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传记65 |朱晓玫:她是王思聪微博中的神秘女人,被誉为“钢琴界扫地僧”

 源源不断 2019-06-08

王思聪被戏称为“娱乐圈纪委”

翻看他的微博

从来都是怼天怼地怼空气

揭露娱乐圈各种黑暗现象

一言不合就开喷

但在他所有的微博中

有一条却格外特别

那就是对一名神秘女子的夸奖

朱晓玫

“真正的钢琴大师

她演奏的巴赫,惊为天人!”


和多数著名的钢琴家不一样

朱晓玫十分低调

过着近乎“隐士”般的生活

她旅居巴黎塞纳河畔

过着隐者般生活

没有手机,不用网络

但从她指尖流淌而出的

却是这个世界上

“最纯净的音乐”

百度百科介绍她

“一位目前不为人知

低调而有实力的中国钢琴家。”

那么她到底是何方神圣

又向我们阐述了怎样的一个传奇?

01

20世纪50年代

朱晓玫生于上海的艺术家庭

从小在音乐方面天赋异禀的她

8岁就在北京的电台中演奏钢琴


十一二岁的朱晓玫

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在校成绩一直优异

1966年开始的那段岁月中

朱晓玫被迫去了河北张家口

接受劳动改造

塞外天寒地冻的天气

取暖都是天方夜谭

然而她并没自暴自弃

她偷偷地找到了一架钢琴

手抄曲谱,在农民家中练琴

“在田野里工作完之后,每晚我都会去那里练习,一开始我弹奏 Rachmaninov,但冬天实在是太冷了,也没有暖气,我弹奏不起来。后来我记起我的老师曾告诉我,‘热身的最佳方式就是弹奏巴赫’,我发现,不只是我的手在变暖,而是我的心脏,一切都变暖了。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朱晓玫与哥德堡变奏曲》

她的同学黄安伦后来回忆道

“当时她搞到的钢琴是缺了琴弦的

她竟然用钢丝代替。”

在这孤独而漫长的5年里

唯一支撑她走下去的

就是她对音乐的热情

恢复高考后

由于当时的她年龄太大

不符合报考大学的条件

只好进入中央音乐学院的进修班学习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朱晓玫与哥德堡变奏曲》

02

1979年

在周广仁的帮助下

朱晓枚前往美国深造

第二年开始就读于

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

但初到美国时的第一节钢琴课

就给了朱晓玫当头一棒

她的老师是二十世纪

著名的钢琴家施耐贝尔的学生

他毫不留情地批评道

“你的手指跑得很快

技术绝佳

但是音乐完全不对。”

“30岁的人

连音乐的门都还没有进呢  

 只会活动活动手指。”

深受打击的朱晓玫自嘲地说

在美国闯荡的6年

她换了35个住处

当过保姆、清洁工

无依无靠

“安全感得从音乐里找”

由于经济窘迫

她曾向波士顿交响乐团

首席女长笛手提出请求

以为她家打扫卫生为条件

换得在她家钢琴上练琴的机会

03

1985年左右

朱晓玫决定闯入巴黎这个梦

那里有母亲常提起的卢浮宫

“我喜爱巴黎这座城市

它对我无话不谈

但它也是一座冷酷的城市

初来乍到的人们

都有被排斥和压抑之感

因为它的大,它的美,它的反差。

这一次

当她再度在巴黎音乐学院名师面前

弹奏起乐曲时

老师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对不起

我教不了你

你已经很好了。”

这位教授深受打动

不仅主动为她介绍教职工作

还帮助她找到了一处便宜的居所

和7个可以免费练琴的地方

好让朱晓玫可以轮换着地方练习

住所和钢琴解决了

几乎就解决了朱晓玫需要的一切

从此她每天的生活纯粹、单一

清晨洗漱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坐到钢琴前

如同祷告一般

虔诚地练习《哥德堡变奏曲》

周而复始,从不间断

在一次的巴黎家庭音乐会

她演奏了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

一个老太太听后感动不已

一定要把自己在塞纳河边的公寓

以极低的租金租给她

就这样

每天等邻居们都上班后

她就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家里练琴

“每天至少5小时

一天不弹就六神无主

跟吸毒似的

练完琴基本就想沉默下来

Silence。”

可谁知为数不多的出门

碰到的邻居竟然问她

“昨天你弹的那个

是不是斯卡拉蒂的那个奏鸣曲?”

