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朔小说就是挑战知识分子的《儒林外史》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19-06-08

知识分子,是指以阐发或者运用知识为核心工作的脑力劳动者。作家、大学教师、律师、艺术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和大部分职员均属于知识分子。曾几何时,'知识分子'这个词都是带着褒义、崇敬的意味的。对知识分子开始批判和强烈讽刺的作品肯定要算《儒林外史》。鲁迅说《儒林外史》是'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里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让大家笑个痛快。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 到高中的时候读了一本小说:《围城》。《围城》这部书倒是真的颠覆了笔者对'知识分子'的看法。黑格尔认为:一切精神活动的目的都在于使人的主观意图与伦理世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结合,即它的自由,并且成为有意识的。。夏志清《中国近代小说史》中说道'《围城》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优秀。'这部小说讲的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丑态的,'知识分子'这个词从这里开始就'臭了'。也是从这里开始,'知识分子'从这里开始不再神圣,更带着很多'讽刺的意味'。

王朔小说就是挑战知识分子的《儒林外史》

等年纪再大一点,我又看到了另一位作家开始对'知识分子'进行'审丑'与'批判'。一个作家,其实一个作家并不需要什么多高的学历。但是,'灵性'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有些作家先前自然是称不上什么'知识分子'的。就像王朔一样,对于知识分子总是有着反感与鄙夷:

中国的文坛上有些大腕混得跟个破落贵族似的, 把自己经营的那一亩三分地想象成一个庄 园, 每个新到者都应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如果你不表示或者说你干脆不去, 在其他地方开 一块自己的地、盖一所自己的房子,他们就看着别扭。我觉得咱中国的知识分子可能是现在最找不着自己位置的一群人。商品大潮兴起后危机感最强的就是他们, 比任何社会阶层都失 落他们的经济地位已然丧失了。过去的大学教授生活得很好, 比一般人好多了,起码是体面的。 但现在却不行了, '搞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 所以他们要保住尊严, 唯一固守着的就是文化上的优势地位。现在在大众文化、通俗小说、流行歌曲的冲击下, 文化上的优越感也荡然 无存了真有点一无所有的感觉。如果不及时调整心态, 恐怕将来难有一席之地.....我觉得知识 分子的概念不应该只局限于过去的内涵,这个社会必将出现新型的知识分子, 比如许名从商 的人都受到高等教育, 也有研究生毕业的, 硕士博士的。不能说只有在大学里或研究所中清贫的那种才叫知识分子。

——王朔《我的自白》

王朔小说就是挑战知识分子的《儒林外史》

王朔不仅对中国的'知识分子'有意见,而且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有意见',《王朔自选集》的序言:我没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这本是件好事。我以为中国高校的文科教育结果不过于训练出一班知识的奴隶。

笔者看到王朔这样说其实也是有些心酸的,这大概是一种'吃不到葡萄而觉得葡萄酸'的感受吧。王朔还和冯小刚在一起写一些具有'痞气'的剧本来讽刺'知识分子'。《你不是个俗人》中:'这就是我,和知识分子迥然不同的,一个俗人的标准——我为此骄傲,'王朔这么说道。

说了这么多也该正经介绍介绍王朔了,介绍这位如此另类而公然挑战'知识分子圈'的'作家'。

王朔小说就是挑战知识分子的《儒林外史》

王朔

王朔,中国内陆作家、编剧。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等中、长篇小说。他那种反派的表演也是让人深入人心。他的早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队'大杂院'的成长经历为素材,后来的小说则形成特有风格,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以戏谑、反讽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

做了这么多的铺垫,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都知道王朔的主旨倾向就是在挑战知识分子,就是在揶揄知识分子。至于他是怎么'挑战'的,笔者在下文中为各位慢慢道来:

王朔小说就是挑战知识分子的《儒林外史》

王朔作品如何'挑战'知识分子

1、 痞子写作法挑战知识分子的担当意识

'如果我还有起码的真诚,首先应该面对自己才是。我对写别人写社会失去了兴趣,'《我的文学动机》。传统的文学写作目的是'文以载道',特别是韩愈和柳宗元等古代作家都是'以代圣人立言'为目的而进行写作。王朔没有那种文学研究会等'为人生'的要求与使命感受。他挑战的就是'知识分子'那种担当意识与王朔认为,'小说不应该承担太多的社会责任,不应该只是知识分子精英阶层眼中和精英作家们笔下的那种脱离和掩盖了生活真相后为着某些大而化之的理念探索与价值追求的生活图景,而更多地应展布个体化与私人化的生活情绪。'

