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衣冠禽兽”不是贬义词吗?古人:我们那时做梦都想当衣冠禽兽

 江山携手 2019-06-08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那时提起“衣冠禽兽”,大家都倍感体面提气儿,绝对是鸿运高照的体面词儿,大家趋之若鹜。

后来衣冠禽兽就变味了,据说是明朝中后期朝廷腐败,文官爱钱,武将怕死,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将道德败坏贪赃枉法的官员称之为“衣冠禽兽”。

衣冠:指的是缙绅、士大夫,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就有这样一句“晋代衣冠成古丘”,还有高旭的《元旦》诗提到的“失笑衣冠尽沐猴”都是指这个意思。“冠”历来是士人之上的特权,是身份和职别的标识,也象征着士人的尊严,而“禽”和“兽”分别指两种动物。衣冠禽兽本意就是 “衣服上画着禽鸟和兽纹图案的人”。

“衣冠禽兽”最早是说的明朝官员的服饰。从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开始,官服上的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其制作方法不外乎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明代官服的官补尺寸较大,底多为红色,一般40厘米见方,其补子前后图案相同,文官绣飞禽,武将绣走兽,一般来说,文官的补子绣有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的补子则绣单兽,或立或蹲,以形象的不同区别等级。

《明史舆服志三》记载:“(洪武)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 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鸳鸯,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武官一品二品麒麟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明朝时候,文武官员的朝服会根据品级不同分为三色。一般一品到四品穿红袍,五品到七品穿青袍,八品九品穿绿袍。

刚开始“衣冠禽兽”还带着点羡慕嫉妒恨的意思,可到后来明显指的就是衣着光鲜的伪君子。当然,这也与明朝末年政治有关,当时宦官当政,彻底颠覆了“文死谏,武死战”的从政理念,朝中大小官员,人人自危、明哲保身。

很多官员甚至干起了鱼肉百姓、为虎作伥的勾当。满朝文武官员的名声越来越臭,曾广受推崇艳羡的“衣冠禽兽”,渐渐堕落为“披着人皮的狼”。­现代《辞海》中非常直接地解释为:衣冠禽兽,比喻品德败坏的人。谓这种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

民间歇后语:鸡披袍子狗戴帽——衣冠禽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