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心血管病,慢走与跑步竟不是首选运动?原创 同心管家 2019-06-06 10:09:03 “我每天都跑步,一天保证跑5千米,身边人都说像我这种有心血管病的人,跑步对恢复有益!”这是很多心血管患者根深蒂固的想法,觉得走路和跑步是康复的必杀技。 但近日,《柳叶刀》刊发了一篇涉及120万人的研究,分析不同的运动对健康的影响程度。后来发现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前三名中,第一名是挥拍运动,第二名是游泳,第三名是有氧运动。 原来跑步和走路并不是首选! 心血管病患者,跑步和走路不是首选 “运动有益身心健康”这个大家都知道,而现在,最受宠的就是“走路”。 “日行1万步,啥病都消除!”这句口诀似乎已经成为很多患者的康复杀手锏,特别是有了智能手机以后,很多人都在运动步数上下工夫。但据《柳叶刀》的研究,结合过去不同运动对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风险效果的研究,发现各种运动的性价比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锻炼时间,同样的强度,有些运动能更好的降低死亡率,降低精神负担,有些运动耗时费力但作用有限。 然而,对于心血管疾病最有益的第一名是挥拍运动,比如网球、羽毛球,它降低全因死亡率水平最猛,达到47%的下降,第二名是游泳,达到28%的下降,第三名是有氧运动,达到27%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显示,跑步这项运动对降低全因死亡率的贡献度比较低,与完全不运动的人相比,跑步只能降13%。骑单车在这方面表现更低一些,只降了10%。 所以对于心血管患者来说,跑步和走路虽然有益健康,但不是首选! 挥拍运动为啥得了第一名? 提到挥拍运动,很多人脑海里会马上浮现羽毛球、乒乓球等,正是这类运动,对冠心病、心血管患者最有益。 以羽毛球为例,打羽毛球技术占40%,体力占60%,能让人“眼明手快”,改善眼睛肿睫状肌的功能,长期锻炼能够提高机体的视觉灵敏度和眼睛的反应能力。在打羽毛球过程中机体需要不停地运用手腕和手臂的力量握拍、挥拍,还要充分活动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等部位,所以对于全身肌肉和关节的锻炼很充分。 而且,你在捡球、接球的过程中,又会不断地弯腰、抬头,也使腰部、腹部的肌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从而对身体起到调整和平衡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降低颈椎和肩周病的发病风险,对预防心血管病大有裨益。 其次是小区设施里比较多的乒乓球,打乒乓球能够改善全身的肌肉和关节的功能,增强机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有效促进机体反应、灵敏、协调和操作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打乒乓球有助于提高患者警觉性、身体平衡的能力和协调能力,从而降低老年痴呆症危险。 在打球过程中,患者必须预测球的方向和力度,接球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空间和时间上的判断。这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大脑的注意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挥拍运动中,网球也可以选择。经常打网球能够有效提高机体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持久性,有益循环系统的功能,促进心脏保持较好的功能;此外,参加网球运动还能帮助减缓衰老。 记住这些运动诀窍获益更大! 运动是把双刃剑,因为如果运动不当,给冠心病病人带来的危害有很大。因此,敲黑板!冠心病病人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01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均可使血中儿茶酚胺增加,降低心室颤动阈。加上运动可有诱发室颤的危险,因此,对于心绞痛发作3天之内,心肌梗死后半年之内的病人,不宜做比较剧烈的运动。 02运动时衣着要科学 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03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 因为全身浸在热水中,必然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 04运动前不宜饱餐 因为进食后人体内血液体供应需重新分配,流至胃肠帮助消化的血量增加,而心脏供血相对减少,易引起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心绞痛。 05运动中出现胸闷立即停止 冠心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应立即停止,休息后如仍不缓解,应及时选择就医。 除此之外,冠心病患者还要注意,从时间长度来说,每次锻炼的最佳时长应该在45-60分钟之间,少于45分钟,效果减弱,大于60分钟,没有更高收益,而且不少会产生负效应。 同时,随身携带便携式心电监测设备,随时采集心电数据,为运动添一份健康守护,还能及时预警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准确抓取异常心电数据。记住这些运动诀窍,康复效果更好、更安全! 参考文献: [1]Int J Epidemiol. 2011 Oct;40(5):1382-400. doi: 10.1093/ije/dyr112. Epub 2011 Sep 5 [2]李春丽,张骞.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7):278+284. [3]运动康复路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 程梦影,杨建全. 中国医药导报. 2017(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