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感于《莫占他人物 常念他人情》

 夕阳书屋936 2019-06-06
        单位给订了几分报纸,每次从报箱取回,都要认真翻阅浏览一遍。 昨天,在《老年康乐报》家庭百味栏,看到一篇女儿写母亲的文章,很是感动,反复读了两遍,仍觉意犹未尽。篇幅虽然不长,故事也很寻常,但文字纯朴,情感真挚,极平凡人家极普通事,却透着人性的光辉,蕴含着为人处事极深刻的道理。
       “莫占他人物  ,常念他人情”,这是一位70多农村母亲终身奉行的人生信条。她早年丧夫,一个人拖着4个幼小儿女独撑生活,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农村,其艰难困苦境况是可想而知的。母亲却常对他们讲,“人穷志莫短,要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她用她那柔弱的躯体、坚强的灵魂和伟大的母爱,以不分白天黑夜的辛勤劳作,在苦挣苦熬中将孩子们慢慢拉扯长大,成为自食其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老大高中毕业后就担起了家庭重担,和母亲一起在10多亩田里摸爬滚打,老二读到初二就辍学回家做起了贩魚小生意,最小的老四很小就当起了货郎,唯有老三(女儿),在母亲、哥弟的关爱、支持下,有幸读完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如今,老二已是村委会书记,正带领全村奔走在致富的路上,老三的农资经销店也成了服务家乡父老的品牌店,他们都靠自己的奋斗过上了自立富裕的生活。母亲虽然老了,华发满头,却仍忙活在房前屋后,种菜种粮。当孩子们对她说:“又不是没钱吃饭,您就别这么辛苦种地了。”她却说:“人生来就是做事的,不劳动怎么对得起一日三餐?”
        母亲勤劳、本分、良善,且生性刚强,洁身自好,为人宽宏,知恩知报。“莫占他人物  ,常念他人情”是她一辈子不变的情怀。她是这样教育子女,更是这样力行的。虽身处卑微,生活清贫,但从不奢求,从不贪占他人便宜,那怕是一针一线一粟一米,只愿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在和亲邻交往中,更是宁愿自己多点付出,多些帮衬,也不让对方吃亏,却把别人对她的好,点点滴滴都记在心头,找机会回报。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通过耳濡目染,“莫占他人物  ,常念他人情”已成了这个家庭的信念和传统,作为家风,儿孙相继代代传承。
       “ 莫占他人物  ,” 不占,即不贪,不贪,就不会攻于算计,不算计,人世间自会少去许多是非和利益权力纷争,守着本分和良知,清清白白为人,干干净净做事;“常念他人情,” 常念,即常思常想,不忘怀,他人情,即他人的好,只念他人好,不记他人恶,受人点滴之恩报之以涌泉,有情有义,轻财重义。“莫占他人物  ,常念他人情”,多么的简单、朴素而又直白,却道尽了生而为人,立世做人的人生大道理。是做人的根本,处世的准则,也是一个人活着应该守住的底线,彰显着人性人格的光芒和魅力。这与财富、头衔、地位都没什么关系,一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最普通的农村母亲做到了,她是我国万千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纯朴、厚道、自强不息的缩影。然而放眼当今,却也有太多的达官、显贵、名流、大款、老版,却因丧失了做人的底线倒下了,沦为所不耻。
       在这私欲无限膨胀 ,拼命追逐时尚和奢华,无处不是欲望陷阱的年代, “莫占他人物  ,常念他人情”、  “人穷志莫短,要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人生来就是做事的,不劳动怎么对得起一日三餐?”的理念,显得多么的稀缺和珍贵。我们赞颂这种精神,呼唤这种精神的传承和光大,正是因为,它是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塑建和提升全民素质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坚持改革开放,振兴民族经济,强国富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一切应从我做起! 
                                                                                                                                                  2019.6.6.于哈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