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盟读史笔记「之二十一[22]

 黄盟工作室 2019-06-09

  1. 北宋兵制与南宋兵制及其灭亡的关系.[本篇关键词]

  2.中国宋朝(960~1279)重建统一的封建政权,南方经济发展较快,北和西北地区民族矛盾转趋激烈。1127年後,金兵继续南下,宋政权偏安江左。北宋和南宋的军事制度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总的是吸取晚唐、五代军阀割据的教训,皇帝加强集权,削弱大将兵权,以文臣御武事;集中大量财力、物力,供养大批招募来的军队,募兵制始终居於极其重要的地位。

  3.北宋时期,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其下兵权三分:“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宋史.职官》)。

  4.北宋时期,枢密院为最高军事行政机关,直接秉承皇帝旨意,调发全国军队,“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以及“侍卫诸班值,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宋史.职官》),设有枢密使、副使等。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分统全国禁兵和厢兵,各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等,地位低於枢密院长官。枢密院与三衙分握发兵权和管兵权,互相牵制。率(帅)臣在平时统领同驻一地的各司军队,即同驻一地的军队平时要受三衙和率(帅)臣双重统辖。战时,军队受枢密院调发,由皇帝临时派遣统帅(率臣),给以都部署、招讨使等头衔,率兵出征,事已则罢。这样就使兵将分离,将不专兵。此外,还设有兵部,只掌管仪仗、武举和选募军兵等事。

  5.北宋有:禁兵、厢兵和乡兵,在边境地区还有蕃兵等。

  6.禁兵是军队的主力,兵额多时在百万以上,主要任务是“守京师,备征戍”(《宋史.兵志》)。禁兵实行“居中驭外”的“更戍制”,除驻京师外,还分别到边地或冲要地方戍守,一二年轮换一次,既使士兵往来道路,以习劳苦,又使兵不识将,将无专兵,以防止武装割据或拥兵叛上。一般以50人为队,2队为都,5都为营,5营为军,10军为厢。营又通称为“指挥”,是作战的基本单位。步兵1指挥为500人,骑兵少於此数。各级主官名目繁多,大体是﹕厢、军分别设都指挥使,军还设都虞候,营设指挥使,其下尚有都头等。禁兵的给养按规定较优厚,月俸分等发给,年节有赏,大典有赐,行军另有行装钱等。但有的妻室随营,又加军吏克扣严重,禁兵生活都很困苦,特别是社会地位低下,深受将校欺凌和虐待,以致常常发生兵变。

  7.厢兵名义上也是一种常备兵,实际上是一支专任劳役的队伍。它分属各州和某些中央机构,“内总於侍卫司”(《宋史.兵志》)。其组织编制大体如禁兵,给养比禁兵低,主要担负筑城、修路、运输等杂役,多不训练和校阅。

  8.乡兵亦称民兵,有的称强壮、弓箭手、土兵、果毅等,是不脱离生产、农隙集结训练的民众武装,以按户选、抽的壮丁或募集的土人组成。其组织编制,各地极不统一,有的设指挥、都等,有的设甲、队等。乡兵服习水土,有的战斗力较强。朝廷遇有边事紧急,也徵发乡兵出战,并发口粮和酱菜钱。乡兵有的还可转为禁兵。

  9.蕃兵是由北、西北边境少数民族组成的武装。在西南边境还有砦兵、峒丁等。任务主要是边境戍守。组织编制因部落而异,常见的有部族、姓、小姓等。朝廷对其首领区分不同等级给予钱粮、衣服和土地,对士兵也偶有赏赐。蕃兵、砦兵等熟习边情,勇悍善战。

  10.北宋神宗时,王安石等人曾推行新法,在军事制度方面主要有保甲法、保马法和将兵法。

  11.保甲法规定10家(後改为 5家)为1保,5保为1大保,10大保为1都保,“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宋史.王安石传》),农隙教战。

  12.保马法,即与保甲法相配合的牧养军马之法。“凡五路义保愿养马者”,由官府给予马匹,或按市价发钱自买,每户养1~2匹,免一定赋役,马匹如有死病等情须补偿。

  13.将兵法,即改变原来的“更戍制”,在全国重要军事地区置将统兵,平时就地训练,战时接受调遣,“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士”(《宋史.兵志》)。新法初行,颇见成效,但推行不久,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而被废止。

