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村里的“硬任务”——村官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阅读人生988 2019-06-06

“六大工程”:美了村庄, 富了百姓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村委主任 周忠莲

“起初, 我们村就是搞卫生搞起来的。”一听记者要采访人居环境整治, 周忠莲脱口而出。她所在的环溪村三面环溪, 一面靠山。村子是北宋大哲学家、理学鼻祖周敦颐的第十四代后裔族居地, 至今已有620多年的历史。全村村民清一色姓周, 有2098人, 658户。村内女子大多以“莲”入名。听起来很美, 可十几年前一点也不美。曾经垃圾靠风刮, 污水靠蒸发, 室内现代化, 室外脏乱差, 溪沟就是垃圾污水的家。自从2008年入选浙江“千万工程”项目, 村子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是“垃圾分类效益大, 污水有了家, 室内现代化, 室外四季开百花, 家家户户美如画, 溪沟清澈见底有鱼虾”。

环溪村改变的路径是实施了“六大工程”:生态河道治理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生态人居提升工程、生态文化挖掘工程、惠民服务工程、生态产业富民工程。早在2007年, 环溪村村委会针对村里河道污染的现状, 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先做起来。先清淤, 捡拾垃圾, 再治污。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环溪村的改变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 村里引入了河道治理工程项目。清淤1万方, 新建两岸防洪堤2000米, 维修加固堰坝9座。在溪中用鹅卵石砌石坎、修筑小堰坝。就这样, 村子逐渐实现了小河清大河净。被列入浙江“千万工程”项目后, 环溪村从2010年开始启动了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先后投入260万元, 全村共新建生活污水池9座, 其中2座是太阳能微动力污水池, 7座是无动力厌氧加人工湿地。“这个工程实施起来是非常麻烦的, 因为得把全村的条条道路都扒开, 埋入管道。在村里建生活污水池, 建在谁家旁边都得做大量思想工作。”周忠莲认为这项工程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村庄环境面貌, 还锻炼了村里的干部队伍, 为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2013年第一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的现场会就是在环溪召开的。小村子逐渐出名了。

生态人居提升工程围绕“村庄基础完善化、日常保洁常态化、人居环境完美化、垃圾分类资源化”, 保护利用明清古建筑, 以景区理念规划村庄, 把卫生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 依托桐庐县“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体系, 大力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生态文化挖掘工程利用环溪村的百年祠堂——“爱莲堂”, 创办爱莲书社、电子阅览室、远程教育站点等, 古祠堂重新焕发青春, 成为环溪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阵地。惠民服务工程建立了村社区管理服务中心, 对全村公共服务事业进行统一管理。生态产业富民工程因地制宜大做“莲”文章, 赏莲花、喝莲子酒等莲产业蓬勃发展, 带动了当地旅游、民宿的发展。

六大工程的逐步打造, 美了村庄, 富了百姓。现在的环溪村, 家家门前屋后遍植莲, 村周围的田里也是莲, 整个村子宛若绿海中的一叶扁舟。周忠莲却不满足于此, 她正在思考村庄未来的规划。对她们村来说, 乡村振兴再出发, 围绕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 必须要进行多规融合的规划。

画好村里的“山水画”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党支部书记 张林顺

“1997年4月10日, 在福建工作期间来到我们村进行调研。我们这个村子属于闽西北山区村, 当时的经济条件、自然环境都很落后。一入村, 他就十分关心村里老百姓的收入, 然后又到群众家里看望, 和我们一起喝擂茶, 聊家常。”张林顺跟记者提起这件往事, 依然自豪不已。“当时留给我们四个重要指示, 其中一个就是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 山区要画好‘山水画’, 做好山、水、田文章。这些话像指路明灯一样, 指引着我们村20多年来的发展方向。”张林顺告诉记者, 村民们自发把嘱托浓缩成18句话72个字, 镌刻在石碑上, 立为村规民约。

常口村只有1062口人, 是个名副其实的“小村子”。不过, 可别小看了这个村子。2018年底, 常口村村集体收入达到106万元, 村民年人均收入已超2万元。村里的居住环境也是“杠杠的”。90%的农户都盖上了3层的独栋新楼房, 家门口水泥路宽敞, 门前引来了生态水渠。谈起人居环境的变化, 张林顺感慨不已。以前, 常口村是“三无村”:无新房, 无水泥路, 无路灯。“现在, 我们可不只是路灯了, 我们装了夜景灯。”张林顺打开手机, 让记者观看他朋友圈里发布的乡村夜色小视频。原来, 依托村两委争取的项目, 村里建了占地50亩的农民公园, 里面建了人工湖。湖心亭、湖畔栏杆、湖内廊桥、沿湖楼房都装上了彩色霓虹灯。视频里, 灯火辉煌, 能听到虫鸣一片, 一派美丽新农村的风光。

