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琴特展 | 一声入耳,万事离心——琴心

 标准生活 2019-06-09
 

“ 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何以川博传来悠悠琴音?盖是拂去历史尘埃的古琴在此静候下一位“钟子期”。

古琴,也称七弦琴、瑶琴,又雅名绿绮、丝桐。古琴历史之悠久,常以桐木、杉木为主要材质。琴身通常长三尺六寸五,即象征一年的三百六十五日。琴面呈圆拱状,琴底呈扁平状,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认知形态。初为五弦,后发展为七弦。古琴以其质朴典雅、素净大气的外形和浑厚圆润、深沉旷远的音色令无数文人雅士为之折腰。

关于爱情

《玉台新咏》中有《凤求凰》一篇,传说是司马相如为表达对才女卓文君的钦慕爱恋与热烈追求所写。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雄为凤,雌为凰,相如以“凤”自喻,将文君比作“凰”。凤凰神鸟与音乐有关,而文君喜好音乐,相如以琴声“求其凰”,却正是以琴音觅知己。绕梁余音岂非绵绵情意?

《凤求凰》 图源网络

关于志趣

古琴其音具有强烈感染力,映染出旷远深沉、虚无渺远的意境。宁静致远、返璞归真的韵致和雅正不流俗、七弦通古今的情怀更为历代雅士推崇,不仅作为雅趣,更成为其情感寄托。

晋陶渊明在其《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 作为其归隐后日常生活弹琴读书的理想状态,也曾提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 的乐趣,可见琴在魏晋名士甚至隐士生活中的不可或缺。同时,与陶潜的《归去来兮辞》同名的名曲更是以古琴特有的深沉浑厚、悠远低缓的音色特点营造出了旷远超脱、缥缈静谧的归隐意境,寄托了隐士高洁傲岸的品格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南朝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南京博物院藏)

“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及阮籍同样是古琴的爱好者。嵇康曾作《琴赋》从多方面描述了琴的整体之美,包括了琴的功能、构造、形态等等,通过琴的审美活动来宣扬人的独立和自由的本质。古人以琴寄情的做法,由此便可见一斑了。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阮籍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嵇康

关于壮志

琴与剑是古代豪情逸士的标准装束,成语“剑胆琴心”,意指刚柔相济,兼具胆识和情志。文人亦有忠肝烈胆,勇士亦有侠骨柔情,这也便是所谓的“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心。”

“戊戌六君子”之首的谭嗣同,年仅13岁时就有了剑胆琴心的雄称,“七星”、“凤矩”两剑和“蕉雨”、“崩霆”、“雷残”三琴伴随这位无双国士走过了他短暂且辉煌的一生。其中,崩霆琴的琴铭为:“崩霆琴经其始,我竟其工。是皆有益于琴而无益于桐”。

展厅聚焦

展柜中的“抚琴人”气定神闲,弃躁入静,一音发而万物静,透过玻璃两两相望之际,“抚琴人”仿若在同世人娓娓道来这千百载的悠悠春秋。

东汉 陶抚琴俑(川博馆藏)

唐“石涧敲冰”七弦琴(川博馆藏)

琴身通长122.9厘米,肩宽19.5厘米,尾宽14.9厘米。此琴为子期式,此琴面桐底梓,黑间红漆,鹿角霜灰胎,通体有蛇腹断纹和少许梅花圈纹。琴面张弦七根,嵌圆形螺钿十三徽。底面首部阴刻行草“石涧敲冰”四字,喻其弹奏似金石之音。龙池下腹部刻有篆书“玉泉”方印一枚。

宋“醉玉”七弦琴(川博馆藏)

琴身通长119.4厘米,肩宽20.1厘米,尾宽13.4厘米。此琴面桐底梓,仲尼式,鹿角灰胎,通体髹栗壳色漆,有大块黄色斑纹,隐现流水断纹,白玉十三徽,岳山、承露、龙龈及焦尾等处均用白玉镶嵌,岫玉琴轸。龙池腹腔内左侧阴刻行书款“雍熙甲申春正月人日制”,背面项部居中阴刻行书“醉玉”二字,其右侧阴刻楷书铭文“宋雍熙雅器”,其左侧阴刻楷书“雪琴仙馆藏”。

唐 “九霄环佩” (故宫博物院藏)

四川雷氏一族的古琴制作工艺尤为高超,雷氏所斫的“雷琴”结构完美、音质卓越。故宫博物院藏伏羲式古琴“九霄环佩”即为盛唐年间雷威所造的传世珍品,历千年时光,今已较罕见。

展厅一角

从千古绝唱的爱情到豪情万丈的壮志,古人已缥缈远去,而今只有这一张张古琴还寄托着前人的情思。此次展览以古琴与世人之间的关系为线索,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多方位展现古琴与世人生活中斩不断的千丝万缕,在社会各阶层建立起文化链接,在同一曲调下寻找世人心灵的归宿。

琴 心

展览时间:2019年5月18日——6月28日

展览地点:四川博物院一楼临展厅

编辑:志愿者胡韵芝 核稿:刘骐恺丶王文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