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唐遗风 冷月边关

 沙滩的海鸥 2019-06-09

提起关中这个地方很多人都会想起“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唯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华清池、兵马俑、大明宫、大雁塔、阿房宫、钟楼鼓楼、尤其是拿那古老的边关无一不在诉说着以往的辉煌与骄傲。的确,作为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古都,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是一个很值得一说的地方,先来看看关中平原示意图:

汉唐遗风 冷月边关

汉唐遗风 冷月边关

关中顾名思义:关塞环绕的地方,南接秦岭、西控秦陇、北面是黄土高原、东面是高耸的华山还有黄河环绕。关内发达的水利设施从郑国渠开始到八水绕长安的美景,祖祖辈辈滋润着这块福兴之地,也一度让长安冠上“关中天府”的美誉。函谷关、大散关、武关、萧关分别雄踞东、西、南、北,因此也被称作“四塞之地”。百二秦关说的是以百万之众进攻关中只需两万人拒守就够了,其险如何?先看看东边函谷关跟潼关的沧桑沉浮吧。

在此之前咱们先认识一下什么是“塬”

汉唐遗风 冷月边关

塬是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峭无比,是黄土高原独有的地貌,而函谷关就建立在这样的塬上

汉唐遗风 冷月边关

这就是稠桑原:塬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桑树不能通行,不然怎么会叫这样的名字呢。黄河沿着塬的北边流过(那时候黄河水流很大的),只有塬中间一条缝隙可直达关中平原,函谷关就建立在稠桑塬中间的裂缝处,西进东出,只守此关即可,其险如此。秦灭六国,此关功不可没。值得说明的是,稠桑原是典型的黄土高原的地形,黄土高原的重要特性就是土质疏松,非常容易流失,特别是在流水作用下,河流的下切现象非常明显。一开始时,黄河紧贴着稠桑原,但随着河流不断冲刷,河道不断下切,黄河水位也随之不断降低,原来紧贴着塬体的河道就会裸露出来,形成河滩。而这河滩一旦形成,函谷关的天险就将不复存在,因为人们都从河滩走了,千军万马不再挤函谷那条裂缝了。另外,稠桑塬上森林的消失也使得函谷关天险不在,潼关应运而生。

汉唐遗风 冷月边关

这是地形图上潼关的现状,他建于黄河跟渭水交汇的地方,对面就是黄河最大的渡口:风陵渡。跟潼关一样,也是位于一个塬上,但是跟函谷关不同的是,这个塬不够长,没有死死的接在华山上,从图上就可以看出来,南边是不是有点“漏”呢。没错,潼关守的不只是一个关口,而是一整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十二连城、禁沟都属于潼关防线,很多时候敌人都不是正面攻破潼关,而是从潼关南边的秦岭南麓包抄过来前后夹击才攻破潼关。明末的李自成、唐末的黄巢都是走的这条路。从这个角度来说,潼关也不是那么牢不可破,一夫当关根本谈不上。

函谷关的优势在于只需要面对一个方向的敌人,但其天险倚靠的是黄河跟塬上的森林,森林消失函谷关就永远的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黄河的下切只需要移动关城就可以弥补。所以比起函谷关、潼关存活的时间更长、更加闻名遐迩……补充一句,函谷关东边的虎牢关是洛阳城东边的门户,讲中原地形的时候再说。

汉唐遗风 冷月边关

大散关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说了,翻越秦岭可以进入汉中平原,也可顺着嘉陵江直接进入四川盆地。

北边的萧关在今天宁夏的固原一带,位于六盘山跟黄土高原的峡谷之中,是丝绸之路上北出关中的必经之路,北边少数民族南下威胁长安也是走的这儿,王维出陇右慰问将士也是途径萧关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篇。

南边的武关跟位于秦岭的峡谷之中,在今汉中商洛一带,东出武关就是楚国,是秦楚争霸的前沿阵地。始皇帝东巡,楚怀王被囚都是走的这儿。

这个时候是不是会有人问:关中的正北方呢,难道没有人从黄土高原南下威胁长安吗?答案是当然有:

汉唐遗风 冷月边关

关中北边,地势较为复杂,正北偏东大山横亘,天然屏障,中间是黄土高原,山塬居多,陕北的延安,历来是交通枢纽,因此北方的势力也会走延安沿着洛河南下,比如突厥和蒙古就曾沿着此道南侵,但是由于这条道路路途艰险而漫长,也荣誉遭受伏击,因此北方的势力还是多借助萧关南下。再说说关内

汉唐遗风 冷月边关

爬不上秦岭,幸亏还有骊山可以做文章,骊山是秦岭的一个支脉,秦、汉、唐以来一直是皇家园林所在地,骊山晚照、华清华、兵马俑都在这个地方,修阿房宫的时候几乎把骊山的树木都砍光了,始皇帝把他的陵寝也建在骊山脚下,所以这儿也聚集了数以万计的骊山囚徒,秦末横扫义军的骊山囚徒就是从这儿召集的,英布当时也在这儿修陵寝。西安事变的时候蒋介石正好住在华清池后来跑到骊山上被抓。

梦回大唐、千年帝都,讲不完的故事说不清的传奇,久久的萦绕在这三秦大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