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拉西扯《三国演义》(82)害死关羽的降将结局如何?

 嘟嘟7284 2019-06-09

演义第73回,关羽命麋芳、傅士仁为先锋攻打樊城,二人酒后帐中失火,被杖四十,罚麋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攻下襄阳后王甫提醒他注意东吴的偷袭,麋、傅二人恐不竭力,需一人总督荆州。关羽说有治中潘濬在无虑,王甫认为潘濬多忌而好利不可信任。

后来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仍然任命潘濬为治中掌荆州事。虞翻劝降了镇守公安的傅士仁,傅士仁杀死关羽的催粮使者并诱使镇守南郡糜芳一起投降。关羽失去大后方,军心涣散,大败身亡。

到了演义第83回,刘备征伐东吴时,傅士仁和糜芳杀死东吴将军马忠,复投降刘备,但刘备认为二人因势急而投降,并非本意,同时恼怒二人背叛关羽致使关羽战死,遂将二人凌迟处死。而潘濬在演义中就没有下文了。

历史上潘濬是大儒宋忠的弟子,是荆州本地士人,在刘表时代就因执法严明而被重用,后来刘备取得荆州提拔为治中。麋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麋家送钱送人帮助刘备东山再起,还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可以说是刘备的再造恩人。傅士仁史上记载不多,从籍贯看应该也是追随刘备多年。刘备给关羽留下的班子既考虑根正苗红,也注重本地势力,其实是搭配非常合理。

《三国志邓张宗杨传》陈寿补云:“糜芳字子方,东海人也,为南郡太守。士仁字君义,广阳人也,为将军,住公安,统属关羽,与羽有隙,叛迎孙权。郝普字子太,义阳人。先主自荆州入蜀,以普为零陵太守。为吴将吕蒙所谲,开城诣蒙。潘濬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为荆州治中,典留州事,亦与关羽不穆。”几个人和关羽的关系都不好,《三国志》说关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看来确实不擅于搞好团队建设。

关羽失败的主因是没有贯彻联吴抗曹的基本方针,没有搞好团队建设加速了他的失败。他不但没有团结好创业团队,也没平衡好新进员工,从这点看企业家把关羽奉为财神值得商榷。

演义麋、傅二人的结局大快人心,但可惜历史上不是这样的。这三个人入吴后继续为将,都有安稳的后半生,其中一个人还人生开挂。

 麋芳、傅士仁并没有投降刘备被杀,二人入吴继续为将,傅士仁后面很少记述,麋芳留下不少记录。黄武二年(223年),孙权下令贺齐突袭蕲春,麋芳等人跟随,最终获胜,俘获晋宗。刘备的小舅子,在自己团队不受待见,却在东吴当上了将军。

但麋芳在东吴却过得不很顺心,因为他的投降举动也遭致吴人的鄙视。

麋芳乘船出行遇到虞翻的船,喊话虞翻避让,虞翻厉声说:“失去忠心的人,凭什么侍奉君主?使人失去两座城池,却称将军,可以吗?”麋芳十分惭愧,关上船上的窗让虞翻先过。

后来虞翻乘车出行,经过麋芳的营地,官吏没有开门,虞翻的车马不能通过。虞翻十分生气地说:“应该打开的关闭,应该关闭的打开,哪有这样做事的?”麋听到后,更加恼羞。

而演义中被王甫贬低的潘濬,却是孙权眼中的香饽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将领官员全都归附,而潘濬却称疾不见。孙权亲自登门拜访,潘濬仍涕泪交横,伏床不起,孙权以观丁父、彭仲爽等俘虏出身的楚地先贤为例安慰潘濬,又派人以手巾帮他擦脸,潘濬才下地拜谢,并将荆州军事部署详细告诉孙权,被拜为辅军中郎将,并领兵。

黄武六年(226年),奋武中郎将芮玄去世,潘濬统领他的部曲,屯驻于夏口。把别人的私兵交给潘濬,充分表现孙权对他的信任。

黄龙三年(231年)二月,孙权授予潘濬符节,命其与吕岱督军五万讨伐五溪蛮夷 。潘濬赏罚得当,在数年间,斩杀俘获几万人,自此五溪蛮夷逐渐衰落。黄龙六年(234年)十一月,潘濬回到武昌,他长期与陆逊屯驻武昌,管理荆州事务。

嘉禾四年(235年),潘濬的表哥蒋琬升任蜀汉大将军,有间谍谣传潘濬派遣密使联络蒋琬,打算投奔蜀汉。武陵太守卫旌上表告诉孙权,孙权说:“承明不会做这种事。”并免除卫旌的官位。

孙权宠信校事吕壹,吕壹为人刻薄,用法严酷,又操弄权势。潘濬请求朝见孙权,听说太子孙登早就劝谏多次不被接受,便宴请百官打算在宴会中亲手杀死吕壹,可惜计划泄露,吕壹借口生病不去。潘濬只好趁着每次近见孙权的时候,大力陈述吕壹的奸险,因此吕壹受到的宠幸逐渐衰微,最后被诛杀。

潘濬能力超群、品行端正又敢于承担责任,是人才匮乏的蜀汉政权急需,最终却在东吴大放异彩。在感慨造化弄人之余,也要反思人才的管理机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