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一人一城(yirenyicheng01) 指尖上的回忆 ▼▼▼ “外婆我来了!我放假啦!” “哎呀,乖乖,我在这儿呢。” 放下报纸,摘下眼镜, 外婆急匆匆地走出去迎自己的宝贝外孙女。 外婆家永远是心里最隽永的存在, 绿色的半边墙裙依然是记忆里的那个颜色, 立柜上的电视机虽然是黑白的,还没有遥控器, 但它却陪伴着自己慢慢长大, 七龙珠、西游记、还珠格格…… 都是满满的回忆。 爱干净的外婆永远会给柜子罩上一块蕾丝桌布, 放着铝制外壳的红色热水壶, 旁边的透明玻璃罐里永远放着几块大白兔奶糖, 是外婆给心爱的小孙女准备的。 这样的老物件现在好像再也看不到了, 但却是小时候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印着囍字的搪瓷缸子是用来晾凉白开的, 大红的镜子和毛巾都挂在门后面, 个子还小的自己踮着脚都拿不到, 只能大声求助在做早饭的外婆。 每天午睡完,人懒懒的什么都不想做, 那就约隔壁的小伙伴玩一局跳棋, 两个人保准争得面红耳赤, 一下子就精神了。 你可能在想,这是哪个剧组搭的布景, 逼真得让城叔都想起自己的小时候, 但这些家具其实都缩小了几百倍, 刚好可以放在指尖把玩。 没想到这个记忆中的外婆家, 是一个95后女孩创造出来的微缩世界。 ▼ 95后的周子倩是个成都女孩,她像大多数这个年纪的年轻人一样,喜欢追星,会被创造101里追梦的女爱豆们打动。 但她也早早独立,确定了自己的目标,高中毕业,她就独自一个人踏上了去意大利求学的道路。 一个人来到异国他乡,只为了读自己喜欢的舞台设计专业。 但她也很不一样,在大多数人喜欢旅游,追求潮流炫酷的年纪,她更喜欢静静地坐下来,沉迷在自己那些微缩艺术品的世界里。 周子倩说,她和微缩艺术的缘分可能一开始就是注定的。从小,她就很喜欢那些迷你的物件。 买芭比娃娃,人家抱着娃娃爱不释手,她反倒更喜欢配套的小裙子小鞋子。 就连养狗,她都更偏爱体型小巧的吉娃娃。 而在六岁那年,爸爸妈妈送给她的一套袖珍客厅的模型,更是一下子抓住了她的心,让她好像一下子进入了微缩的世界。 那些小巧到极致的迷你沙发、落地灯老式的电话座机,都显得那么可爱,让她忍不住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女孩子都是爱美的,先用自己的梳妆台练练手吧,桌台上放着眼影、口红、粉底液、指甲油,不用点明城叔就认出了大半,可见真的是做得栩栩如生。 还有那天在街角路过的甜品屋,柜台和桌椅都是少女心的粉红色,美得让人忍不住想要拍照打卡。 柜子里拿出来的一盘甜点,不管是鲷鱼烧还是草莓蛋糕,看上去都很可口,让人忍不住流口水,这真的不能吃吗?! 周子倩越做越得心应手,她还做了一个娃娃的房间,里面放满了精巧的小摆件,在外面求学都是租房,自己喜欢的房间,只能在微缩世界里一点点还原了。 她还做了架钢琴摆在房间里,据说,这架钢琴不是纯摆件,弹奏起来还有声音呢。 树脂、塑料、胶水、黏土……这些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材料,在她手上好像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变成了一件件迷你又精致的微缩艺术品。 然而人在异乡,最大的情绪是乡愁。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周子倩疯狂想念家乡的火锅,没得吃怎么办呢?只好自己动手“画饼充饥”了。 最爱的肥牛和鲜虾是必须要有的。 吃完火锅之后,解腻的西瓜也不能少。 周子倩发现,回忆里的一切,家乡的点点滴滴,都成了她的灵感来源。 她记得有一次和妈妈一起翻看小时候的录像和照片,聊起来才发现,那个自己喜欢得不得了的游乐园,早就已经拆掉了。 她决定把游乐园用微缩的形式复原保存下来。 游乐园已经不复存在,周子倩只能从留下来的录像和照片里抠细节,最终也只还原了《游乐园一角》。 小时候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火车头,真的被复制出来了,周子倩似乎还能回想起那时候爸爸妈妈周末带她去游乐园时,自己激动的心情。 1米2以下的孩子是不可以乘坐小火车的,自己当时盼了好久,才如愿以偿地当上开火车的“列车长”。 两个孙悟空抬的轿子,那时候常常让自己迷惑,这是真假美猴王吗? 从这以后,她一回国就背着相机街头巷尾到处跑,看到感兴趣的就拍下来,这些都是她做微缩艺术品的素材。 和照片视频比起来,她喜欢用这样的方式保留过去的回忆或者老物件,这样那些画面好像会变得更生动更鲜活。 小区里的副食店,被她几乎一模一样地复制出来,除了变小之外,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差别。 冰柜里的和路雪冰淇淋是小时候的“奢侈品”,每次拿着妈妈给的零用钱过来买一支,都要千挑万选,然后挑中最顺眼的那支,心满意足地回家。 大红色的公共电话以前经常有人来用,小店老板要看通话时长收钱。但现在每个人都有手机了,这反倒成了个摆设。 从前的那些回忆和故事都像这个副食店一样,就静静地待在那里,但等你转过身去仔细看,发现已经有了时间磋磨的老旧痕迹。 两年前,周子倩决定做一个微缩版的“父子水饺”,在苍蝇馆子遍地的成都,这家开在牛王庙的水饺店常年排名全十,它是老一辈成都人的最爱。 小时候,爸爸经常带着她来这里吃饺子。 没有高档的店面,也没有高端的服务,但这家店里,有着老成都的烟火气。 它的招牌是一个简陋的纸板,上面一笔一划写着“父子水饺”四个字,胶带和墙上的广告纸都已经褪成了认不出的颜色。 甚至水池边已经剥落的瓷砖、酱油瓶上的油渍,都被周子倩一一还原出来。 在老客人眼里,这就是它的特色,他们吃的是味道,也是多年的人情味。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父子水饺》不但是成都人的回忆,也引起了国外爱好者的共鸣,在意大利米兰的袖珍艺术展览上,它拿到了一等奖。 有国外的报纸报道周子倩,说她把故事场景和手工艺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让人忍不住在她的微缩世界中流连忘返。 ▼ 做微缩的艺术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做出一件足够逼真的作品,往往要用到100种左右的材料,要做得独一无二,你就得发挥想象力。 周子倩曾经为了做一只迷你玻璃杯,试验淘汰了无数种材料,“这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而且一旦坐下来做模型,她就会很沉迷,有时候5点钟起床,刷个牙洗把脸就开始,除去吃饭时间,可以连续做到晚上11点不挪坑。 很多人都问她累不累,但她完全不觉得。因为热爱,所以不觉得累。 用自己的双手,把自己留恋的回忆一点点复原,然后永远留存下来,真是件无比浪漫的事。 图文素材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