歌》中写到东皇太一(指太阳神)、云中君(指云神)等,《西游记》、《封神演义》中写道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元始天尊等各路神仙,民间有八仙过海等传说,但是基本上不用“众神”这个词语。而且,当说到神仙时,中国传统中似乎更突出其“仙”的一面,而不是“神”的一面,它们类似但有不同侧重,“神”更接人间地气,“仙”更飘逸于人间之外,更有仙气。

另外,我觉得,中国人与超自然力量的联系更多是通过巫,而欧美人则主要通过神。

近读美国汉学家孔飞力先生的史学名著《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里面详细记载了“叫魂”这种巫术在民间的流行,并因某些机缘与政治粘连在一起,在乾隆盛世时把整个帝国搅得人心惶惶,无数人含冤死去。由此,你可以窥见巫术在中国民间的强大力量。

那么,问题就来了:海子为什么要在这里使用“众神”这样一个来自遥远的古希腊的词汇和意象呢?他想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什么呢?

我觉得,如果弄不清楚这背后的来龙去脉,就很难真正去理解这首诗。因为,这是整首诗最大的一个背景。

古希腊的众神与基督教的上帝、中国的各路神仙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他们虽然是神,但具有人性,他们是半人半神,具有人的诸多情感特点和思维方式。比如说,古希腊神话中不时可以看到某神因自己所爱之人红杏出墙而醋意大发、狠心报复甚至不惜发动战争,这和人间并无二致。这些神还经常来到人间,和世间人发生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那时的人,在后世人们看来,也具有一种神性。就是说:在那时候,神具有人性,人具有神性;神是半人的神,人是半神的人,仿佛人神混居,神界人界和谐相处。

一直追怀古希腊的德国诗人荷尔德林(1770-1843年)写有一本赞颂古希腊的小说《许佩里翁》,他写到:

人是一袭长袍,神常常将之披在身上,人是一盏酒杯,天空用玉液将之斟满,给至善的孩子们品尝。”(商务印书馆《荷尔德林文集P.69》)

荷尔德林经常在诗中写到众神和神性。比如说,在《当我还是少年时》中,他写到:

我在众神的怀里长大。”

在《致命运女神》中,他写到:

“那时欢迎你阿!冥国之寂!

我满意,即便我的琴弦

不能伴我入土,我生活过,

像神一样,已别无他求。”

在《众人的鼓掌》中,他写到:

“而信仰神性者

     唯有自己神圣的人。”

(以上译诗引自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顾正祥《荷尔德林诗新编》)

即使身为古希腊人,赫西俄德(大约生活于公元前9世纪中叶)也对人神时代、人类生活和命运进行描绘、反思和追寻。赫西俄德是荷马之后古希腊最早的诗人,是古希腊第一位个人作家,他在代表作《工作与时日》中把人类的发展历程概括为黄金、白银、青铜、英雄、黑铁种类五个时代(作家王小波可能据此把自己的几部小说分别命名为《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他这样来描绘黄金时代的人类:

“奥林波斯山上不朽的诸神创造了一个黄金种族的人类。这些凡人生活在克洛诺斯时代,那时他是天上的国王。人们像神灵那样生活着,没有内心的悲伤,没有劳累和忧愁。他们不会可怜地衰老,手脚永远一样有劲;除了远离所有的不幸,他们还享受筵宴的快乐。他们的死亡就像熟睡一样安详,他们拥有一切美好的东西。肥沃的土地自动慷慨地出产吃不完的果实。他们和平轻松地生活在富有的土地上。羊群随处可见,幸福的神灵眷爱着他们。”

他认为“诸神和人类有同一个起源。”最美好的是黄金时代,此后人类不断堕落,一代不如一代(是否有点像鲁迅笔下九斤老太的话?)。他认为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是糟糕的黑铁时代。他写到:

