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工不到亲戚家,买卖不去熟人店”,这句话有道理吗?你怎么看?

 ggdwzzl 2019-06-08

“打工不到亲戚家,买卖不去熟人店”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却也不是绝对正确,需要就事论事。

我们把这句话分成两部分来分别讨论,先说“打工不到亲戚家”。

现实中,因为给亲戚打工或者让亲戚当员工引发的矛盾很多,细究一下,的确有不少隐患。一方面是亲情,一方面是利益,稍有不慎就会闹得反目成仇。如果打工者总想着自己付出多回报少,总是觉得老板是亲戚应该照顾自己,那么两者的矛盾不会少。如果老板总想占便宜,把亲戚当傻子使唤,能拖就拖能欠就欠,那么最终只会不欢而散。

小李之前在他表舅的公司工作,工作三年工资只涨过一次,而当初他的表舅许诺给他公司股份,最终也变成了空头支票。别人加班有加班费,小李加班似乎是理所应当,而且,他不能带头不加班,因为他是老板的亲戚,影响不好。换句话说,小李只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却不能拿得更多。而且,他的表舅虽然嘴上说得好听,总是说年轻人就得多历练,可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让小李做一些乱七八糟的琐事。这样的公司效益也不咋样,最终小李也选择了离职。现在,小李还是做着老本行,但工资已经翻了三倍,而他那个表舅的公司已经关门大吉了。

此外,给亲戚打工还存在很多弊病,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心里最清楚。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我身边有些人也是一直给亲戚打工,但貌似他们过得都不错。我们当地是建筑之乡,出门在外搞建筑的工队有很多,而其中大部分都是亲戚带着亲戚,朋友拉着朋友。因为金钱反目的例子也有,但互相扶持、和睦相处的更多。他们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打工的努力工作,尽量替老板分忧。老板则舍得从实处替员工着想,多给点钱,多发点福利。很多人都是从年轻到退休始终跟着一个老板,他们工作上是上下级,回老家就是亲戚,该有的礼数照样有。

可见,“打工不到亲戚家”也得看人看事了,不是那么绝对的。

至于“买卖不去熟人店”我倒是深有感触,基本上是很认同的。个人总结了一下,原因有三:

1,不好讲价,无论价格高低,既然是去熟人的店里,那就没有讲价这一说。

2,不想吃亏也不想占便宜,宰熟现象还是存在的,不过人家开门做生意当然得赚钱了,我更怕熟人赔本或者照本卖给我,那样更不自在,还不如不去。有熟人开饭馆说只要我们去就免单,我这种人一次都不会去的,如果他收钱我还能去捧捧场。

3,货好货坏都不能挑,我以前从熟人那儿买过一个电脑,结果经常出问题,一次两次麻烦人家还说得过去,次数多了我都不好意思麻烦他了。有时候真不怨店家,他们也是提货的,倒霉了就会碰到那种有问题的商品,要是不小心卖给熟人更糟心。时间短还能退换,若是时间长了才发现,只能自认倒霉了。

总而言之,碍于情面有些事情想说不能说,无论吃亏沾光都觉得不自在,还不如不去。

大家对这种说法有什么体会吗?不妨留言分享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