村里的环境能达到现在这样, 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最让张林顺自豪的污水管网“下地”, 早在2014年就开始做了。一直到2017年底, 借助两个微动力污水处理机, 才真正实现了雨污分离。所有电线实现“下地”, 消除了盘绕杂乱的高压电线;家家户户门口有分类垃圾箱, 3位专职保洁员及时把垃圾运出村处理。

张林顺还跟记者分享了一件村里的趣事。2017年5月开始, 村两委鉴于村里鸡鸭鹅到处乱跑排泄粪便, 规定村庄道路内禁止鸡鸭鹅乱跑, 在村庄内部必须圈养, 不然就放在村庄外定点养殖。这个规定还加入了最新的村规民约中。当时, 村里成立了村民监督小组, 不定时巡查。“一开始我们做出这个规定很有压力, 真有人不遵守你能咋办?后来, 村民们都比较好地遵守了这个规定, 让我们很感动。”张林顺告诉记者, 之所以大家都能遵守, 是因为常口村村民早已经意识到“生活环境是自己的”。

谈及2019年的任务, 张林顺告诉记者, 村里已经争取到了一个“山水林田湖草”项目, 打算对村子周边进行生态修复提升。“这个项目落地实施后, 我们山区生态就更美了!”

发挥好村民代表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大竹县庙坝镇长乐村党总支书记 杨帮武

“村干部重要的是发挥好村民代表的作用, 具体事项让他们监督, 商议制定办法, 这样村民没意见, 村干部就轻松了!”当记者问起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是怎么做的, 杨帮武给了这样的答复。

这位当了29年村书记的代表直言, 村里搞环境整治很难, 没有“尚方宝剑”, 全靠思想动员。以前, 村民们生活垃圾、秸秆等全靠一把火烧, 猪圈也是到处私搭乱建, 人畜共用厕所。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村里从2016年开始抓环境治理。一开始也是召开村民大会, 进行宣传, 制定了村规民约。比如, 规定禁止焚烧生活垃圾, 发现一次罚款100~500元不等。养猪也划分了定点区域, 居民点几十米外才能养。慢慢地, 村民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 村干部的工作好做了些。

2017年, 响应乡里的要求, 村里开始进行改厕、改厨、改电、改院坝等“四改”工作。为了使乡里的配套资金利用效果最大化, 村里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 决定根据村民改造的情况给予几百到几千、最高一万元的奖励。为了让这项工作顺利平稳推进, 杨帮武多次召开村民会议。由村民代表商定村里“四改”的统一标准, 村里成立监督小组、理财小组、复核验收小组等。每一项决定都是在反复开会征询的基础上做出的, 然后对全体村民公布。针对村民的改造情况, 有专门的小组实地查看验收。2018年, “四改”工作在全村推开, 为了奖励村民, 村委会支出了近12万元。“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一定要公开公正。很多具体工作我都让村民代表和监督小组去做, 及时给全体村民公开整体工作情况, 这样给村民们一个明白, 没有一个上访的。村里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弄得平平顺顺的。”杨帮武对此很有感触。

几年来, 杨帮武认为村里最大的变化就是基础设施, 村道、社道、入户路全部完成了硬化。同时通过“四改”工作, 整个长乐村村民都住上了现代化的新房子, 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我们要按照要求, 把生态搞得更好!”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蔡木山乡铁公泡子村党支部书记 李国琴

李国琴一见到记者, 就兴奋地说:“今年又来到我们团参加审议, 他说得特别详细, 嘱咐我们保护好生态, 走绿色发展之路, 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我们要按照要求, 把生态搞得更好!”

李国琴所在的铁公泡子村紧邻着塞罕坝林场, 是农牧林交错带。“以前, 我们这儿是沙窝子, 一到春天就刮沙尘暴。早上一出门, 就得赶紧先铲沙子, 不然出不了门。这些年, 我们防沙治沙工作做得特别好, 山也绿了, 水也清了, 植被也恢复起来了, 野生动物也多了。野猪、狍子又出现了。”李国琴告诉记者, 现在北京好多人暑假都跑到他们那儿度假。

李国琴介绍, 多伦县正在打造“第二个塞罕坝”。2018年, 多伦县争取了第二个百万亩樟子松项目, 铁公泡子村承担了4万亩。“现在, 樟子松的成活率很高。退耕还林后, 草场保护好了, 牛羊不缺料, 隔离林带还可以打草卖钱。通过这些年的绿化, 村民们也确实看到了效益, 生态环保意识也提高了。”李国琴最近正在琢磨回去后怎么发展林下经济。除了发展林下经济, 她还正在跑好几个项目, 有一个是狼园项目。“我们想引进狼园项目, 闹点农家乐。”铁公泡子村不大, 只有448户、1034人。然而, 村里让李国琴牵挂的事儿也不少。“村里3组那儿有一座危桥, 出了不少事儿, 回去后我们得赶紧新建一座桥。今年, 为了发展乡村旅游, 整治环境, 村里还计划装120~130盏路灯。”李国琴告诉记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