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天白:砌墙工和建城者

 老鄧子 2019-06-08

人的眼光、胸襟、胆识和心态,都源于一个“立”字,即所确“立”的人生目标。

说到人生境界,古今中外,先贤近哲,论说甚多,从佛家“看山”“看水”的禅机妙悟,到尼采的骆驼、狮子和婴儿的“三种变形”说;从丰子恺的物质、精神、灵魂的三境界,到冯友兰的“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的四重境界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说法,各抒所悟,自成一景,说明“境界”之于人的重要与珍贵。但今人涉及此话题,首先想到的总是王国维说的三重境界,从“昨夜西风凋碧树”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是做学问,却概括了一般人奋斗中必须经历的三部曲。在横扫“芳草碧树”的“昨夜西风”中,独登高寒之楼,翘首寻觅,寻的是“立志”、“立业”的“立”身之道;只因为世界太复杂,生活中的诱惑太多,为了实现此志,“衣带渐宽”得“人憔悴”仍然“不悔”,必须要有一股定力,有一股矢志不渝的坚守精神,才能获得“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通过“立”、“守”、“得”这三个步骤展示的人生境界,不仅说明了从立志到成功的甘苦,而且赋予了化苦为乐的诗的意境,能不众口相传、长盛不衰吗?

人生境界,就是人生的品格;人生品格也就是人的品格。她熔铸成人生的大目标,渗透在连自己都不一定意识到的生活细微处,无法矫饰,也无法掩盖,甚至很多地方,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有个故事,很能说明这种奥妙。有位教育家经过一处建筑工地,驻足向几位正在砌墙的年轻人询问,你们在干什么呀?一个说,没看见吗,砌墙呀!另一个回答,我们在造一幢商务大楼。第三个说,城市需要扩建,这里将是城市商业中心。教育家记下了这三个小伙子的姓名,追踪观察,十年以后发现,第一个回答的,仍然是一名泥水工,始终在砌墙;第二个成了工程师;第三个,却已升为这个新兴城市的市长。

显然,佛家禅机也好,王国维、尼采也罢,对人生境界,说得都太繁杂玄妙了。对于大多数的平民百姓来说,人生无非就是两种境界,砌墙工的境界和建城者的境界。这两种境界,就如一杆秤,一上这个秤盘,高低立现,命运迥异了。

人的品格,人生的境界,是由人的眼光、胸襟、胆识和心态决定的。而眼光、胸襟、胆识和心态,都源于一个“立”字,即所确“立”的人生目标。大目标,就有做“大器”的人生格局,小目标,表现出来的就只能是“小器”,甚至不成“器”。这类人,双眼看到的是左右前后不到五米的地方,寻求的是平坦安全的路,不是衣饰比同单位、同班组的同事考究而沾沾自喜,就是没有一个名牌包包、一辆名车而自惭形秽,他眼里,始终是用来砌墙的那一块块砖头和一坨坨水泥。以高低不会相差三厘米的平视状态看待周围,进取的目标,始终是眼前慢慢增高的那堵砖墙。建城者的境界就不同了,呈现在他脑子里的,却是像音符一般以参差不齐的高楼改变了天际线的一座新都市。同样的砖头水泥,在他手上的价值完全不同。我到过义乌分水塘陈望道先生的故居,在他秘密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柴屋里,直接感受到了这种精神风貌。他为翻译这部经典,为人类未来,忘神得不知饥渴,当母亲端了粽子和一小碟红糖给他充饥的时候,他仍不搁笔,边译边蘸边吃,却错把那方砚台当糖碟,不停地告诉生怕他饿坏了的母亲说,好吃,真好吃!他的精神,早已透过手中这一块块砖头,站到了岚气有无中的城市峰巅,拥抱所有亲人的福祉在内的整个世界!相反,未立志者,谈不上坚守,更无从体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人生欢愉了。

人生境界,人生品格,是后天修炼而成的。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以此理解丰子恺、冯友兰等先贤将人生境界分成阶段的苦心,就会明白,丰子恺将“物质境界”作为人生初级境界,与冯友兰将“自然境界”列于第一步,都是人的天然的原生状态,都不属于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精神境界”、“灵魂境界”(丰子恺),离“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冯友兰)都很远。他们借此警示和引导世人,行走“天地之中”。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每一个生灵就都能从砌墙工的境界,升格为建城者境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