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19年6月7日 注:有咨询需求者,请加《指南解读》主编黄医生微信30842121;经济困难者酌情减免! 6月4日,广受肿瘤领域同行关注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刚刚落下帷幕。今年会议的主题为“Caring for Every Patient, Learning from Every Patient(关爱每一位患者,向每一位患者学习)”,相比过去两年ASCO年会上“CAR-T疗法”和“广谱抗癌药”闪耀全场,今年年会还是以免疫疗法和靶向疗法为主要话题,但是“略显平静”! (转自公众号——药明康德) 新世纪近20年以来,肿瘤血管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但是,总生存期(OS)这一核心目标距离人们的期望值还有不小的差距。那么,下一个革命性疗法会是什么? 我看好内分泌治疗和共生微生物的调节。量变引起质变,肿瘤是基因疾病,很大程度也是代谢疾病。基因突变与内外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创造一个好的内外环境,或许才是预防肿瘤发病和防止复发的核心所在! 肿瘤的防治就如同国家安全的治理,不同的分期阶段,采取的治疗手段不同。 1.一个国家如果只有几个人犯罪,警察逮捕,罪行重的判处死刑,罪行较轻的拘留、坐牢改造就行了;早期肿瘤亦如此,通过单纯手术切除就可能获得根治。 2.一个国家如果有许多人犯罪,他们除了自己犯罪还可能影响和鼓动他人犯罪,警察逮捕了还可能有漏网之鱼,还可能继续危害社会,因此需要继续追捕;进展期的肿瘤亦如此,除了手术治疗,可能还需要接受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 3.一个国家如果遭受大规模的外敌入侵或者发生多个地区的暴动,单纯依靠警察来维护治安、杀几个罪犯肯定是不够的,这时候需要军队,需要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打赢这场战争;晚期肿瘤亦如此,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手段、系统性地进行治疗。 4.一个国家要维持长治久安或者在一场战争后不再发生战乱,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包括加强国力、提升公民素质以及健全的法律制度。肿瘤发病和复发的预防同样是这个道理,需要加强身体锻炼,有一个良好的体魄,还需要健康的行为和生活行为习惯,尽可能减少高危致癌因素的暴露。 免疫细胞识别、杀伤肿瘤细胞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对一过程,而是需要一系列不同亚群细胞、细胞因子的参与,需要一个良好的微环境。因此可以想象,现有的免疫疗法,仅仅针对某个靶点、某条通路,获益的人群比例和获益的强度都是有限的。 如果把细胞免疫治疗比喻成警察识别和消灭罪犯,当罪犯太多时,警察的力量是有限的;此外,环境不改变,罪犯消灭了也会再有新的产生!还一片净土,改造罪犯并避免新的罪犯产生,或者才是防癌抗癌的根本解决途径!改变不良饮食行为生活习惯、减少高危患癌因素暴露、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参与了免疫机制,动物试验证明无菌荷瘤小鼠对免疫治疗不起作用),改变外环境和内环境,或许是延长无病进展期、无瘤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的关键要素! 从流行病学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实体肿瘤中预后最好的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激素受体(ER、PR)阳性的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都与内分泌治疗密切相关。 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我们有理由相信,不只以上所例举的3种肿瘤与内分泌激素相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内分泌治疗将在越来越多的肿瘤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人类微生物组计划 人体内有两个基因组,一个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人类基因组;另一个则是出生以后才进入人体、特别是肠道内的多达1000多种的共生微生物,其遗传信息的总和叫微生物组。人类基因组和微生物组相互协调、和谐一致,保证了人体的健康。 人类基因组计划在2003年完成以后,许多科学家已经认识到解密人类基因组基因并不能完全掌握人类疾病与健康的关键问题,因为人类对自身体内共生的巨大数量的微生物菌群几乎一无所知;这是由于传统微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局限,对生活在自己体内的95%以上的微生物没有任何研究数据。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共同基金于2008年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基础上延伸成立了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 Project,HMP)。该项目由美国主导,多个欧盟国家及日本和中国等十几个国家参加,使用新一代DNA测序仪对人类微生物组进行测序,其目标是通过绘制人体不同器官中微生物元基因组图谱,解析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肠道微生物与肿瘤防治的相关性 近几年,《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陆续发表了许多肠道微生物与肿瘤发病、发展和治疗相关性的文章,表明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可能增强癌症免疫治疗的效果和减轻毒副作用,展示了共生微生物调节在肿瘤防治领域的巨大前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