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皖南庭院深几许│马晓宁【无界线第434期】

 lj0279 2019-06-06

正是皖南好时节

44 x 56cm

皖南地肥土暖,四季不乏绿色。

读研期间,我在南艺后街的旧书摊上,无意淘到画家俞宏理1993年编著的黑白摄影集《老房子》,收集屯溪、绩溪、黟县、歙县、休宁、婺源、南屏、查济等古村徽派建筑700余幅照片,于是常常乘兴以书上照片为模本,试着画皖南。假期的时候,也沿着画集上的图标去寻找这些老建筑,常在绿荫清流间徜徉,于是笔下的皖南庭院变得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院落,院墙、花窗、隔扇、回廊、曲径,里里外外,无穷无尽,这些被反复利用的、极有意味的绘画符号,引人遐思,流露出了生活气息。

朋友间讨论时,也说我的画面构图有时和某某画家“撞车”,我也无所谓,就是想把那白墙黛瓦的皖南画的更加色彩绚烂夺目些。墨与色结合起来,画面或以草绿为基调,表现皖南草木春雨后的昂然生机,葱葱郁郁的;或以赭石、花青为基调,表现出皖南乡居生活的朴实与静谧,和谐与安逸;或以朱红为基调,表现皖南院落的勃勃生机,让这些老建筑也充盈着满满的入世情怀。总之,笔下想表现的东西很多,但目前远远达不到,也许眼高手低,至少说明自己在进步。也有的朋友劝我说“你画的太密了,要注意传统山水留白啊”,但我觉得自己这个阶段都是在“做加法”,啥时候能画到宾虹翁说的“以实写虚,或藏或露”、“一烛之光,通体皆明”那就全凭造化了。

皖南的庭院,那浓烈斑斓的色彩与炽热灵动的诗情,正在氤氲的空气中孕育幻化。这种幻化,让传统笔墨与现代化的图式构成相互碰撞,将画境汇入笔下,寻找心灵栖居的一方净土,还得好好修炼。好歹现在自己还年轻,不着急,慢慢来,都在路上... ...

己亥谷雨夜 晓宁呓语

以上四幅依次为 《皖南四季》 春、夏、秋、冬

29 x 136cm/张

《涉意成趣》 

44 x 56cm

《山行处处赏心多》

44 x 56cm

《推窗忽忆皖南游》

44 x 56cm

《皖南春耕》

44 x 56cm

《溪山深处小桃源》

44 x 56cm

《醉花阴》(手机横屏)

35 x 137cm

《溪山深处小桃源》

63 x 138cm

《远看山有色》

44 x 56cm

《阳春歌罢落江梅》

44 x 56cm

《闲云》

70 x 70cm

《吾心安处是故乡》

64 x 138cm

《山行处处风光好》

70 x 138cm

《落日青山立画屏》

70 x 70cm

《何日君再来》

46 x 70cm

马晓宁是一位具有饱满创作状态的青年画家。随我读研阶段,他积极主动地寻找和追求符合自我艺术个性的发展方向。其中国画多以山水与民居为主题,合构成、装饰与写意为一体;融笔墨、色彩和肌理为一炉。朴实稚拙中蕴藏机巧,笔墨与色彩中透出机锋,尤以近年新作,不断显现出经过磨砺推进个人艺术风格的表现特质。

“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其实是营造每个人自己的秘密花园。晓宁对徽文化的表现不局限于水墨表现,观其画作,可看出他正是以自己的艺术探索,在徽州的文脉中,得到重新的思考,以“皖南庭院”阐明自己的艺术思维。晓宁笔下的皖南山水,一方面体现着徽文化的积淀-----这粉墙黛瓦和色彩缤纷的庭院,是作者对曾经繁华的徽文化的美妙追忆;另一方面则是晓宁绚烂与平淡相辅相成自我心境的真情写照。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聂危谷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硕士

先后师从孙原太、聂危谷教授,主修中国画山水方向

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展览、获奖经历

 “新时代 新徽派”安徽书画四十周年晋京展(中国美术馆)

安徽省政协六十周年画展获二等奖(省政协最高奖“国徽奖”)

安徽省第四、五、六届美术大展,获奖、入选作品(安徽省文化厅、省文联)

南京大学“美育之路十周年”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

“长河一瞬”南京大学聂危谷师生展(苏州姑苏美术馆、连云港美术馆、盐城建湖美术馆)

无界线主编

李仕泉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