痞子写作法就集中在《顽主》、《你不是一个俗人》、《一点正经没有》、《动物凶猛》、《千万别把我当人》中。 首先,王朔在他的作品中大规模地运用口语化语言,大量使用民间口语的对话体小说'。他说过,'写作从始至终都是在找一种特别好的表达方式……我就是在找一种顺畅的表达方式,找方式就是考验你支配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你必须摆弄过这些语言。'这种口语不管是王朔故意写出来,或者无意间而自然流露的。有时候读起来也有点造作,但是这种写法却赢得了很多人的心。王朔还喜欢调侃。'在他笔下,似乎没有什么是严肃的事情,一切都被谐谑化了。这也是当代文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叙事风格。调侃式语言是王朔小说独具特色的话语调式,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在王朔的小说中,我们可以充分地感受他那种极尽调侃的语言风格。调侃在王朔小说里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不仅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充满了调侃,作品叙事也是调侃的。 '相对严肃写作来看,王朔的痞子式样的写作也是在和'知识分子'严肃写作进行反抗。

王朔小说就是挑战知识分子的《儒林外史》

经过八十年代的伤痕文学、乡土文学等一系列'严肃写作'的一个又一个风潮,人们自然而然开始反抗,开始反叛这种写作方式。王朔也开始用这种'非严肃'、'非正统'的写作方式开始正式'挑战知识分子'。

2、 '丑化'知识分子、多写卑劣

和'知识分子'开战的王朔当然少不了要开始'丑化'这些'有知识的人'。这个就要说到《顽主》。顽主是北京话,指的是不务正业,拉帮结伙,整天瞎混的小混混,或者纨绔子弟。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顽主最为鼎盛的时期,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人们都挖空心思赚钱,顽主们也慢慢走向了衰败。那么顽主到底是什么?有些人会这样认为,他们不过是一些地痞、流氓,专做坏事的闲人。首先这个'顽主'就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然后我们再说到《顽主》中宝康,他表面上是一个'知识分子',是一位所谓的'作家';他也非常乐意别人叫他作家。可是,他仅仅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身上的作家'才气'倒是不多,但是就是身上的那一股子'匪气'特别多。王朔用他来讽刺那些'知识分子'一方面为了表现自己对于名利的漠视与淡化,另一方面又极力去争取文学上的荣誉和成就。为的就是表现'知识分子'的虚伪。'顽主'三部曲《顽主》、《一点正经也没有》、《你不是个俗人》刻画了青年'作家'宝康,老作家古德白(goodbye),还有学者关汉雄这三个沽名钓誉所谓'文人'形象。

王朔小说就是挑战知识分子的《儒林外史》

他们在现实中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地位感,英达说: 王朔要表现的就是'卑贱者最聪明, 高贵者最愚蠢。''因为我没念过什么大书, 走上革命的漫漫路受够了知识分子的气, 这口气难以 下咽。象我这种粗人, 头上始终压着一座知识分子的大山。他们那无孔不入的优越感, 他们 控制着全社会价值系统、以他们的价值观为标准, 使我们这些粗人挣扎起来非常困难。只有给他们打掉了, 才有我们的翻身之日。'

3、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剖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乎?甚矣哉,为欺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 峨大冠、 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节选《卖柑者言》刘基

这篇明朝开国功臣刘基的《卖柑者言》说的就是外表金玉内里就像烂棉絮的柑中看不中用。也就是虚有其表,内心一团糟糕的感受。

王朔小说就是挑战知识分子的《儒林外史》

王朔的《懵然无知》、《修改后发表》、《谁也不比谁傻》成为了编辑部系列小说的主要结构构成篇目。老年知识分子里:主编老陈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牛大姐快人快语、疾恶如仇;老刘胆小怕事,体现着传统知识分子懦弱的一面;中年知识分子余德利善于接受新事物 ,聪明圆滑,带着点市井江湖的习气。青年一派,李冬宝想法前卫,正直善良,总想和机敏美丽的女同事戈玲处处对象,无奈戈玲心高气傲,对待貌不惊人的冬宝不冷不热,若即若离。 他们共同经营着一家叫《人间指南》的杂志社,看上去一个个是光鲜亮丽的'知识分子',然而他们却疯狂地在追逐物质,当然合理的追逐物质是没有错的。但是,他们在追逐利益中表现出了很多想当然的'无知'。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曹丕《典论.论文》

王朔小说就是挑战知识分子的《儒林外史》

'知识分子'相互看不起是非常很正常的事情。编辑部里头的'知识分子'人人都想表现自己无所不能的特征,或者死不承认自己观点错误而贬低对方。知识分子要的是尊严的,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使劲证明自己的正确性。'知识分子'一肚子卑劣和外表那样的光鲜的样子做出反差对比就是王朔的目的。

王朔小说就是挑战知识分子的《儒林外史》

王朔对于这些人从来不留什么情面,就是要用讽刺和调侃的意味来塑造他们,他们衣着干净华丽,可是内心空虚或者说是一片荒芜。就像杨绛的《洗澡》一样,施蛰存说道:《洗澡》中的人物,都是《儒林外史》中的人。不过最好的一段,许彦成、杜丽琳和姚宓的三角故事,却是吴敬梓写不出来的。《儒林外史》是一部作品写'知识分子'内心中卑劣和不堪,而王朔的作品形成了一个集群,一个集群小说来证明他心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不论王朔是否有失偏颇,这种'痞子式儒林外史'却让王朔名利双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