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老之术是怎么在古代流行起来的?

 燕山茶社 2019-06-10

春秋末期出现的“礼崩乐坏”,标志着社会秩序和制度的崩塌,同时也意味着旧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观念体系的瓦解、失效。面对这种社会的巨变,各国君主开始寻求一套新的治国方案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支撑,以期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

现实的需要促使了百家学说的产生。此时,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经济实力雄厚、文化政治环境开明的齐国继承了春秋末期“养士”的悠久传统,齐桓公更是为巩固政权,期望在兼并战争中求得一统天下而招贤纳士,于是创办了稷下学宫

“黃老学”就是产生于齐宣王时的稷下学宫,也是百家争鸣的结果。“黄老学”是指各家托名黄帝、老子立言而汇聚成的以道为中心、为“王治”服务的学术思潮。 “黄老学”综合了各家学说,在历史上起过拨乱反正和养生修心的作用。

在汉武帝之前的汉文帝、汉景帝都遵循“黄老之术”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原则来治理国家,注重民生经济。但是到了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黄老之术”的地位就开始没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