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魂正气颜真卿,楷书正其形,行书蕴其心

 无极典文 2019-06-09

颜真卿,字清臣,号应方,唐朝著名书法家,是唐朝一代名臣。中国历史上“楷书四大家”之一,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被称为“颜筋柳骨”。开创了历史上的颜体书风。

颜体形体之新,法度之严,气势之宏伟在当时是前无古人的创造,他的正楷端庄严肃,而他的行书气势遒劲,行笔流畅。其书风既有古法中的气韵法度,又不受古法的束缚,承上启下,融会贯通,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书风。苏轼曾言:

“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由此足以可见,后世对颜真卿书法的高度赞美,在初唐时期,世人学习书法必先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学起,而在宋朝之后,世人学习书法多先从颜真卿学起。

而颜真卿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是与他的个人性格以及品质有着紧密的关系,后人在赞美颜真卿书法精妙的同时往往会感叹颜真卿的忠义之心以及君子志气。

颜真卿的一生一半是在官场,一半便是在书房度过,在官场,他忠心为民,正气凛然,在书房,他钻研书法,创一代书风。

我们总是说字如其人,而对于颜真卿来说他那端庄大气,法度严谨的正楷正是他一身正气,刚正不阿的写照,而他那行云流水,道劲秀松的行书则蕴藏了他的赤子之心,忠义之气,报国之志。

他的楷书作品《麻姑仙坛记》被后世之人称赞为“天下第一楷书”(也有人说是欧阳询所做的《九成宫醴泉铭碑》),北宋朱长文将其奉为“神品”并说:

“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忠魂正气颜真卿,楷书正其形,行书蕴其心

《麻姑仙坛记》

而他的行书作品《祭侄文稿》则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后人评其:

“ 《祭侄稿》有柔思焉。藏愤激于悲痛之中,所谓‘言哀已叹’者也。”

颜真卿将自己一生的写照融入到了他的书法上面,楷书描其形,行书蕴其心。

颜真卿早年时期集众家所长,中年时期以篆入楷,形成了大气磅礴的书风,直到晚年时期所做的《麻姑仙坛记》其宽厚博大,雄浑有力的书风彻底形成,而晚年时最后一幅作品《颜勤礼碑》又给人多了一种厚重之感。因此,总的来说,颜真卿早年楷书的作品多方正严谨,中期作品霸道端庄,晚年作品庄重浑厚。

如果说,颜真卿是给楷书赋予了“形”,那么,在行书上,颜真卿赋予的便是“魂”。字如其人,无论“形”还是“魂”,其实表达的都是颜真卿自己。

气势磅礴的《祭侄文稿》是颜真卿行书作品中的代表作,这个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的行书,一直被后人所追捧。

《祭侄文稿》是当时为了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其通篇气势恢宏,一泻千里,快捷的行笔,迅变的节奏,令人无暇顾及其它。

书法的创作,什么最难?当然是抒情最难,《祭侄文稿》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第二行书”,便是因为颜真卿将自己对侄子之死的痛惜之情以及对叛军的痛恨、悲愤之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在书法当中。

而在这幅字当中,还流露着颜真卿忠于朝廷的忠义思想。在他的另外一幅行书作品《争座位帖》更是能体现出这种忠义思想。

忠魂正气颜真卿,楷书正其形,行书蕴其心

《祭侄文稿》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颜真卿的一生,去感受他雄浑的书法以及忠义的人生。

忠魂正气颜真卿,楷书正其形,行书蕴其心

少时多苦

颜真卿出身于儒学世家颜家,其家训《颜氏家训》广为流传。公元709年,颜真卿出生于京兆长安颜府,父亲颜惟贞时任太子文学,颜惟贞总共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颜真卿是家里的第六子。

颜真卿出生时,大唐王朝正处于大兴之时,公元711年,也就是颜真卿出生后没多久,颜真卿的父亲便离世了,颜真卿兄妹十人跟着母亲投靠舅父家中。在舅父家里,颜真卿和他的兄弟姐妹接受了颜家,殷家两大家族的家庭教育。颜真卿的母亲秉承着两大家族的教育传统,严格教育着她的子女。而颜真卿的舅父在当时也是一位博学之人,因此也常常指导颜真卿,可以说,颜真卿的经学根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舅父的传授。除此之外,颜真卿的姑母也经常教导颜真卿,为颜真卿刚正品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公元721年,颜真卿的舅父去世,13岁的颜真卿又和母亲一起南下苏州,投靠祖父殷字敬。

