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吃的好玩的都要自己藏起来?没想到主子是这样的“小心眼”

 昵称64560620 2019-06-09

无论家里养的是猫咪还是狗狗,细心的铲屎官总会发现它们有这样的行为:狗狗叼着磨牙骨或玩具到处走动,然后放在比较柔软的地方(例如沙发上)开始用爪子扒拉磨牙骨周围的沙发布,最后还用鼻子去拱,看上去像是要把磨牙骨埋起来。而猫咪的话,在不想吃饭或吃饱了以后会用小爪子象征性地去扒拉猫粮碗周围的地面,动作很像埋猫砂……兰州装饰公司

猫咪和狗狗的这些动作都属于动物的掩埋行为,是从很久很久之前生活在野外的祖先那里继承来的一种本能。野生动物的掩埋行为主要是针对吃剩下的食物,但是家庭宠物的掩埋目标除了食物之外还多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能不能埋起来单说,但是掩埋的动作还是有的,戏精上身,还很鸡贼。

虽然都是掩埋行为,但是猫咪和狗狗的这一行为还是有着很多区别的。首先,狗狗的掩埋行为重点在“埋”,具体流程就是在地上挖个坑,把没吃完的食物或玩具丢进去,最后用鼻子把旁边挖开的土再进行归位,齐活。而猫咪的掩埋行为重点在“掩”,它不会挖坑,而是直接把要藏起来的宝贝摆在地上,然后再在附近找点东西来给它盖上,将其遮掩起来,齐活。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猫咪和狗狗的身体构造不同。犬科动物的前肢比较有力,爪子牢固,足垫粗糙,很善于挖掘,狗狗自己本身也喜欢挖掘,就算不藏东西,只要有可以挖坑的环境(例如沙滩和草坪),它们都会跃跃欲试。而猫科动物的前肢虽然也很有力,但是足垫柔软,爪子也并不擅长挖掘,猫科动物都很珍惜自己的爪子,根本舍不得在坚硬的地上挖坑。

野生的犬科动物,以灰狼为例,它们虽然是群居动物,但是在繁殖季节基本都是以小家庭为单位活动的,到了寒冷的季节才会大规模聚集起来互相帮助一起进行狩猎活动。大群体集体围捕猎物很少有吃不完的时候,而小家庭狩猎来的猎物有时会吃不完,这个时候它们就会挖坑把食物掩埋起来,下次如果捉不到新鲜的猎物就再挖出来吃。

而野生的猫科动物对于吃不下的食物也有自己的储藏方式。善于爬树的花豹会把吃剩下的食物挂在树上,这样可以防止地面上的食腐动物前来偷盗。而虎和美洲狮往往会把没吃完的食物用灌木丛、树叶等杂物遮掩起来,然后守在旁边休息。它们这样做主要是防止食物被那些食腐的猛禽和鸦科等视觉型食肉动物发现,然后偷走。

其实野生动物都是十足的机会主义者,如果能吃完它们也不会藏起来,但是由于野外的不稳定因素太多了,你这一顿吃完了下一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到,所以只要有机会可以得到食物,它们基本是不会放过的,哪怕自己并不饿。如果吃不下了,它们就会采取自己的方式将食物给掩埋或者遮挡起来,一是下次饿了可以吃,二是藏起来能避免别的动物觊觎。

作为宠物被人类驯养了数千上万年的猫咪和狗狗,仍然会有掩埋食物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的行为动作,但是毕竟太久没有适合它们挖掘和掩埋的环境了,所以它们很多时候都不得要领,比如狗狗嘴里叼着玩具在沙发和床上猛刨,试图把玩具埋起来,还很认真地用鼻子在玩具周围搓。还有猫咪,吃饱了以后用爪子在小碗周围扒拉,用自己想象中的遮盖物把猫粮给盖上,其实完全是在跟空气斗智斗勇。

我们还可以从狗狗和猫咪藏玩具的地点看出一些差别。狗狗总会在想把玩具埋起来但是受限于环境而失败后,把玩具叼进自己的窝里,铲屎官能在狗窝里找到各种球球、绳结、磨牙骨、狗咬胶之类的东西。而猫咪会把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和小零碎藏在能被遮盖起来的阴暗区域,例如柜子底、床底、沙发底、沙发缝,或者猫窝、软垫的下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