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汕门神背后的传说故事

 风吟楼 2019-06-09

将军令 来自樟林旧事新事 03:40

潮汕门神,唐朝功臣。

“昔为开国将,今作镇宅神。”

门神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家庭守护神,它的职责就是看门护院,驱逐邪魅;门神也是潮汕民间信仰最早、时间最长、流传最广的保护神之一(今以樟林为例)从古至今,潮汕民间有这样一种风俗;凡是进寺庙烧香,不管是神是佛,都要拜门神,各氏祠堂还有各家各户也都要拜门神。因此也产生了潮汕门神画。

中国门神画起源很早,周朝画虎于门,至汉朝始有饰“神荼、郁垒”的。作为门户的保护神,在潮汕地区传统建筑中一直保存并承传至今,现在在樟林乡间,还有一些老厝,大门门眼上是贴着“神荼、郁垒”的。

在城乡随处可见的祠堂庙宇,其中门大都绘上的武将门神彩像,大多是沿用唐太宗时传下来的秦叔宝和尉迟恭。这两位武将门神,在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以樟林南社山海雄镇庙为例,大门左右门神分别是秦叔宝和尉迟恭威武庄严,手执兵器。大门上可以见到两员威武庄严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的门神,若是站在大门外,即左为尉迟恭,右为秦叔宝。

(上图为历史上尉迟恭画像)

(上图为尉迟恭)

(上图为秦叔宝)

这两员大将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说起来还是唐太宗封的,《西游记》中叙述最为详细:金角老龙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下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金角老龙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下棋。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金角老龙斩了。老龙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道:愿同尉迟恭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两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充当门神。但见秦叔宝丹凤眼、长须剑眉,尉迟恭暴目、虬须浓眉,两个门神顶盔贯甲,外披袍带,足穿登云靴,背插四面靠旗,佩挂箭袋,护心镜、绊甲绦、战裙、狮蛮带等等描绘细致,一手执钺斧,另一手分别执鞭、锏,着色五彩斑斓,点缀金色闪烁。一直流传至今,这秦叔宝“五绺黑髯挂嘴角,弓箭壶挂在当腰。手执钺斧及铁锏,威风凛凛显英豪。”那尉迟恭“黑脸膛、髯满口,浓眉虎眼狰狞貌。兵见愁、鬼见跑,一把钢鞭杀气高。”相向而立,威武庄重,“昔为开国将,今作镇宅神”,极富民间传统绘画艺术特色,给人以视觉欣赏的愉悦。

在潮汕还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寺庙祠堂是三个门的,如樟林南盛里锡庆堂,其中门就是秦叔宝和尉迟恭大都手执如意,象征着如意吉祥、百事和顺。左右旁门上绘制着身披五彩官袍、手持吉祥器物或抱象牙笏板的徐茂公、程咬金、李靖和魏征,大唐开国元勋的形象,已作为祠堂庙宇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此种彩画工艺也在潮汕民间世代相传下来。

下面四图为

徐茂公、程咬金、李靖和魏征

而女性形象的门神画是妈祖宫或祀奉女性的祠、庙、宫专用,也是潮汕特有,全国其他地方所未见。如樟林新围天后宫的门神就是女门神。

潮汕门神画有造型端庄,色彩艳丽,纹饰清秀、纤细的艺术特色。而其与各地门神画最大的不同处就是丰满,画幅占满整个门扇。门神头顶上门框,脚踏门槛,左右不留空隙,这样就有一夫当关,大鬼小鬼没法进来的感觉。在造型方面,寺庙的门神威武庄严,手执兵器;祠堂门神端庄慈祥,手奉如意,这是因为生怕祖宗中有胆小的,看到威严的门神而不敢进祠堂的缘故。从工艺上来说,潮汕门神画采用的是传统漆画技法。以天然漆为主要材料进行的绘画创作,颜色是各种天然矿物质和金、银、铝箔。画法有金银漆画、五彩漆画和五彩金妆多种。

潮汕门神画在总体构图上讲究造型端庄,色彩艳丽,在局部图案纹饰构成上却是匠心独运,十分考究,细细刻画。局部的纹饰图案以写意的吉祥纹和精细的织锦图案为主,如龙纹、凤纹、云纹、莲纹和连续纹。这些纹饰都会经过细心经营,将每一局当作一个完整的作品一样来描画。最见功夫的要数门神的胡须描画,不论人物是黑胡银须,却根根可数,如丝如线,瓢、洒、垂、柔,十分自然。袍甲纹饰织锦图案,用铁笔金漆技法表现,将人物的性格特征画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如果你有到潮汕(樟林)游玩,一定要到寺庙或祠堂看一看或威武或慈祥的们神画,特别是不要错过对它的细部描画技艺的欣赏。潮汕门神彩画是集彩画的各种技艺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是最有地方特色的门神彩画。也是考察彩画艺人技艺最好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