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做到“共情”,先停止“鸡同鸭讲”

 大浪湾一号 2019-06-06
要做到“共情”,先停止“鸡同鸭讲”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以当代心理学鼻祖: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为首的很多心理学家都在向我们传达这样的一个观点:人,终其一生寻找的就是社会归属感(社会责任、社会价值)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可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中,人类的祖先相较于其他动物而言,既没有锋利的爪牙,也不具备矫健的身姿,惟一能够依靠的就是集体合作、抱团取暖。特别是进入农耕社会,繁重的田间劳作,更需要人类之间大规模、深度的的合作。这也是相较于祖先是游牧的欧洲人来讲,更早进入农耕时代的亚洲人更愿意融入集体、更在乎别人看法的原因之一。

简单来讲,生而为人,不能融入社会,在过去面临的就是生死挑战,在当今可能就会落得“不幸福、无价值”的下场。

这样可怕的下场,是每一个妈妈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当下的育儿书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共情”。

是的,我们需要发展、培养、提高孩子们的共情能力。共情也就是同理心,能够对别人的感受给予正确的回应。

很多人都明白什么是“共情”,可是要做到,却没那么简单。

通过不断反思和观察,我觉得要让孩子学会共情,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鸡同鸭讲”。

是的,作为鸡蛋妈妈,我又开始讲故事了。

有这么一天早上,鸡蛋哥哥一边慢悠悠的吃着早餐,一边问他爸爸一个和吃饭上学无关的、我想不起来的问题。我当时的眼里只有吃完饭赶上校车这个目标。我插话说,抓紧时间吧。鸡蛋哥哥又问了一个问题,我仍旧答非所问,仍旧说没时间了,快吃吧。鸡蛋哥哥好歹把早饭吃完了,他边背书包,边对我说:妈妈,我跟你说话真是鸡同鸭讲啊。当时的我,急于赶时间,没太在意这句话的杀伤力,还在啰嗦着让他系上扣子,鸡蛋哥哥突然大声的说:“听不见、听不见、再说180遍”说完就跑走了。

送完孩子,泡上一壶茶,我开始思索鸡蛋哥哥说的“鸡同鸭讲”,好吧,我想起来了,他的这个词来自他最爱看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绘本书。不得不承认,这个词他用的非常恰当。

要做到“共情”,先停止“鸡同鸭讲”

“鸡同鸭讲”的出处

在很多需要赶时间的情况下(坐校车、上课外课),我和鸡蛋哥哥的对话模式是:

“妈妈,我想约好朋友一起玩”——“抓紧时间吧”

“妈妈,黄蜂蛰完人会死吗?”——“我们快要迟到了,快点”

“妈妈,钢铁侠穿着盔甲,他怎么放屁排气啊?”——“你这样是在浪费时间”

吧啦吧啦。。。

在日常和孩子的沟通中,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的妈妈,如果连有效的沟通都没有做到,让孩子处于一种不被理解、被忽视的状态,怎么能期待孩子“共情“,去理解他人呢?处于这样状态下的孩子,就如同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怎么能说出猪肉的味道呢?

所谓的“鸡同鸭讲”,产生的原因是父母只是关注自我,没有对孩子敞开心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维没有在一个频道上”。

如何叫停“鸡同鸭讲”呢?丹尼尔 .西格尔在《由内而外的教养》中给出了建议:适时沟通

适时沟通,就是指在交流的每一个瞬间,父母都能立刻感受到并理解孩子发出的信号,及时地做出回应。

如果我们能够对孩子做到适时沟通,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不是孤独的,内心得到了满足,就会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当孩子感觉好的时候,他就会学着倾听别人谈话,就会慢慢发展出自己的同理心。瞧,一个良性的循环就开始了。

西格尔指出,如果父母在自己童年时没有与他人发生心里上的联结,那么这种亲密的、相互配合的沟通对他们来说就有点困难。

我们如何才能做到适时沟通呢?特别是对于那些童年时候没有与他人建立心里联结的父母呢?当然是回忆过去,去把当时的心灵创伤以讲故事的方式讲出来,慢慢的治愈自己。不过这是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从简单可操作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试试这样做:

让我们回到我与鸡蛋哥哥的对话中:

“妈妈,我想约好朋友一起玩”——“可以啊,你先想想安排在什么时候”

“妈妈,黄蜂蛰完人会死吗?”——“能提这个问题,说明你已经知道了蜜蜂与黄蜂的不同了,我们可以在赶校车的路上边走边聊。”

“妈妈,钢铁侠穿着盔甲,他怎么放屁排气啊?”——“我怎么从来没想过这么有趣的问题呢?我需要咨询一下其他很懂钢铁侠的人,等你放学回来告诉你。现在我觉得你可以考虑一下如何赶上校车。”

你看,鸡蛋哥哥的兴趣明显在他脑子里的千奇百怪的问题上,而我的关注点还是在他要赶上校车。与之前的对话少有不同的是,我先从他的角度出发,回答他的疑问,但是并没有一味的顺从他,而是把自己的关注点也明确的表达出来了。

我还想说的是,以上“鸡同鸡讲”的回答并不是我杜撰的,而是真实发生的。作为鸡蛋妈妈,我停止了“鸡同鸭讲”,实现了“鸡同鸡讲”,鸡蛋哥哥听完这样的回答,和鸡蛋妈妈建立了有效的心理联结。满意足的吃完饭,很配合的去赶校车了。当然,这样的有效联结是发生在我不断的回忆过去,反思自己之后了。

“共情”,是一个复杂而又宏大的话题,停止“鸡同鸭讲”,仅仅是刚刚迈出了通向共情的第一步。后续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我们留着下次慢慢聊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