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古诗中总提到斩楼兰,破楼兰,到底楼兰在哪?

 acerbookstore 2019-06-08

自古唐诗宋词里,有不少关于"斩楼兰"和"破楼兰"的诗句,比如"却将旧斩楼兰剑,换得黄牛教子孙。"、"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又比如"横行俱足封侯者,谁斩楼兰献未央。"等等,而楼兰这国家最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中有所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今罗布泊)。"但是在这些古诗词中大多运用了"斩"、"破"等并不太友好的词,可见这个国家给汉代时期带来了许多不愉快的记忆。

据《汉书·傅介子传》中所记,汉代时期地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国,楼兰是个很小的国家,但位置较为特殊,地处通往西域的要道。而汉武帝在位期间,希望能跟西域交流,以便各国友好往来,而楼兰因屡次阻碍汉朝使节通往西域,汉武帝曾派兵征服了这个小国。相安无事几年后,楼兰老国王去世后,新楼兰王受匈奴使者的怂恿,背叛了汉朝,多次杀死汉朝前往大宛国的使臣。

汉朝自然不能容忍这么一个小国对国家造成的损害,于是汉朝准备再次派人征服楼兰。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出使西域,前往楼兰,表面上看是来进献物品,增进两国友好关系的,实则前往刺杀新楼兰王,楼兰王本身是个贪财之人,并未起疑,很喜欢汉代使者进献的金帛等贵重物品,放松警惕,与傅介子一起喝酒,酒醉后,傅介子与王单独谈话,两个壮士从后面将王刺杀,楼兰贵人、亲近等都逃跑了。

傅介子此时霸气宣告:"楼兰王有辜负汉朝之罪,天子派我来杀他,应当另立在汉朝的王弟尉屠耆为王。汉兵将要到了,你们不要乱动,否则,自取灭亡了!"傅介子就斩下楼兰王的头,用驿车送到长安朝廷,悬首于北阙下。正因为傅介子如此有勇有谋,立下军功,汉封傅介子为义阳侯。最终楼兰再一次被降服,立尉屠耆为楼兰王,改国名为鄯善,大汉还令他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断绝了与匈奴的联系。

这样看来,傅介子就算拿到现在来说,他的勇气也是值得称颂的。到了唐代,疆域空前辽阔,唐代大军到达西域时曾经寻找过楼兰,可是没有找到,它从此消失了,只存在于边塞诗人们的想象之中。唐代诗人诗中的"楼兰"也并非真实存在的了,而是诗人抒发自己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的一种情感体现罢了。之所以在唐宋时期,故事中频频出现"楼兰"一词,可见并不是真正的与楼兰对峙,正如辛弃疾在《送剑与傅岩叟》中所提"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也是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一些国家罢了。

汉降楼兰易如反掌,楼兰消失众说纷纭

有人说,楼兰消失于战争。局势动荡,战乱不断,就楼兰国王的两面派做法,确实国家活得不能太长了,后遭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当然也有人说,楼兰衰败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上游河水被楼兰居民截断后改道,导致河流断流,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不管是由于何种猜测,历史上的楼兰古国不复存在,终归消失在了茫茫的华夏大地一角了。而我觉得不论是环境因素还是人为因素,楼兰古国的消失也终究是一个国度对自然和社会的索取,一个国度的气数已尽。

楼兰古国今何在?遥望旧址忆往昔

我们中原地区知道楼兰这个地方是从西汉说起的,西汉张骞出使西域,途经楼兰重镇,这在司马迁在《史记》中正确地记载说:"楼兰、姑师邑有城廓,临盐泽(现今是罗布泊)。"这是中国历史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城。

而在东晋至唐代,王昌龄诗中所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军将楼兰作为战斗目标,说明楼兰还处于唐代的边境地区。

而自唐代之后,楼兰就好似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一般,再无记载。

直到近千年,楼兰古城部分遗址才渐渐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据考古发现,楼兰古城的确切地理位置在东经89度55分22秒,北纬40度29分55秒。它占地面积为10万8千多平方米,一南一北两条河流绕城而过,城东则是碧波万顷的"盐泽"罗布泊。楼兰古城位于今天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楼兰古国就是在汉代也不曾辉煌过,只是在《史记》中,有所记载罢了,若是感兴趣的,想去观赏一下楼兰古国旧址,那也是在断壁残垣之间找寻一些往昔的影子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