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起效机理--针刺麻醉与全身麻醉的功效及缺陷 节选廿一

 奇思阁 2019-06-09

全身麻醉与针刺麻醉的功效及缺陷

全身麻醉的功效及缺陷

麻醉药是指能使机体整体或局部暂时、可逆性失去知觉及痛觉的药物。全身麻醉(全麻)自1846年在美国问世以来,全球已有几十亿人次接受了临床麻醉。全麻是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注入体内,从而达到镇静、催眠、制动和遗忘的作用[46,p8。麻醉并不仅是镇痛,而是多数学者所认为的包括镇痛、催眠、认知障碍、抑制异常应激反应、肌松、意识消失等多方面,全麻作用也是一种快速效应[47,p372]。阿片类药物会产生与其剂量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涉及呼吸系统的呼吸抑制;消化系统的恶心、呕吐、括约肌紧张和便秘;中枢神经系统的思维力减弱和嗜睡;泌尿系统的尿潴留、尿少,以及皮肤反应过敏等[48,p752]

尽管全麻机理的研究广泛,但全麻机理还是未能完全阐明,尚存在不少问题。正如戴体俊回顾的那样:①全麻药的具体作用部位模糊,所研究的部位可能不是全麻药的主要靶位。②戴体俊研究室在体行为学实验表明,y-氨基丁酸A(GABAA)受体拮抗剂、钠通道开放剂不能取消全麻药的催眠、镇痛作用,提示 GABAA受体和钠通道不是全麻药催眠、镇痛作用的主要靶位。分子机制不明,已提出的GABAA受体、钾离子通道、乙酰胆碱受体等均有很多不支持的证据,至今尚未找到全麻药作用的特异性受体、酶或离子通道[47,p372-3]

随着全麻药镇痛机制深入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医学界和社会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谵妄、麻醉神经毒性等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广泛关注,全麻药物临床应用近一、二百年,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麻醉相关风险得不到解决的关键在于全麻作用机制不明,让人们心存忧虑[49,p327/325]

针刺麻醉的功效及缺陷

针刺麻醉是指用针刺方法止痛效应、预防手术中的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种方法, 其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麻醉作用,故仿称针刺麻醉。 

1958年,[50,p325-6]中国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年青医生伊惠珠创造性地将针刺术后镇痛改为术前术中镇痛而诞生了针刺麻醉,开辟了针刺麻醉和针刺镇痛研究的新领域。在至今的60多年里,针麻经历了从单纯针刺麻醉代替药物麻醉、到针刺与药物复合麻醉的发展历程。针药复合麻醉的镇痛药又发现其可分为针刺麻醉减效药、针刺麻醉增效药、针刺麻醉无影响药三类

       针刺麻醉相对全身麻醉来讲有其许多优点[51,p252]:①非常安全。无:酸中毒、浑身酸痛、恶心呕吐、瘙痒、便秘、尿潴留等副反应。②针刺麻醉可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适用范围广。③患者术中处于清醒状态,便于和配合医生查看感觉或运动功能状态。④术中生理扰乱较轻,术后并发症减少,苏醒时间缩短,恢复较快。⑤经济:住院时间缩短,针药复合麻醉可以节省麻药用量约15%一50%。

针刺麻醉还有其许多不足[52,p24]:首先是研究者们都提到的“三关”问题。如果问题集中起来可归纳为“三不三无”:镇痛不全,肌肉松弛不足,内脏牵拉反应不止;穴位选择无定点,针刺手法无规范,针刺的强度、频率、疗效无标准。

       临床上,针刺麻醉发展到针刺复合麻醉,形成了“术前诱导-术中麻醉-术后镇痛”的新模式。 但要达到“理想麻醉”,还需不断地研究探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