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塘观潮

 御冬青文斋 2019-06-06

那年到萧山开会,稍一得空就和师弟按照郭老师的指示乘车去杭州的钱王祠以接受历史文化熏陶。在车上突然想起白居易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便顺口问了一下司机,何时何地观潮最好。司机说“一年里观潮最好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也就是前一天),今天潮水会小些,明天以后更小了。”我赶忙问:“今天还来得及看吗?”司机说:“大约一两点涨潮,应该来得及。”于是掉转方向朝萧山的钱塘江观潮处奔去。

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一个传说:雍正为篡位杀了自己的弟弟,心里有鬼而夜不能安寝,于是在海宁为弟弟修建了海神庙,他对弟弟的亡灵讲,我让你去南边做皇帝,每天可以上两次朝(潮)呢。情急之下,居然忘记最佳的观潮地方应该在海宁了。以前在书中看到介绍:钱塘江(又名浙江、之江、罗刹江)流至海门入东海,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犹如直立的水墙,排山倒海而来,怒潮滚滚,势不可当;潮头如万马奔腾,山飞云走,撼人心目。自己心中对这种壮观向往已久,只是对“天时”迟了一天是否会影响其震撼力颇有疑虑,依然没有注意到“地利”也会影响观赏。

的士司机是萧山人,自然把我们载到萧山钱塘江观潮处,一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二是“轻车熟路”嘛。赶到观潮的地方,一问观潮的时间是2点40分,来早了!等吧。还是有些担心看不到钱塘涌潮的壮观,又确认了一次,卖票的人说“有潮,十八的潮水十九大”,还真能引申——把“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套用在这儿了。不过卖票的人说昨天每张票还80呢,今天只要20,这倒是让我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可能要失望而归了。

选了个居高临下的位置,开始了漫长的等待。随着时间的临近,来观潮的人渐渐多起来,稍有些安慰,心想:这么多的人来看,应该有的吧。

人群开始骚动,有人喊到“来了,来了”。向东边望去,远远看到一条白线从大桥下向这边推进。齐齐的一条白线——想来这就白练横江“一线潮”。或许过于期盼,总觉得潮头推进的速度太慢,实际潮水的前进速度可达4~6米/秒。可能是距离较远,潮头刚入眼帘时,没有感觉到浪潮的声势。终于潮头来到面前,我们观潮的位置离岸边大约有几十米,周围人声嘈杂,虽不能体会“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但仍能听到水浪拍岸的振响。因为听了售票人的建议选了高处观潮,居高临下虽然可以尽揽整个江面,但对处于低位的潮峰所能冲击的高度总是体会不深刻。幸好停泊在岸边的渔船在潮头过后的一阵阵波涛中上下跌宕起伏着,船舷两侧挂着绿色的渔网,在灰蒙蒙的水天之间分外显眼,让远处的人对江水跃起的高度有了一些概念。潮头过去了,靠近岸边的碎裂的阵阵浪潮也过去了,并没有看到司机和售票人所说的回头潮(后来看到介绍,实际“回头潮”要在海宁才能看到,而不是萧山司机所说的在萧山美人坝折回)。“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的景象只能依靠想象了。周围的人散去了,我们也悻然离开了钱塘江岸。

回头看到岸边的宾馆门口正挂着那幅著名的描述潮汐与白云流动的对联:

    cháo     zhāo   zhāo    cháo   zhāo    cháo    zhāo

   水                                                           

            zhăng  cháng  cháng  zhăng  cháng  zhăng  cháng

   云                                                            

倒也勾起了童年迷恋文字游戏的许多回忆。

在返回的途中,和另外两位游客共拼一车,一趟车拉了两个活儿,司机很是高兴,滔滔不绝地介绍着钱塘江潮。他告诉我们钱塘江潮头可以逆行三十余里,前一天在江两岸观潮的人有五十万之多。他还说,其实观潮不一定要买票,岸边随处就可以看了,他小的时候潮要大好多,最高可以有12米高,现在沿江修建了6座桥或许可能与潮水降低有些关系。他说钱塘江有一处非常宽阔,一眼望不到边。我问那里也能看到江潮吗?他回答说那里的潮更小些。我突然有些感悟,忆起孔子所说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想来胸襟宽广、容量深厚时,就象开阔渊深的水域一般,即使突然涌来澎湃的激流也不易激起层层浪涛,而心胸狭隘时,可能微小的冲击也会在心中引起波澜而常常忧愁哀戚。


为了弥补观潮的未能尽兴的遗憾,在网上搜些图片放在此,来填充一下想象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