  14.南宋时期,军事制度较之北宋有很大变化。高宗开元帅府节制诸军。枢密院的军事领导体制虽然基本保留,但朝廷控制军队的能力已削弱,枢密院的军权也随之缩小。禁兵已不居主要地位,厢兵所在多有,蕃兵已不存在,而乡兵建置更为繁杂,制度纷歧。军队的主力为屯驻大兵和三衙诸军。屯驻大兵即抗金各将领所率领、屯驻在前线的军队。其称谓几经变易。後来,朝廷为加强对各屯驻大兵的控制,将其改为御营军或行营护军。绍兴十一年(1141),又剥夺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大将的兵权,把他们的部队改为御前诸军,“遇出师取旨,兵皆隶枢密院”(《宋史.兵志》)。屯驻大兵多是亲族乡里和军将的旧时部曲,战斗力较强。其中,岳飞所率岳家军最为着名,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说。此外,三衙分别领率 3支大军,初、中期在沿江和川陕边界还陆续组建10支御前诸军。这13支军队有军、将、队等编制,统兵官有统制、统领、正将、副将、准备将等,兵士一般区分为效用和军兵两级,每级又分若干等。每支军队中有一定比例的“不入队人”,充辎重、火头(炊事)等非战斗任务。宁宗时,这些制度又遭破坏,往往以文臣控制军队。

  15.宋朝的禁兵、厢兵、屯驻大兵等都实行募兵制。北宋检选禁兵时,初有“兵样”,按身长、体魄划分若干等,分送诸道,令如样选募。以後用木梃代“兵样”,差以尺寸高下。对应召者,根据身长、体魄以及技巧等确定等级,再按等级编入不同部队。凡“亢健者”拣入禁兵,“短弱者”即入厢兵。应募以後,家属可以随营,本人须黵面涅臂为号,中途不得退役,实则终身为兵。兵员空缺则有时从子弟中补选。如果逃亡或犯罪,惩罚极重,甚至株连亲属和乡里。每遇凶年饥岁,就大量招募破产农民,又往往收编“盗贼”为兵,即所谓“除盗恤饥”。在兵源缺乏时,也捉民为兵。罪犯也成为兵士的来源之一。 两宋军队的兵种及军事法规16.两宋时的兵种大致相同。主要是步军(步兵),其次是马军(骑兵)。弓弩是重要武器,考核兵士较重视其挽弓能力。另外还有水军。南宋水军规模比北宋为大,已常用车轮战船作战。宋朝重视制造武器,兴办若干厂作,能大量生产弓弩,也能成批生产火药兵器。还设置专门管理武器的机构。

  17.宋朝重视制定军事法规,曾颁布《赏罚格条》。北宋仁宗、神宗时设立武学(军事学校),实行“武举”、“御试”等制度,培养、选任军将。

  18.宋朝为何灭亡?

  19.赵匡胤时代:建隆三年(962年)至太平兴国四年(979年), 宋军以长江, 河东, 岭南地区为战场, 横扫多种势力 . 由于作战得力 ,战略得当 ,将士们浴血奋战 ,先后攻灭:荆南 ,武平 ,后蜀 ,南汉 ,南唐 ,北汉等地方霸主, 一统中原 .结束了长达200余年的军阀混战领土割据的局面 .宋初之赵匡胤时代,威武军队震撼华夏. 20.宋辽战争中, 北宋轻敌, 宋军首战在高梁河失败. 北宋军损失惨重, 全军溃退, 前线告急.

  宋军严阵以待 :公元980年期间 ,辽军来势汹汹, 六次犯宋境 ,宋朝军队顽强反击 .宋军于满城 ,雁门 ,瓦桥关等地 ,将强辽拒绝之雁门关外.

  此后又有一系列的战争 :互相有攻伐, 胜败均平, 进攻方(包括宋军)往往都败北 .两军僵持不下 久而久之,均有疲意.  

  在澶州之战中: 宋真宗御驾亲征 ,真宗亲征过黄河, 澶州宋军士气大震, 犹如猛虎下山 ,猛扑辽军, 屡犯边境的辽军显然以力不从心. 大宋军队血战十余天后 辽军统帅萧挞览中箭身亡.杨延昭的部队,也从其山西向辽军背后出击, 二十万契丹军陷入合背围之绝境.  于是,促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景德元年 公元1004年). 从此100多年间, 宋辽再无战事. 在中国盟约史上 澶渊之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澶渊之盟:保障宋朝近百年年的太平 .从此以后,北宋发展经济文化,使宋朝就远离了原始的北方异族的武力扩张. 

