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金军南下直取汴京,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直接导致北宋的灭亡。这是一场巨变,北宋皇室、大臣甚至能工巧匠悉数被俘,精英尽失。直到宋高宗在临安建立南宋,很长时期都没有恢复过来。不过在危亡之际,也有才子扛起文化大旗,当时的文坛宗师便是汪藻。 在北宋时期,汪藻师从徐俯、韩驹,很长时间都没有出头。不过他的诗词,在当时就很有特点,因为他所学虽然是江西诗派,虽然也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但在风格和题材来说,却比江西诗派要广泛得多。很多人认为,他独领风骚,所作诗词追远怀古,颇有苏轼诗词的影子。 汪藻在南宋之初,牛到什么程度?他擅长四六文,朝廷的诏令都是出自其手,言语词句之兴达,天下无人能出其右。特别是《皇太后告天下手书》、《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等等,成为了稳定南宋军民的精神支柱,后人在编辑时,屡屡夸其为大手笔。 然而,南宋毕竟是一个畸形的朝廷,虽然带着血海深仇,却不思进取,偏南一处,苟安求存。南宋还在不断地内耗,岳飞被秦桧害死是一个例子,汪藻也不能幸免,他屡屡被贬,而且处境越来越艰难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汪藻写下了这首《点绛唇·新月娟娟》: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这是一首小令,上半阕写景,下半阕抒情,是宋词最常见的格式。作者看到一轮新月冉冉升起,在半空中悬挂,半夜时分,江水澄静,听不到半点声响。夜晚之时,作者难以入眠,翻身起床,却看到窗纸上映着几枝瘦梅。 下半阕中,作者开始抒发自己的感情。他感叹这样一个寒冷的霜天,正应该是推杯换盏之时,然而自己的手却空闲了下来。你是否知道,在这凄冷之时,也有不合时宜的乌鸦乱叫。这种丧鸣声后,思乡回家的心情,比思念美酒还要浓烈。 这首诗的背景,就是汪藻受到小人弹劾,出京镇守泉南之时所写。当时他已经遭到贬谪,朝中的政敌们还不肯放过他,继续让他贬谪为宣州太守,也就是听到这个消息,汪藻心情烦躁,写下了这首词。它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的心境,虽然万籁俱寂,但只要有稍微一点声响,都会让人心烦意躁。 南宋笔记文作家吴曾和汪藻交友深厚,曾在《能改斋漫录》记载了这首诗,当时还记载有人曾问汪藻:归兴浓于酒,何以在晓鸦啼后?汪藻也不含糊,也不怕得罪人,忿忿说道:无奈这一群畜生聒噪何! 在南宋时,有人就根据这段话,将《点绛唇·新月娟娟》中的“晓鸦”改作“乱鸦”,“归梦”改作“归兴”。因为吴曾和汪藻的特殊关系,这个改法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认可。但是,后人发现,这不过是在对话之中,就诗词内容的一问一答,并不能佐证诗词原字原句。因此,在后来的很多词集中,又将其改回。但是,到底是哪个用法好,还需要您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