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修经基础篇》(十七)——尊道贵德

 果果w65k9gp8te 2019-06-08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是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于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了,从而使人人向善。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于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以得到诚信了,从而使人人守信。

此处的“”通“”,“德善”与“德信”分别译为“得到善良”和“得到诚信”。对于“”和“不善”的关系,老子早在《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提过“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他认为善良的人是老师,可以育化不善良的人,而不善良的人,可以作为善良之人的借鉴。

所以老子眼中的“”与“不善”、“”与“不”,都是一视同仁的,不会被差别对待。对于如何对待“不善之人”,历史上也有过很多的争论。在《论语·宪问》中就提到:“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意思是说‘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又怎样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从中可以看出,儒家对于“善”和“不善”,是有差别对待的。但究其根本,还是二者理念宗旨不同,道家主张的是“无为”,而儒家主张的是“仁礼”。

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圣人在位,收敛自己的主观成见和意欲,使人民的心思归于浑朴,百姓们都专注于耳目聪明,有道的圣人使他们都回归到婴儿般淳朴状态。老子倡导统治者为政要“收敛”、“无为”,回归到最淳朴和最自然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百姓不为名利而争斗,不为财货而搬弄智巧,以达到稳定统治、安定民心的状态。

《老子修经基础篇》(十七)——尊道贵德

《道德经》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长寿之人,占十分之三;短命之人,占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上了死亡之路,这样的人也占十分之三。

此章是老子整部《道德经》中鲜有的章节提及“生死观”,老子以“十有三”的概率来论述“”和“”。此处的“生死”有很多不同学派名家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

司马光认为老子此处的“”和“”,分别代表的是“柔弱者”和“坚强者”,因为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六章提到“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所以此处“生之徒十有三”是指“柔弱求生之人有十分之三”,“死之徒十有三”则是指“刚强妄为而死之人有十分之三”,还有十分之三就是“爱生却不免趋死之人”。

“ 新道家'代表人物杨兴顺认为此处的“生”与“死”意指“繁盛兴旺”、“衰败凋零”的意象,这是“道”运行的自然法则之一。人类社会上繁荣兴盛的人有十分之三,另外衰败凋零的人也会有十分之三,还有十分之三的人,违背了“道”的法则,去做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导致过早死亡。

国学大师南怀瑾则认为,此处的“生”和“死”是指“人类行为的指向”,十分之三的人在做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事,另有十分之三的人在做着损害人类“生存”的事,还有十分之三的人“美其名曰在为人类谋发展、谋幸福,而实则是将人类推入毁灭的边缘”。

《老子修经基础篇》(十七)——尊道贵德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得万事万物成长起来。老子认为“道”乃万物之母,无私的养育着众生,为众生提供生存和成长的自然环境,使得众生得以欣欣向荣、繁茂昌盛,所以万物没有不尊崇道而珍视德的。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驯化”和“反驯化”的哲学思想。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动物,偏偏狗成为了人类最忠实的伙伴呢?要知道狗的祖先是狼,狼的本性是具有极强攻击性的,当人类驯化这些狼群时,表面上看它们被人类“驯化”成了温顺而又忠实的“伙伴”,实则我们人类也在无形中被它们“反驯化”成了帮助它们生存和繁衍的“助手”,因为在远古时期,我们人类本来对这些野生猛兽并没有太多“善意”,遇到不具备“攻击性”的生物,就会想着去捕杀猎食它们,而对于具备“攻击性”的生物,一是暴力防卫,二是暴力驱逐。当人类以为自己成功训化了狼之后,狼也成功将人类这个“天敌”反驯化成了自己的“生存伙伴”。

同样大自然在“驯化”万物的时候也是如此,大自然给予万物成长的空间,使得万物成形成势,而万物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在无形地“反驯”着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使得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更加完善、更加呈现多样性

举一个简单容易理解的例子:生态链就是一个“反驯化”的产物,大自然在演变过程中,之所以没有淘汰那些弱小的生物,例如小鱼、小虾,那是因为在“生态链”的上游的还有那些强大的东西,需要得到它们作为生存资源,然而这些强大的生物上面还会有更加强大的生物,那么它们也就成了上游生物的生存资源了,就这样一层层的架构,构成了一个稳定而又庞大的“生物链”,同时每一个“生物链”之间也会存在着若干联系,最终集体形成了一个系统性、集成性的自然生态

所以说,万物的生长依赖于“道”的孕育,同样“道”的运作也离不开万物的发展,二者属于相互补给,相互支持的关系。

纵观此三章,老子分别论述了“圣人的本心”、“自然生死观”以及“道孕育万物的过程”。老子在第四十九章以“德善”和“德信”来表述圣人对天下万物一视同仁的本心;在第五十章以三个“十有三”概述自然生死的规律,另外还论述了“善摄生者”所具备的生存能力。在第五十一章,老子详述了“道”孕育万物的过程:“”、“”、“长”、“”、“”、“”、“”、“”。最后以“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养而不宰”强调“道”的无私和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