  北宋朝对夏战争中, 面对西夏骑兵, 宋军表现的厌战,战力不支. 著名将领狄青,以积极防御为主的战略,多次挫败西夏进攻. 宋军在战斗中,大量使用了火器,以弥补野战能力的差距, 充分发挥了大宋之长. 同时,对西夏进行经济封锁 .长年的相持战,将西夏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 最终, 西夏不得不向宋朝俯首称臣, 宋朝西部边境即得以几十年的太平.  北宋:崩溃于北宋最后的30多年间. 金兵长驱南下, 发动进攻开封的战役 . 

  靖康元年正月,宋钦宗迫于形势起用主战派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部署京城的防御。李纲刚把京城守备设施布置就绪,完颜宗望所率金军就已兵临城下,向开封的宣泽门发起猛烈进攻。李纲组织开封军民坚守城池与金军展开激战,把攻城的金兵击退。完颜宗望见开封一时难以攻下,便施展“以和议佐攻战”的策略,宋钦宗乃是一个惧战的昏君,便急忙派使者去金营议和。完颜宗望提出宋须交金500万两,银5000万两,牛马骡各1万头匹,驼1000头、杂色缎100万匹,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三镇,尊金帝为伯父,以宋亲王、宰相作人质,送金军北渡黄河,才许议和。宋钦宗竟不顾一切,全盘答应完颜宗望的苛刻要求,下令在开封全城刮借金银运送给金军。李纲坚决反对同金军议和,宋钦宗就以宋兵一次夜间出击金营失利一事,追究李纲的责任,下令罢免李纲,废掉李纲主持的亲征御营司,藉以向金人表示议和的决心。

  宋钦宗这一倒行逆施,激起了开封军民的愤慨,太学生陈东等在宣德门上书,要求复用李纲,罢免主张和议的李邦彦、张邦昌等人,几万人不约而同来到皇宫前,声援和支持陈东,要求宋钦宗接见,并砸碎登闻鼓,打死宦官几十人。宋钦宗不得已宣布再用李纲,为尚书右丞,让李纲主持京城四面的防御。这时宋朝各路勤王兵,约计20万人也已陆续赶到。

  面对这种形势,完颜宗望知道以6万兵马孤军深入是难以攻下开封了,于是在得到宋钦宗同意割让三镇后,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率军撤离开封北还。

  完颜宗望北还,河北一线的战局虽暂时平静,而河东的战事却继续紧张进行着,从靖康元年二月至七月,宋军曾三次大规模入援太原,合计投入兵力40万人,均被金军击败,宋军主力耗折殆尽。

  20.河北暂趋平静和河东战事胶着的军事形势,只是金军更大规模入侵的间歇。然而,以宋钦宗为首的腐朽统治集团却以为太平无事了。罢了有声望的老将钟师道的兵权,各路赶来的勤王兵也全被遣还,宋廷又恢复了以往文恬武嬉的故态。

  21.主和派在朝廷重新占了上风。靖康元年六月,宋钦宗因为厌恶李纲屡言备边之策,借入援太原之际,派他为河东、河北宣抚使,强行把他赶出朝廷。八月,李纲因入援太原失利,又被罢去两河宣抚使之职。

  22.靖康元年八月,金军在经过一个夏天的休整后,又以宋朝不如约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为口实,再次南侵。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分东西两路进兵。这时宋将王禀坚守太原已8个多月,因粮尽援绝,九月初三日被攻破。完颜宗翰乘胜南下,直逼黄河北岸的河阳(今河南孟县)。完颜宗望的东路军,也于十月初攻入河北重镇真定府(今河北正定)。余军的这次南侵已摆出了一举灭亡北宋的态势。宋钦宗却一心只想投降,以为可以继续用金帛赂使金军撤退,急忙派出一批批的使者到金营乞和,在军事上不做认真的准备。而朝廷内部的主和派唐恪、耿南仲等人坚主割地,遣返各地再次聚集的勤王军,撤除京城的防御工事。金军渡过黄河,完颜宗翰向宋廷提出要划黄河为界,河东、河北地归金朝,宋钦宗一一答应,并且亲自下诏给两路百姓,劝谕他们“归于大金”。

