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艳玲:风华绝代的梅派艺术

 昵称52576270 2019-06-08



梅派艺术所体现的恰恰就是一种诗化的意境、一种诗愈的表达,即梅派艺术以诗化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表达了诗意空间的审美境界。

(一)虚拟性动作    由于传统戏曲舞台的格局和时空的局限,在创作和表演上形成了一整套约定俗成的范式,使得剧中人物、动作,必须有意采用虚拟化的表演程式,把生活中的动作节奏化或舞蹈化,并形成固定的上下场、起猫、顿步、将髯、趟马、卧鱼、脸谱化自报家门的唱腔等。梅兰芳先生就认为,京剧演员在台上所表达的骑马、乘车、坐轿、开门、关门、上楼、下楼等等一切虚拟动作和手的各种指法、眼睛的各种看法、脚的各种走法,都是把实际生活的特点高度集中,用艺术夸张来表现到观众的眼前,使观众很淆楚地抓住演员每一个动作的目的性。比如,为了在《 天女散花)中表现出天女御风而行的飘逸和凌空滋彩的动感,梅兰芳就把天女的水袖改换成两条长长的红绸子,通过把长绸子舞动出各种形态,便达到了曼妙的舞台效果和虚幻缥缈的诗惫空间。戏曲的虚拟动作不只是追求舞蹈化的美,只有以高度的集中和夸张把动作的目的性清楚地传达出来,虚拟动作才有写意的效果。美国评论家斯达克· 扬曾对中国戏曲的高度综合性(被他称为“纯洁性”) 给予如此的诊释:“中国戏剧的纯洁性在于它所运用的一切手段― 动作、面部表情、声音、速度、道白、故事、场所等等― 绝对服从于艺术目的,所以结出来的果实本身便是一个完全合乎理想的统一体,一种艺术品,绝不会让人错当作现实。”

(二)写意性手法    传统戏曲是以“曲”为主,唱腔和音乐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它是把听觉形象音乐化、视觉形象舞蹈化的综合性艺术样式。即“戏曲由于有唱,念白就不能保持生活语言的自然音调,它需要吟咏,要强调语言音调的韵律和节奏的回环跌宕,形成音乐美。语言音乐化了,形体动作也必须提炼到舞蹈化的高度,于是产生了.种种富于舞蹈美和塑形美的身段、工架和武打。” 梅派艺术为展现戏曲纯美的舞台效果,必然遵循写意性原则,尽吐把舞台的场景压缩到鼓小的程度,以便突出演员的表演和身段美,增强诗化的意境效果,给观众留出更加耐人寻味的想象空间。比如《 霸工别姬》 一节,虞姬在舞台上边歌唱边步行,当唱到“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时,\' ”散”、“愁”这两个字使用高音,并同时伴以虞姬的一个小圆场祖转身,此时唱腔过渡到“情”字,在”‘情”字上用三呆连环式的装饰音,然后抓披风亮相的一刹那时,发出“情”字的最后一个装饰音,这才宣告这一句唱腔与身段的完整结束。如果缺乏这种细致的斟酌和写意手法的巧妙使用,断然不能产生如此婉转的柔美和韵味,自然不能调动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恰如王骥德在《 曲律》 中所言,最好的戏曲作品,“其妙处,正不在声调之中,而在字句之外,又须烟波渺漫,姿态横逸,揽之不得,抱之不尽,攀欢则令人神荡,写怨则令人断肠,不在快人,而在动人,此所谓‘风神’,所谓‘标韵’,所谓‘动吾天机’。不知所以然而然,方是神品,方是绝技”。

(三)象征性意象    传统戏曲独特的时空观是“境随情迁,时由心变”,环境往往由人物带出场,“景随人走”, “景在人身上”, “人上环境现,人下环境失”。。梅派艺术的诗意表达,除了虚拟性动作、写意性手法之外,象征性意象也是其重要的元素之一;象征型意象往往借助于联想、比拟等一些手法,使外在的物象形态心灵化。即从作品所描绘具体的、个别的、有限的的形象之中解脱出来,进人无限,获得一种审美的自由感。    例如《 贵妃醉酒》 是一出唱、念、做、舞并重的戏,有着极强的音乐性和舞蹈性,特别是一些“衔杯下腰”、“卧鱼闻花”、“醉步”等高难度动作,使得演员得以充分地施展演技。其中贵妃有三个“卧鱼”的动作,“卧鱼”这个身段原本没有什么所指,但梅兰芳把贵妃“卧鱼”的身段与蹲下去“嗅花”动作联系在一起,就使其“卧鱼”有了生活内容,不只突出了象征意象,还补足了“闭月羞花’,的暗示。。这里,梅兰芳并没有动用繁琐的舞台布景或其他更多的道具,却如此传神地传递了人物的所思所想所感。用卧鱼表现闻花,用下腰表现喝酒,给予“技术元素”以具体的新的生命,使杨贵妃的苦闷心情,呈现为美的表现形态。即梅兰芳从形体动作的变化人手,通过富于象征性的外部动作意象.极其形象地展示了贵妃从内心苦闷、强自作态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态的复杂心理变化过程。恰如日本的那波利贞在《 聆剧漫志》 一文中所言,中国剧相对简单的砌末,特别是单纯枯燥的背景.反而能激发人的思维而获得满足。中国剧舞台上没有写实性的风影使用意味深长的绘画风景.砌末整体就像一幅画卷那样展现在观众眼而,让观众心情与剧作家的内心终通,产生共鸣。从某种惫义上说,省略掉道具,为戏剧提供暗示气氛的那些元素恰恰才是中国剧的特色,才是中国剧的生命。    综上所述,梅兰芳及其海派艺术以其吸致的诗意表达方式,写就了风华绝代的华美胃童有纯美苏艺术感知效果。我国的京剖艺术或找了一代宗打梅兰芳,国剧艺术则在梅兰芳手中得以传承、越新发展乃至发扬光大。于是,这仲评汁称誉誉立毫也不过分― “对于中国,梅兰芳曾经是讨于美的一个感叹;对于西方,梅兰芳曾经是关于中国的一个幻想。”摘自:《戏曲艺术》2016-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