朱晓玫马上不好意思地道歉

对不起

还是打扰到你们了

邻居连连摆手

不是这个意思

一点都没有打扰

我反而很享受你的演奏

到了1994年

时年45岁的朱晓玫

受巴黎城市剧院的邀请

朱晓玫第一次在巴黎演奏

这对于一个中国钢琴家来说

是件十分难得的事

令朱晓玫更意想不到的是

平日里“偷听”的邻居们

私下里买了60多张票支持自己

从第一场音乐会开始

朱晓玫迅速火了

她的演奏生涯开始起步晚

且缺乏强力的经纪公司的推广

但她的独特的音乐魅力

从小圈子里慢慢向外传播

在巴黎成名后

她的巴黎演奏会场场爆满

“她的巴赫简单而纯净,如孩子般天真。”

“朱女士《哥德堡变奏曲》的演奏,可以与古尔德59和55年的录音媲美,我觉得它比任何其他的录音都更耐听。”——布雷德利·雷曼

“你一定要去听朱晓玫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她演奏的就像作品写的一样纯净无邪。”——《费加罗报》

“她的演出是冷静和严谨的,这就是天才。”——《观点周刊》

“她六十多岁,从来没有华丽的演出服,为了练琴历尽艰辛,为了练琴用她优雅的手指给别人做繁重的家务...但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她演奏的巴赫,堪称天籁!她是朱晓玫,真正的钢琴大师!”——<<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夸赞

朱晓玫却有些慌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来听

我很怕把我吹得太好,捧得太高了

那样让大家上当受骗

所以,我不要那么多音乐会

宁愿把时间用在练琴上。

05

对于朱晓玫而言

巴黎不仅培养了她的性格

还影响了她对艺术世界的追求

在巴黎的许多年

她不断学习、表演

对音乐的理解日益深厚

她也切实地感受到了

西方古典音乐蓬勃发展的文化

但与此同时

朱晓玫觉得

最了解巴赫的人

其实是中国人

我们拥有同样的感情

即谦虚的美德

我们可以理解这种特殊的情感

因为它同样贯穿流淌于巴赫的音乐中。”

道教是朱晓玫的生活哲学

《老子》里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她开始意识到水力量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朱晓玫与哥德堡变奏曲》

“我曾经认为,在我年轻时必须要取得成功,并且执着地认为争取最好的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像战斗机一样生活,即使这意味着牺牲生命的意义。但是在40岁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一切不该是这样。”

“强大的人应该像水一样,温柔而温和;像生命一样,在生活中有着破碎坚硬岩石的力量。”

在老子的思想中

她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并重新诠释了巴赫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朱晓玫与哥德堡变奏曲》

在许多西方粉丝的眼中

朱晓玫指下的《哥德堡变奏曲》

是独一无二的

懂音乐的人

会赞美她对巴赫全新的诠释

用中国式的行云流水

演奏巴赫的庄严丰饶

而不懂音乐的人

也能从她的音乐中感

受到最真诚的温情

触碰到最纯洁的内心世界

“当我听到有人说我在通过西方音乐传达中国古代思想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这正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并将继续这样做。”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朱晓玫与哥德堡变奏曲》

06

2014年

时隔50年之后

为了给妈妈还愿

朱晓玫第一次回上海开音乐会

“当我结束弹奏,站起身鞠躬时,没有人离开,也没有人发出声音。那一刻,我对这个国家有了很大的信心。朱晓玫回忆说。

演奏会当晚

四百多张门票销售一空

“当三位女孩在音乐会结束后来到我面前,她们一路从内蒙古包头到西安,只为了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这场演奏,我感动得无法言语。” 

当晚她穿的中式长衫

已经跟了自己20多年

右肩还磨了个洞

“别人看我,觉得像苦行僧般,我自己觉得却很快乐。以琴为伴,生活简单。对钢琴,我永远不会厌倦,离开钢琴,我基本就是个废人。

“每个人对苦的理解不一样,有人认为开派对之类是快乐的事,在我看来是痛苦,那么多人聚一起,谈话也不深入,嘻嘻哈哈的,多苦啊!所以朋友说:如果我们想对你不好,就为你开个surpriseparty!”

香舍丽榭音乐厅

每年都请她去演奏

朱晓玫常常推脱不去

她是完美主义者

担心自己年龄大了

弹得不够完美

而且朱晓玫坦言

演奏是自己的

如果想迎合听众的口味

想着卖更多的票

演奏势必会受影响

我宁愿沉下心来

学习、练琴

对于别人夸她为天才

朱晓玫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你是不是把精力全都用在了  

自己所做的事情上

决定了你能不能成为天才

谈及未来

朱晓玫希望哪天弹不动了

可以去教学生

把自己多年的学琴体会

走的弯路,都告诉他们

她说

这么多年来

我只想躲在音乐背后

躲在作曲家背后

这样往往会让音乐更有力量

朱晓玫与《哥德堡变奏曲》

2014年纪录片

想要有所成就,就要有所舍弃

舍弃就是这样,也许出于无奈

可在无奈之后,是另一份希望

也许出于缺憾,而在缺憾背后

有着极致美丽,如星空般璀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