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紧张就“闹肚子”该怎么治?

 文汇秋雨书馆 2019-06-09

小王是刚进基金公司的菜鸟,常常因为怕完不成销售任务而焦虑不安。

上班以来,他感觉“闹肚子”的次数明显多了,特别是快到月底的两三天,吃一点东西就要往卫生间跑。不过,每次方便后感觉明显舒服许多,平时也几乎不影响日常活动。        

一吃就拉,身体还怎么能好好吸收营养?家人着急陪小王去医院看病。

经胃镜检查并无明显异常,最后医生综合了小王的情况,得出一个结论:“你可能是得了肠易激综合征啊!”

肠易激综合征有特效药吗?该怎么治疗?

功能性

肠胃病

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患有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人不在少数,这种疾病也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不仅在中国,IBS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一个世界性疾病,其全球患病率为11.2%左右。其中,中国IBS的患病率为5%~10%,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而女性IBS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且多见于年龄小于50岁的人群。

作为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排便异常为特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或生化指标的异常。所以,你去做肠镜、胃镜,都看不出哪里有异常。

目前,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经研究发现,IBS的发病主要与胃肠动力学异常、肠道高敏感性、肠道菌群失调及精神心理障碍等有关。

其中,精神心理因素跟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上述小王的例子也与此密切相关。

据研究发现,许多IBS患者具有明显的焦虑或抑郁情绪,所以有的时候医生会开一些抗抑郁、抗焦虑药,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常见症状

及诊断

一般情况下,肠易激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就是各种“闹肚子”。

有的是肚子疼、肚子胀、拉肚子(腹泻);有的是便秘;还有的一会儿拉肚子、一会儿便秘等。

除此之外,有些人还会有一些跟“闹肚子”无关的症状,常见为焦虑、抑郁、失眠、头痛、容易疲劳、腰背痛、肌肉疼等。

怎么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呢?

目前我国常采用罗马Ⅲ的IBS诊断标准,即在最近的3个月内,每月至少3天有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有下列症状中的至少2条:

★ 排便后症状缓解; 

★ 一天排便次数改变; 

★ 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从“条状”变成“水样”。

那么,就会被诊断为患了肠易激综合征。

针对性的

疗法

既然是“功能性”疾病,所以一般来说,肠易激综合征对生命没多大威胁。但是,整天闹肚子、头痛、疲乏等也不是件好事,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由于病因不明,现在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即哪里不舒服就解决哪里的问题。

西医方面主要是药物治疗,如泻药(针对便秘)、止泻药(针对腹泻)、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等。

中医方面主要有中药、针灸推拿、艾灸、水疗等。

作为患者本人,在生活中要积极应对,把防治IBS作为重点:

首先要消除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恐惧感,“没什么大病,死不了”,增强治愈的信心。

然后就是调整饮食,减轻肠胃负担。

国外研究发现,33%~66%IBS患者的发病与食物有关,进食某些食物后可诱发或加重IBS的症状。

一旦发现,需暂停食用该食物,记录好这些食物名称,咨询医生是否跟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等有关。例如,有些人对乳糖不耐受,一喝牛奶就拉肚子。

不同症状的患者有不同的饮食调整方法:

★ 便秘为主者:适当增加膳食纤维、高纤维食物,多吃水果(如香蕉)、蔬菜,多喝水,有助改善便秘。

★ 腹泻为主者:减少咖啡因、酒精及软饮料的摄入,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并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类食物。

★ 腹胀患者:应避免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芹菜、花椰菜、香蕉等,需细嚼慢咽。

★ 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少量多次进食含乳糖食品(如牛奶),保证每次乳糖摄入量在可耐受范围内,避免空腹进食牛奶,可减轻乳糖不耐受症状。

★ 果糖不耐受患者:不宜进食蜂蜜、甜点、果脯、浓缩果汁、罐头和果糖含量高的水。

此外,发病后,请尽量不吃易致敏食物,如虾、蟹、鱼类、坚果等。

接着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物理治疗。

★ 保证充足睡眠,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胃肠道的抵抗力,促进胃肠动力。

★ 便秘患者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于每日晨起或午饭后入厕蹲坐10~20分钟。而腹泻患者可有意识地训练提肛运动(即忍住大便的动作),以缓解腹泻。

★ 腹痛患者出现疼痛时,取疼痛感觉最轻的姿势,平静呼吸以不引起疼痛加重为宜,默数呼吸或心跳转移注意力。

★ 腹胀等不适患者可按摩肚子。

先用手掌缓慢而均匀有力画圈似的摩擦肚子5~10遍,再以均匀力度画圈似的揉按肚子2~3分钟,如此反复3至5次为一个疗程。

每天可视腹胀情况规定疗程次数,一般为3次。

最后要纠正负面情绪,调节心理状态。

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松吧,如听听音乐、跳舞、下棋、看书、运动等。也可以找亲朋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还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1] Lovell R M,Ford A C. Global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 a meta-analysis[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l,2012,10( 7) : 712-721.

[2]何宛蓉,张法灿,梁列新.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与发展[J].胃肠病和肝病学杂志,2012,21( 1) : 83-88.

[3] Chang F Y,Lu C L,Chen T S. The current prevalenc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Asia

[J].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0,16: 389-400.

[4] Grundmann O,Yoon S 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epidemiolog,diagnosis andtreatment:

an update for health-care prac-titioners[J]. GastroenterolHepatol,2010,25: 691-699.

[5]蒋文瑜,张红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与内脏敏感性[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 7) : 499-501.

[6]瞿勇,李敏丽,缪应雷.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 11) : 1029-1034.

[7]姚欣,杨云生,赵卡冰,等.罗马Ⅲ标准研究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特点及亚型[J].世界华人杂志,2008,16 ( 5) :563-566.

[8]Carmona-Sanchez R,Tostado-Fernandez F A. Prevalence of use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in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functional dyspepsia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RevGastroenterol Mex,2005,70( 4) : 393 - 39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