幼时的颜真卿,因为父亲的早逝,导致家庭贫困,只能四处依靠亲戚的接济度日。而这种贫困的生活却使得颜真卿更为早熟,他明白,读书入仕是他惟一的选择。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是颜真卿自己给自己写的《劝学诗》,这首诗也是他早年求学生活的写照。

家里众人的教学以及凭借自己的努力,颜真卿积累了坚实的经学和诗赋功底。

公元734年,颜真卿参加了进士考试,成功考中进士。公元736年,颜真卿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和掌管官方文件的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一职,由此开始踏入了仕途。

总的来说,颜真卿的童年是幸与不幸的,虽说童年过着颠簸流离,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这使得颜真卿更早早地领悟了责任和担当的意义。

忠魂正气颜真卿,楷书正其形,行书蕴其心

步入仕途

公元726年,颜真卿以校书郎的职务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由于当时朝廷没有大规模图书编纂活动,因此,颜真卿平时也颇为清闲,每天除了读书,创作诗文以外便是结交朋友了。

公元742年,颜真卿被任命为醴泉县尉,后任期已满而未有新官职时,颜真卿便特地向张旭请教笔法,张旭想必我们大家都知道,草书大家,其实他除了擅长草书以外,他还擅长楷书。

张旭相传钟繇所说笔法十二意提问,即平、直、均、密、锋、力、轻、决、补、损、巧、称。让颜真卿谈个人体会然后加以指导,这次学习对颜真卿书法艺术的提高有着重要帮助,他也将这次学习经过详细记载了下来,题为《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

平谓横,直谓纵,均谓间,密谓际,锋谓末,力谓骨体,轻谓曲折,决谓牵掣,补谓不足,损谓有余,巧谓布置,称谓大小。

公元746年,颜真卿迁长安县尉,后747年任监察御史,从此,颜真卿可以常常进入皇宫之中。

三十九岁的颜真卿很快便在御史台混的风生水起,他先是被安排巡视郡县,在巡视郡县期间,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推崇。后来又在官场上不惧强权,将当时嚣张跋扈的右金吾将军李延业出贬,赢得了当时朝野的一致敬重。可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刚正不阿的颜真卿最终被杨国忠贬出京城。后来又调回京城担任武部员外郎,时年44岁。这一时期,他的楷书作品《多宝塔感应碑》诞生,其结构严谨,匀稳紧密是他此时的书风。

公元752年,颜真卿又被杨国忠贬到平原郡担任地方官,使得颜真卿远离了朝廷中央。颜真卿到达平原之后,很快便将平原治理的井井有条,当时他的好友高适闻之此事后随之写下了一首《奉寄平原颜太守》:

皇皇平原守,驷马出关东。银印垂腰下,天书在箧中。

自承到官后,高枕扬清风。豪富已低首,逋逃还力农。

这首诗,也使得颜真卿的名声有了更广的传播。

忠魂正气颜真卿,楷书正其形,行书蕴其心

忠心为国

在当时,平原郡是隶属于安禄山辖区的,公元755年,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理由起兵谋反。很快,河北大部分郡县都被叛军攻陷,而平安城却因防守严密暂时安全。原来,颜真卿早已看出安禄山的叛逆迹象,因此暗中加固城墙,招募壮丁,储备粮草。

当时,平原郡只有三千兵马,尔后颜真卿先是增召一万兵马,然后合理的进行调兵遣将,并亲自鼓舞士气,终于坚持到援兵的到来。

紧接着,颜真卿的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杀了叛军将领李钦凑等人,清除了土门的敌人,十七个郡又重新归顺朝廷,推举颜真卿为盟主,总领二十万兵力,截断了燕赵的交通联络。很快,朝廷任命颜真卿为户部侍郎,辅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不久,又加封为河北招讨采访使。颜真卿为了能够取得平卢将领刘正臣的信任,将自己十岁的儿子作为人质。

此时,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颜真卿便多次派使者向李亨汇报军情。后来,李亨任命颜真卿为宪部尚书,又调任御史大夫,当时,朝廷正处于混乱状态,但颜真卿依照法度处理事情,刚正不阿,正气凛然。