“我但愿不是生活在属于第五代种族的人类中间,但愿或者在这之前已经死去,或者在这之后才降生。因为现在的确是一个黑铁种族:人们白天没完没了地劳累烦恼,夜晚不断地死去。诸神加给了他们严重的麻烦。尽管如此,还有善与恶搅和在一起……父亲和子女、子女和父亲关系不能融洽,主客之间不能相待以礼,朋友之间、兄弟之间也将不能如以前那样亲密友善。子女不尊敬瞬即年迈的父母,且常常恶语伤之,这些罪恶遍身的人根本不知道畏惧神灵。这些人不报答年迈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信奉力量就是正义;有了它,这个人可以据有那个人的城市。他们不爱信守誓言者、主持正义者和行善者,而且赞美和崇拜作恶者以及他的蛮横行为。在他们看来,力量就是正义,虔诚不是美德。恶人用恶语中伤和谎言欺骗高尚者。嫉妒、粗鲁和乐于作恶,加上一副令人讨厌的面孔,将一直跟随着所有罪恶的人们。羞耻和敬畏两女神以白色长袍裹着绰约多姿的体形,将离开道路宽广的大地去奥林波斯山,抛弃人类加入永生神灵的行列。人类将陷入深重的悲哀之中,面对罪恶而无处求助。”(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赫西俄德著《工作与时日 神谱》P.7)

赫西俄德几千年前的这两段话,今天读来依然让我感慨不已,仿佛说的就是当下。

在许多后世人眼中,古希腊人是近乎完美的人。一个叫依迪丝.汉密尔顿的美国学者写有一本书叫做《希腊精神:西方文明的起源》(葛海滨翻译,收入辽宁教育出版社《新世纪万有文库》中),著名学者陈嘉映在中译本序言《希腊是一个奇迹》中对古希腊做了一个简洁的概括,我很喜欢。他写道:

“后世所理想的‘全面的人’,几乎只能在(古)希腊找到。……面向更高的生存是希腊的理想。……用哪个词来描述希腊人?活力,而不是活着……西方文明中我所热爱的一切,差不多都来自希腊。理性的开明,落落大方的竞争,坦诚和自信,对个人人格的尊重和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对身体美的热爱,思辨和求真的爱好,无穷的探索精神,赋予无形以形式的理智努力。与希腊人相比,现代人一望可知和残废差不多。……希腊是西方文明的黎明,也是人类文明最灿烂的时光。”(当然,他也承认,“现代并非一无是处”,“希腊也不是天堂”。)

在中国语言系统中,可以用一个词来称呼这种近乎完美的人,叫“真人”。在武侠小说中,修炼高深的道教长者常被尊称为“真人”,比如:《倚天独龙记》中对武当派祖师张三丰就尊称为“张真人”,《射雕英雄传》中对王重阳就可尊称为“重阳真人”。

这个词语最早可能来自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章的标题就叫做“上古天真论”。这是道教的最早的经典之一。“真人”最初的意思,是指处于初始、纯粹、天真状态下的、未被染污的人,是近乎完美的、近乎神仙的人,是人类所应追求的理想状态下的人。《黄帝内经》中说,上古时代的人就是这样的人。

我依稀记得在哪一本书中看到有人这样描述尧舜时代的人的生活:人们每天“如沐春风,不知尧舜”。我觉得非常惊讶。如果真的能够每天“如沐春风”地生活,这种从物质到精神都无比丰盈的状态,是不是令今天的人类觉得自己不太像人了呢?

