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为什么是中国第一强市

 LCB酒庄书房 2019-06-06

灯红酒绿、繁花似锦是一直以来中国人对上海的印象。如今虽然中国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不少城市接连崛起,但上海仍然是经济第一强市,生活在这座城市仍然是很多人的梦想。

上海,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图片来自wikipedia@King of Hearts)

上海不像深圳把“来了就是深圳人”挂在嘴边,但取城市名称中的“海”字,“海纳百川”一直是上海所强调的城市精神。这是因为上海深知,城市的活力与动力便来自不断到来的人的创造。

很早以前也确实是海

在不算悠久的历史上,吸收擅长创造的人才为上海城市做出贡献,始终是建立认同最好的方式

人人都在上海创造

上海开埠之前并非白地一块,早在宋代就已经有成规模的集镇,那就是位于上海青浦的考古遗址“青龙镇”。青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镇守东方的神兽,能以之冠名,可见上海在千年前的中华版图里就已经是负责遥望东方的城镇。

方塔园还留有宋塔古建值得一去

(虽然不是宋代原建了,图片@孙绿)

这是一个绝佳的隐喻。

宋元及之前的上海,其繁荣得益于大运河水运系统。滨海的上海是吴地重要的盐场,通过吴淞江(苏州河)直通苏州金鸡湖,经过简单的水陆转运就能接入苏州段大运河,为江浙各地提供食盐。同样,来自大运河沿线的货物也可以反向进入上海,刺激城市的商品经济发展。

主要肥了江苏,顺便肥了上海

到了明代,经过地方官海瑞的疏浚,苏州河的淤积情况得以改善,上海和太湖平原之间的商品贸易更为频繁。而且由于作为粮食产区的太湖平原人口膨胀,人地关系紧张,不少苏人坐船来到了上海地区。失地农民进入郊区开发农地,手工业者进入城厢从事商品生产。

17世纪的上海老城墙

(图片来自wikipedia)

与太湖平原的农作物从粮食向经济作物转型同步,上海的产业结构也逐渐从盐产转向了商品加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棉纺工业。太湖平原和上海郊县为城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棉花原料,而城中的手工业者则在棉纺时代让松江府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棉纺中心。

上海老城区地图

(图片来自wikipedia)

城隍庙就见证了上海在明代的商业繁华。这座堪称老上海中心的地标,在明洪武年间得到批准,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扩建于嘉靖年间。

也正是在明朝中前期,上海的老城厢开始成型,椭圆形的城垣为防备倭寇而建,也是上海当年手工业集结的核心地带,以城隍庙为核心的城内号称“盖可当江北数郡,蔚然为东南名邑。”

上海城隍庙

(图片来自wikipedia@Legolas1024)

这样的经济地位延续到了清朝,并在上海开埠之后成为了西洋列强喜欢上海的一大理由。

在清代,上海的行政地位很低、历史较短、人口结构单一、原生的社会秩序也简单,是帝国内部边缘化的城市。想要方便地从事商业活动,这样的城市显然是比担任省会的广州、福州更好的选择。而棉花产业,则是工业革命的主要产物,是西方国家整合全球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的布局领域。

《上洋城全图》(约1846—1855年)

(藏于英国皇家地理学会)

新来势力、新生事物、新鲜血液,始终是上海前进的动力,是城市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而在上海生活工作的人,也很难说是什么土著上海人,大家都为了这座城市的吸引力而来,并在努力的创造中,让这座城市更有吸引力。

在全球化的海洋时代

一铺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开始成长为新一代的大都会

大上海:冒险家的乐园

1843年,上海第一块英租界成立。这当然是丧权辱国的历史事件,但同时也为上海吸引了众多外资和服务于外资的本土人才。外国人的到来,让迟暮的清帝国进入了海洋时代。上海地位的巩固,也在这样的变化中逐渐实现。

第一块英租界的选址确实是非常好的

如前文所述,上海在农业帝国内的商业活动,需要借道苏州而在大运河展开,自然成为苏州的经济附属品。但在海洋时代,风从东方来的上海便成为了濒临海洋的第一线,转而让太湖平原的人才、资本、产品为自己服务。

确实也是物产丰饶,大闸蟹应该是管够的

尤其是到了1920~1930年代,由于国民政府内战,广州、武汉、南京、天津等关键城市局势不稳,而上海租界却意味着外国势力的强力保护,是安全的乐土。各地财富亨通的大商人、北方通电下野的政客、饥荒生活无着的难民,纷纷云集上海,让这里成为了冒险家的乐园。

租借已经大幅扩张

并拉动着金融和地产等产业

老县城则彻底落破下来了

最典型的故事是犹太大亨哈同在上海操盘房地产,出资60万两白银用铁黎木铺设了部分南京路,让南京路成了上海十里洋场的中心地带,赚得盆满钵满。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这是上海这座城市给所有创造者的承诺。

30年代的南京路

(图片来自wikipedia)

南京东路那一头的外滩,则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从外白渡桥到金陵东路一公里多的马路一侧,云集了怡和洋行、宝顺洋行、老沙逊洋行、旗昌洋行、中国通商银行、中央银行总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等老牌资本机构

1935年,外滩拥有全国银行实收资本的50.72%,全国库存现金的61%,全国存款的77.84%和放款的77.64%。

1928年的外滩

(图片来自wikipedia)

即使金融中心今天已经转移到浦江对岸,外滩的万国建筑群仍然在诉说着这段令人振奋的历史。

几十年后,付出就会有回报依然是上海的承诺。

改革开放后浦东新区的成立,也让上海敞开大门与世界潮流对接,服务于全国经济。拔地而起的陆家嘴CBD,既是上海的新窗口,也是中国的门面,国有资本、外资、民间资本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创造属于自己的回报。

黄浦江两岸传奇继续

(图源:Wikipedia@Planet - Imagery)

即使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大量后发省市都挖掘出了巨大的潜力,让上海不再一枝独秀,她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2018年,上海人均GDP超越2万美元,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经济增长率仍然保持6.6%的高位,发展后劲仍然十足。

所以这个2W美元在国内是个什么水平?

(图源:Wikipedia)

用脚投票的外来人口是最好的城市未来指标。

2017年,上海的外来常住人口980万,在四大一线城市中最多。而撇除深圳这个明显的新兴城市,上海的外来人口比例以40.5%领先广北2~3个百分点。外来人员的学历水平很高,大专以上达到了35%,并平均在上海留驻3年左右,人才素质和工作稳定性领跑全国,努力地融入这座城市。

如果你生在华北、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三个一线都市群你是绕不开的

(虽然中部和西南也在拼命追赶)

金钱、知识、人才在这里不断堆积、来回翻涌,建成了一座真正的创造之都、财富之都。

新丝绸之路中的上海滩

几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其长度跨越了一两代人,在人有限的一生中影响巨大。对于上海人来说,日臻成熟发达的城市,既意味着高品质生活趋于稳定,也意味着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迫在眉睫。这是不少优势单一、发展陷入瓶颈的中国城市都在担心的问题。

依靠洋山深水港

上海已成为世界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

(来源:Wikipedia@Reb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