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究竟有多大,它又是否拥有边界,这连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坤然了人类近百年,而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则看似永无止境的,因为据目前看来,关于宇宙的了解人类不过是知道一些皮毛而已,而宇宙之外又是怎样的一个世界,还没有一个人能给出肯定的答复。 截至目前为止,科学家所能测量出的宇宙最大范围是920亿光年,但在这个范围之外,宇宙还很辽阔,而我们人类所处在的地球,放在整个宇宙中不过是一粒小小的灰尘而已,人类的存在相当渺小。但而关于整个宇宙的构成,科学家还是根据假想构思出了多种模型。 第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宇宙不过是宏观宇宙的一部分,而宇宙的结构就好像俄罗斯套娃又或者洋葱一样,是层层叠加的,而人类就处在这颗“洋葱”的最内层,想要看到宇宙之外的情景,就必须突破光速的限制,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光速其实就是人类文明的“限制器”,因为光速这个概念的存在限制了人类向更高层级的文明发展。 而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宇宙之外是一片虚无,人们现在所观察到的宇宙已经是全部了,支持这种观点的人比较少,因为人类到目前为止都不知道宇宙究竟有多大,而宇宙还在不断地膨胀之中,甚至一些科学家惹你,宇宙的膨胀速度已经超过了光速,而认为宇宙之外是虚无这种说法明显是缺少证据的。 最后一种说法则是多元宇宙论,这种观点和“泡沫宇宙论”有着相似之处,支持该观点的学者都认为,宇宙之外其实还存在着无数个宇宙,而这些宇宙的数量就比现有宇宙中的所有原子的数量总和还要多。并且每个宇宙中的时空都互补干涉,及时人们在另一个时空中可以找到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但这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从事的职业都大不一样。 但除此之外,最近科学家还提出了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观点。宇宙会不会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而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环境不过是这个生命体中的一颗原子或者一个细胞。而在很早一万,就有科学家提出过一个观点“宏观世界的尽头是微观世界,而微观世界的尽头也是如此”。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以人体为例,人是由无数的细胞组成的,而当我们将其中一个细胞放到显微镜之后,我们会惊奇地发现,细胞的组成结构简直就是一个复杂的世界,而正是由于这些大大小小的细胞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 而如果将一个原子进行放大,那么得到的结果就更加明了。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割的基本微粒。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中子以及质子组成,但是,人们将原子的结构放大后,却惊奇地发现,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运动和宇宙中星体的公转运动有着惊人的相似,那么,我们所在的宇宙会不会也只是一颗原子呢? 而笔者认为,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原理其实和宇宙中的星体旋转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电子的围绕原子核的运动是没有规律的,而就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为例,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还遵循着宇宙的基本规律,而地球绕太阳一圈大概是365天,而这个时间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差异。 并且,电子的旋转运动是因为受到额电磁力的影响,而各大天体的旋转则是依靠万有引力来维持,两者虽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却其原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冒然地认为宇宙就是一个原子这件事实属缺少证据。 笔者-小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