  23.由于宋廷不在军事上作认真准备,两路金军未遇大的抵抗,便顺利向东京挺进。十一月金军前锋到达东京城外,闰十一月初金军东西两路会师开封城下,对开封展开攻势。开封城内兵力有限,士气不振,宋廷于危急之际,竟派郭京带领“六甲神兵”出战,大败溃散,东京城被攻破。

  24.虽然东京城破,统治者依然决意投降,但开封军民不愿作亡国奴,抗敌情绪很高,要求参战的人达30万之多。金军见开封军民已准备展开巷战,不敢贸然进占全城。于是故伎重施,放出“和议”的空气,向宋王朝索取1000万匹绢,100万锭金,1000万锭银等钱帛。然而至此危在旦夕之时,宋钦宗仍不能醒悟,他派宰相何栗去金营乞和,完颜宗翰和宗望却要宋钦宗亲自到金营商议割地赔款之事,钦宗不得已进了金营求降,献上降表,并秉承金人的意旨,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开封进发,对自发组织起来准备抵抗的民众进行镇压,然后金军大肆搜括宋朝宫廷内外的府库,以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当时正是严冬季节,大雪纷飞,被掳掠一空的开封人民遭受饥寒无情的袭击,冻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宋朝腐朽统治者的投降政策,使开封人民遭受难以言状的灾难。

  25.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金军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二月六日金主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结的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

  26.四月初一日: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归。北宋从此灭亡,这就是所谓的“靖康之变”。北宋由此而灭亡.

  27.宋高宗之南宋政局:逐渐趋于稳定 ,于是整饬军备 建立了三个战区(即川陕 荆湖 江淮) 。分兵防守, 互相支援, 而金军“南犯淮 西犯蜀 生还者少” 战略形势开始转变 。宋军开始反攻。28.名将岳飞率军攻: 伪齐刘豫 。收复了襄阳及所属六郡(公元1134年) 。同年秋 ,金, 齐联合攻宋 ,于东西夹道而攻宋, 被韩世忠, 岳飞率部击分别击败于承州(江苏高邮), 西庐州(合肥), 后金军全线撤退, 淮南地区全部收复。

  29.岳飞攻齐(公元1136年)收复陕西河南大片领土 ,击溃伪齐30万主力, 刘豫伪齐灭亡。

  30.金军三路大举攻宋(公元1139年):分东西中三路进发 ,气势如虹。不久,其东路在安徽顺昌(阜阳)被刘锜击败, 西路在陕西地区被宋军连续击败, 中路在湖北河南地区则遭到岳飞的反攻。金军企图扭转不利形势 ,乘岳飞军分兵略地之机 ,率精骑奔袭岳飞所在郾城(今属河南), 被岳飞军一举击退。

  31. 金军再攻颍昌 ,又被歼过半 ,岳飞乘胜追击 ,先头部队进至开封郊区朱仙镇 ,此时金军在中原,已经几乎无坚城可守。 南宋军在战场的军事优势,非常明显。 岳飞抗金的胜利, 大破金朝主力骑兵 ,将战线推进到开封外围。 金朝已准备放弃河南 光复山河在望。 此时,岳飞被召回临安,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32.岳飞死后, 金破坏和议。公元1161年, 金主完颜亮率四路大军亲征南宋 。南宋军坚决反击, 在水陆两线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水路: 南宋水师在李宝指挥下,  在陈家岛海域(今山东胶县海域)大破金军水军3万, 歼灭金军大部, 焚烧金军全部的战船。  在陆路 宋军书生将军虞允文,以1.8万驻江部队,在采石大战金军 ,击溃了完颜亮亲率的17万大军 造成金营内乱 完颜亮被杀。33.南宋政府和一些流亡的军人, 建立的临时政权。 流亡政府面对横扫东北亚的女真人, 顽强抵抗。

  34.宋端平二年至淳祜元年(公元1235—1241年): 蒙古大汗窝阔台兵发三路 于四川 荆襄 江淮地区 大举进攻南宋 企图消亡南宋。  35.南宋抗战7年之间 蒙古军在四川有所突破。公元1241年, 蒙元军攻下成都。 

  36. 蒙古灭大理(公元1254年), 南宋受腹背夹击。  

  37. 蒙古军征服南宋,用了45年时间 。宋蒙战争 :是蒙古战争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公元1278年,流亡的南宋政权,彻底灭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