不管是对古希腊还是对中国先秦时代的追怀,并不是后人简单的厚古薄今。赫西俄德、荷尔德林、海子生活在不同时代,相距遥远,但他们的拷问和追寻是一样的。当人类在前行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这些敏感而超前的思想家、诗人们就开始反思:这是人类所追求的生活吗?他们有所失望,有所批判,但内心却仍对人类报有热爱与希望的暖流。这是一种可贵的生活态度。他们思考问题的逻辑是一样的,即:回到人类的起点(或童年、或青春时期)去反思人类的现在,探寻人类未来之路。这就比如:你想要更清楚地认识一个人,最好是去探究他的童年或青春期,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理解他为什么现在变成这样,将来怎样才能更好。

关于人类的童年和青春期,英国著名历史学家H.G威尔士在其名著《世界简史》中认为,公元前6世纪前后是人类的青春时期。他在谈到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等人之后写到:

“这些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非同一般的知识的求索者是世界上最早的哲学家,人类智慧最早的爱好者。可以看出,公元前6世纪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在这个时期,不仅有希腊的哲学家开始探讨关于宇宙和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问题,有以赛亚把犹太人的预言提高了最高水平,而且还有释迦牟尼在印度布道,孔子和老子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中国讲学。从雅典到太平洋,整个人类的思想都被搅动起来了。”(安微人们出版社H.G威尔士著《世界简史》,相德宝等译,P.90)

有时候,我会去幻想这样的场景:苏格拉底光着脚,赤着胳膊,在雅典城到处走着,找人辩论,找寻宇宙和人生的真理;孔子坐着一辆破旧的马车,在列国之间奔走,不断向各位诸侯王兜售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好社会理想;乔达摩.悉达多从太子皇宫中走出来,像个沙弥,走遍世界,体味众生疾苦,然后在菩提树下闭目沉思,以求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他们这些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在追寻人类的生活和命运,同时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人类的生活状态,近乎完美的生活状态,像神一样生活着。他们是真正的人,是“真人”。

再回到海子的这句诗。赫西俄德思考的起点是古希腊的最早期——克洛诺斯时代(神话时代)的黄金种类的人类,荷尔德林则把思考的起点放在更为宽泛的古希腊时代,喜爱并深受荷尔德林影响的海子也是如此,他用“众神”这个词语将当下与古希腊建立起联系,建立起他思考的起点,把我们带入到古希腊去,迫使我们从人类的初始、童年和青春期去思考与追寻。这就是“众神”这个词语的大背景。这个背景宽广深邃,它使得这首诗的广度和深度无与伦比。

但是,海子却又悲伤地说“众神死亡”了。他想表达的是:众神们死了,与众神相对应的世间完美的人、完美的生活状态也死了,消逝了。他的基调是哀伤和惋惜。诗人在写作时,常会借用某些意象来表达一些内涵丰富、但不能直言的内容。当海子思考人类的命运时,他把“众神死亡”作为思考的背景和起点。神都死了,还有会什么更好的呢?

再来看“目击”这个动词。你可能经常在案件审判听到“目击证人”这个词,这种案件绝大多数都是恶性案件,不愿见光、不愿被别人看到,却又偏偏被人撞个正着,而且你还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去干涉案件的持续。这叫“目击”。它强调了一种在场感,甚至可以形成一种画面感,强调面对恶性事件的那种震撼、残忍与无奈。现在,诗人“目击”的不是其他什么普通的恶性事件,而是“目击”众神的死去这样一件对于人类来说极其重大的恶性事件。这么美好的神与人都死去了,可以想见“目击”这一现场的诗人心中的哀痛有多深。所以,“目击”这一动词,用得非常精准。“目击”众神之死,带有一种悲壮感。

“目击众神死亡”的,不仅仅是诗人,还有草原。草原是自然界之物,亘古于此,它见证过众神的诞生与完美活着,也见证着众神的死去,它的见证具有更深邃的历史感,也具有更为悠远辽阔的苍茫感。现在,目击和经历众神死亡之后,草原也是孤独无边,它没有更多有活力、有价值的事物承载于其上了,只有“野花一片”,仿佛万物倾毁之后大地上满眼萧索与荒芜,也仿佛天地混沌初开、大地上一无所有时的状态一般。只有诗人与草原孤独相伴,与野花哀伤相对。

                                                 --------(未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