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殉国前,顿悟天启皇帝遗言“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

 江山携手 2019-06-08

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听到太监王承恩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后,崇祯皇帝幡然醒悟,命人收葬魏忠贤遗骸,此是为何?

魏忠贤

魏忠贤,明末有名的大太监,大奸臣,今天看来,宦官专权,能有什么功绩可言,能让大明两代帝王对他如此看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当时历史情况。

我们都知道明熹宗朱由校是大明朝出了名的木匠皇帝,同时也延续了他老爷子万历皇帝不爱上朝的习惯。朱由校15岁继位,因生母去世早,十分依赖乳娘客氏了,封为奉圣夫人,掌控后宫一切。魏忠贤搭上了客氏这条线扶摇直上,出任司礼秉笔太监,由于皇帝年幼贪玩,沉溺木具,基本不管国事,因此魏忠贤与客氏狼狈为奸,一时权倾朝野,自封“九千九百岁”,当时有种说法叫“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明熹宗并不是不知道魏忠贤只手遮天,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打压与排挤东林党人,但他更知道魏忠贤忠心耿耿。魏忠贤是皇帝的心腹,也完全按照皇帝的心意办事,一心忠于皇上,他赏罚分明,顾全大局,知人善任曾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受谗的熊廷弼,推荐一批能臣直臣,大力推行工商税政策,使明朝国库逐步充盈,军费充足,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这些成绩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

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后,不由分说就把魏忠贤给办了,相煎何急?

首先,崇祯皇帝刚上台,羽翼尚未丰满,为了整饬内政和平息民愤,更是为了独掌大权,树立皇威浩荡,借着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怒潮,以迅雷之势,一举肃清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

其次,崇祯皇帝年轻气盛,登基前极度憎恶魏忠贤残害忠良、祸国殃民的斑斑劣迹,真可谓“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恨不得杀之而后快,根本不给魏忠贤解释的机会。

最后,崇祯皇帝根本就不了解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受东林党人怂恿挑拨,还没弄清楚当时君臣之间的主要矛盾和亡国祸根就在这些文人士大夫们身上。杀了魏忠贤,就等于自断臂膀,断了自己的财路和制衡的力量。

东林党人

其实在明朝,官员的俸禄都很低,而东林党人大部分是江南的士大夫,而当时的江南是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以前有魏忠贤高压管制,这些官员不敢腐败,而工商业户都必须乖乖纳税。现在好了,魏忠贤一倒,东林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逼着崇祯停止收工商税,官员也变着法腐败起来。朝廷国库没了钱,只能向百姓伸手,又赶上天灾肆虐,最后生灵涂炭、民怨沸腾,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最后,内有李自成大军兵锋直指北京城,外有满清铁骑虎视眈眈,崇祯皇帝还不想动用自己私库里的2000万两白银,而是要求大臣们捐钱。此言一出,举朝哗然,王公贵族和大臣们一个个痛哭流涕诉说自己为官清廉,无银可捐,家家还上演“砸锅卖铁”的好戏,最后,崇祯皇帝仅得到了二十万两白银。可笑的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竟从这些大臣家中搜获白银多达七千多万两,崇祯皇帝号召捐款救国的钱不足百分之一。

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崇祯帝撞钟,文武百官无一觐见,而唯一陪在崇祯帝身边的人,只有太监王承恩。朱由检大骂:“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此时此景,崇祯皇帝也终于顿悟天启皇帝临终前的遗言:“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自古聪明,莫过于帝王,失去制衡,任由一方独大,必将祸患无穷,有时那些所谓祸国殃民的真小人远胜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江湖如此,江山亦如此!

参考资料:《明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