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届楷书国展为何冷落了欧楷,学欧楷有什么错?

 甄事馆 2019-06-09

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楷书展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却成了书法爱好者们抹不去的记忆,回顾那场首届楷书国展,很多好书者还是在不停地感叹,为什么冷落了欧楷,学欧楷有什么错?在首届楷书展中我们都清晰地记着,各种楷书,唯独没有欧楷作品入展,这也是首届楷书展最大的亮点,就这样一个特点让很多人失去了学习欧楷的信心,那么有朋友会反问,难道学书的全部意义是为了展览吗?可是在当今的审美情趣的诱因下,展览也俨然成为一种需要,没有欧楷作品入展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笔者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请指正。

首先,从评委的角度看,在首届楷书展中担任评委工作的书法家,有个别的连最起码的楷书都写不好,甚至毫不客气地说是非常之差劲,有个别的基本上不写楷书,试问这样的所谓的“书法家”担任评委工作,是如何开展评审工作的,发生这样的事情着实让很多书法爱好者不买账,自身的专业素养的缺少也是造成首届楷书展没有欧楷作品入展的原因之一,作为最高级别的书法国展,本应该呈现出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让广大爱好者们都能够感受到各种楷体的独到魅力,可是结果却出乎意料之外,让本场展览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聊资,试问作为中书协的领导是难辞其咎的?

其次,从入选作品角度看,远观这些所谓的入展作品,有模有样,似乎是无可挑剔似的,走进了看,能够将楷书写得的精到的书法家又有几人,就拿其中几个好的作品来看,他们在用笔上还算过得去,结体也是可以的,但是倘若说别出心裁,有自家风格,有点牵强,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我们仔细看看,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点特点,临摹的痕迹过于浓重,一上眼就知道学那一家,可以说是惟妙惟肖,但是唯独缺少了自己对楷书的理解,笔者认为这样让人感觉到作品失去了本身的神韵,只求形似了。

再次,整场展览角度看,满满的遗憾和愧疚,楷书本来是书法家们的看家本领,是最基础的书体,也是学习书法必备的技能,只有有了楷书的基础,学习其他书体也是一个奠基作用,可是整场展览看,整体上的楷书水平不仅仅是欠缺,是缺失,上面也提及到最大的亮点却不能全面展示楷书的魅力,有学颜真卿的、柳公权的、褚遂良的、也有学赵子昂的,就是没有学欧阳询的,这也是一件非常蹊跷的事情,欧楷究竟得罪了谁?自然不得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评委中没有学习欧楷的,本应该是全面展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视觉盛宴,却偏偏成了一笑场。

通过首届楷书展,我们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学书首要弄清楚评委的爱好和个人所擅长的书体,否则入选之路比较渺茫,这样说虽然有点过激,但是我们,包括评委、主办方以及社会各界都必须认真反思,中国书法的出路在那?楷书的出路在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