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园艺博览会之游-3 中国馆

 青松he 2019-06-06

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中国馆是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大部分展馆置于梯田之下,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场地采用透水铺装,地下设雨水调蓄池,经回收处理后的雨水将用于梯田灌溉,形成生态微循环。

      中国馆犹如一柄如意,坐落在一片静美田园之中。园区中的制高点永宁阁为重檐结构,四周有廊庑,站在永宁阁上能够一览园区全貌…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一景  2019.5摄

        沿着世园会园区“山水园艺轴”一路向北,正对园区1号门主入口,园内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馆映入眼帘。中国馆外观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如意,半环形的设计搭配传统建筑的“大屋顶”,外形既像中国古代宫殿,又似茅屋农舍。

"从一号门进建议大家先去植物园-外国设计师展馆-5d展厅-中国馆-中华园艺展区-国际馆-国际园艺展区-_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评论图片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一景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一景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一景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一景 

     中国馆的造型为一个大型玉如意,坐落于人工营造的梯田间。中国馆大部分置于梯田之下,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场地采用透水铺装,地下设雨水调蓄池,经回收处理后的雨水将用于梯田灌溉,形成生态微循环。场馆利用地道风的理论实现新鲜空气的夏季预冷,冬季预热,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能耗。中国馆的钢结构屋盖安装有1024块光伏玻璃,光能吸收效率更高,可以更好地适应建筑的形态走势。馆内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植物,包括牡丹、荷花、兰花、月季、茶花、杜鹃等40多种中国名花风姿以及40多种具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一景 

不仅外形亮眼,中国馆还是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大部分展馆置于梯田之下,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一景  2019.5摄

"从一号门进建议大家先去植物园-外国设计师展馆-5d展厅-中国馆-中华园艺展区-国际馆-国际园艺展区-_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评论图片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一景

   中国馆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是世园会里最大的建筑场馆。为体现中国馆“在自然怀抱中,筑一座山,营一片田,育一方锦绣”的初心,设计团队选择用现代钢结构与玻璃幕墙相结合,制作出巨大金顶与飞檐翘角的轮廓。

      考虑到园艺的起源是农耕,设计团队还为中国馆打造了古朴的梯田。黎靓表示,开春后会在梯田上种植农耕作物和观赏植物,让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更为融合。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一景  2019.5摄

      做了地道风的设计,将室外空气吸入地下风管,通过土壤降温送还给室内大厅,减少空调的使用。玻璃幕墙间有一些隐隐的金色影子。那些是可以发电的光伏板,总共有1024块,电力可以供给场馆运营使用。同时屋顶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搭配地下的雨水调蓄池,回收处理后的雨水可以用于梯田灌溉。”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一景  2019.5摄

      在世园会闭幕后,中国馆各种展厅将持续利用,发挥作用,对外开放的园艺体验工坊,营造中国农耕文化氛围。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一景  2019.5摄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一景  2019.5摄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一景  2019.5摄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一景  2019.5摄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一景  2019.5摄

                     2019.6.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