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家养老院用现金“利诱”家属做一件事,没想到一败涂地

 新华养老週刊 2021-03-18


编辑:万仁涛

" 每天来陪伴父母 1 小时,当月的费用可减免 200 元 。"

为了鼓励 " 亲情陪伴 "

武汉的一家养老院

设置了一条这样特殊的规定

没想到 ……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文无关


武汉某养老院曹院长说,2003 年他开办了第一家养老院,那时候家属都是来养老院交费,交费的同时会看望父母。

自从有了网络支付,很多家属都选择网上交费,看望父母的次数也变少了。" 有家属一次交 3 个月的费用,交了钱也不来养老院。"

去年 11 月,该养老院推出这项名为 " 亲情陪伴 " 的奖励:" 每天来陪伴父母 1 小时,当月的费用可减免 200 元。"

半年来,竟没有一位家属天天来看望父母。

曹院长曾向一位每月坚持 20 多天看望父母的家属减免 200 元,对方以 " 养老院也不容易 " 为由婉拒。

为了让子女多来养老院看看父母,还有一些养老院想了不少 " 招儿 "。

有的在墙上张贴孝老宣传画提醒子女常来看望父母,有的在餐厅专门摆放大圆桌让前来探望的家属能和父母一起吃顿饭,还有的规定费用只能一个月交一次。

有养老院不仅要求老人费用家属一个月交一次,即使通过微信或支付宝转账交费,家属也必须当面转。这样做,就是想让家属常来看望父母,这样做他们每个月至少会来一次。老人对子女的探望需求,从他们的眼光里就能看到渴望,养老院的服务代替不了亲情。

每天陪老人1小时,一年也不过365小时,折合下来只有15天——“亲情陪伴”奖励的获奖门槛真的已经很低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低门槛,却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够跨越。

突然想起一句话:

“大多数时候,你说有空我就回家,都不过是句空话。”

根据调查显示,工作后

仅有34%的人每年能回家陪伴父母超过30天

20%的人陪伴时间不足30天

24%的人陪伴时间仅有7-9天

22%的人陪伴父母的时间竟然不到7天

也就是说,进入职场之后

66%的人常年在外,不能陪伴在父母身旁

这是一道亲情计算题

假如父母再活30年

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呆5天

真正能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

大约只有24小时

30年总共才720小时,即1个月的时间

在网上有人问:“最令你吃惊的事实是什么?”

一个回答震惊了所有人:人生只有900个月!

你可以用一张A4纸画一个30×30的表格

每过一个月,就在格子里标记

假设父母的平均年龄是五十岁

他们的人生是这样的

假如与父母天天见面

你能陪伴他们的时间是这样的

假如你们一个月见2次面

你能陪伴他们的时间就是这样的

假如你们一年见一次面

就会是这样的

看完是不是心里咯噔一下?

原来未来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真的少之又少。

“儿女灯前,父母膝下”是人生至福。每一个能直接陪伴父母的日子,都应该成为儿女们“分秒必珍”的美好时光。

然而,和“常回家看看”难以梦想照进现实一样,一些子女难以做到每日陪伴父母1小时固然有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上的迷失、错乱等主观因素,客观上的“不得不如此”的无奈与艰辛也需要读懂。

子女年轻一些,需要忙于工作,忙于为更好的生活而打拼;子女年龄大一些退休了,不少人需要“隔代带孙”,分身乏术的他们,确实难以保证每天都可以到养老院看望父母。

因此,面对无人做到的“日陪1小时月免200”,我们不能进行蜻蜓点水的“浅阅读”,轻易给子女们贴上标签,对他们进行污名化和精神上的矮化与鞭笞。

对于老人们而言,养老院的服务再专业、再细致,都难以替代亲情陪伴的作用。亲情陪伴犹如润滑剂与黏合剂,有助于让老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富有生机。让更多老人有机会享受到亲情陪伴带来的光亮与温暖,不仅需要家属们转变观念、重塑与更新价值排序,也需要降低亲情陪伴的门槛,用更切实有效的手段来激励子女陪伴老人。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多么自然而美好。生活节奏在加快,但亲情不能压缩。让相聚、守护变得简单,让关怀、感恩有处安放,是每个小家的幸福,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希望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各种各样的“亲情陪伴”奖励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更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亲情陪伴再也无需用物质奖励去引导和刺激。

多说一句,你每天会花多长时间陪伴自己的父母呢?

在这里,读懂中国养老产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