但很快,正因为颜真卿的忠义正气最终遭到排挤,被贬为饶州刺史。

公元759年,颜真卿出任浙西节度使,后被召为刑部侍郎,最后又遭奸臣记恨,被贬为蓬州刺史。公元762年,太子李豫即位,起用颜真卿为利州刺史,又改任吏部侍郎。又授荆南节度使 ,还未赴任,改拜尚书右丞。后又被贬为峡州别驾,后改任吉州司马。公元768年,颜真卿又改任抚州刺史。后任湖州刺史。

公元777年,颜真卿再次入朝担任担任刑部尚书,随后升任吏部尚书。可是,好景没多长,奸相卢杞掌权后,非常厌恶刚正的颜真卿,一心想找个理由将其贬出京城,恰逢此时,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卢杞建议派颜真卿前往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旨意,颜真卿无奈只好接受旨意前往叛军军中。

在叛军当中,李希烈用遍了威逼利诱的法子都没能收服颜真卿,甚至于颜真卿打算以死明志,但是投火自杀却被李希烈叫人拦住了。后来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与朱泚叛乱被杀,李希烈因而发怒,派宦官前往蔡州将颜真卿杀害了,时年七十六岁。唐德宗为他废朝五日,追赠司徒 , 谥号 “ 文忠 ”,在宋朝,宋高宗御赐颜真卿庙额为“忠烈”。

由上文可见,颜真卿的一生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入京,被贬,再入京,再被贬,循环往复,在朝廷危难之时他奋不顾身,虽然几次被人构陷,被朝廷“抛弃”,但是他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忠心”。

多次被贬的他,没有像某些文人一样退隐江湖,不问政事,逃避现实,也不像某些文人一样,沉迷文学,麻醉自己,颜真卿选择的是坦然接受,却又不改初心,他虽然对朝廷感到失望,但是他从未抛弃过朝廷,这背后,是责任,是担当,也是一代文人的风骨,一代名臣的气节。

忠魂正气颜真卿,楷书正其形,行书蕴其心

忠魂正气颜鲁公

颜真卿对于后人的影响非同小可。

他所开创的颜体书风在宋以后颇受文人的喜爱,许多文人在初学书法时,都是先从颜体开始学起,因为从颜体学起便于以后可以去寻找自己的书风,而不容易局限于某一书法领域。

其次,我们也可以通过颜真卿雄浑,宽厚的字体当中去领略当时大唐的兴盛。

除了在书法上颜真卿为后世之人留下了巨大财富外,他更重要的是将自身的忠义之气,忠君爱国传给了后世之人。

“鲁公平生大气凛然,惟其忠贯日月,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端严尊重,使人畏而爱之。”

这是后世之人对颜真卿的赞美,颜真卿也完全担得上“忠烈之臣”的称号,面对着朝廷的排挤,面对朝廷的抛弃,面对皇上的不信任,颜真卿却一直忠君爱国,其忠义之气贯穿一生。

当朝廷处于危难之际时,他不顾自己生命安危,甚至将自己的儿子当做人质,这背后,是他对朝廷的忠。

当朝廷大乱之后,需大力整治之时,又是他出面,仅依法度来治理,而不谋私利,这背后是他做人的刚正不阿。

当受到叛军的威逼利诱之时,他面不改色,甚至以死明志,这背后是他的忠义之气,文人风骨。

当今社会,有许多人常常说这些文人在官场上不知变通,导致自己屡受排挤,又说,人要会圆滑世故,不能像那些文人一样,刻板,不知趣。但是,我要说的是,正是因为这些文人的的忠义之气才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得以继承和发展。

文人身上所拥有的忠义之气不是他们文人的风骨,而更应该是我们做人的风骨,追溯历史,每当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时候,不都会涌现出一批像颜真卿这样的忠义之士,是他们,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对于他们而言,当他们身处乱局之时,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如何才能明哲保身吗?其实,他们懂,但他们却没有这么做,因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后的底线,他们不能退。

对于忠义之臣我们不应该是去诋毁,而更应该是去敬仰,他们,都曾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守护者。

楷书正其形,行书蕴其心。正义凛然,忠义之心,这是颜真卿一生的写照,也是无数中华文人、名臣的写照。我们所能做的,便是继承与发扬。

最后以一首于谦的《石灰吟》来诉说这种忠义之气。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