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王静波 藏友 覃治国:古钱币是古代人用来买东西交流的货币,它有不同的形状,还有不同的颜色,更加有不同的故事,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他们自己的规矩,那么它流通到我们现代就有不一样的故事啦,特别是它们在我们玩家的手里面,这个故事就更加精彩了啵,你好,覃先生。嗯,你好你好。那我想问一下你这个宝贝是什么时候得的?我这个宝贝是在我爷爷那一辈都见过了的,具体什么时候,这个东西有几久了,我也没晓得,所以今天有个鉴宝,讲拿给专家来看一下。哦,看来它是非常有历史的,你看我们覃先生捧到的时候,简直是寸步不离的感觉,非常好啊,那覃先生我们今天准备好,这个宝贝你喜欢是喜欢,但是我们专家要打开看一下,欣赏一下,好咩。好的好的。那我们准备好,来,往里面请] [同期声:柳州市钱币学会原副秘书长高庆民:它这个我们称作是“银锭”,那么书上写“元宝”,也可以叫做“元宝”,“银元宝”/我们这个银锭叫做“北流锭”/你这个银锭,银子很纯,你看,这里有个蜂窝状,只有银子才有这个特点/光绪四年,清朝的银锭,你看这里有个“魏瑞隆”“魏裕丰”这些是钱庄的名字,就是制造这个银锭的钱庄。“马平县”,你看这里有个“马平县”,“马平县”就是我们现在的柳州] 专家讲啦,錾刻铭文是用签字画押的方法,表示对经手的银锭质量负责,够秤、够纯。铭文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关赋税等方面的官锭类银锭,一类是银楼、炉户等商银类的银锭,还有一个就是以个人的名义铸的私银了。 [同期声:资深收藏家 陈踔:这个它写有“马平县”,我们认为就是喊作官锭,这是官方委托银号铸造的一个东西。这个官方的银锭跟私锭,包括我们讲的商锭有什么区别?它银质非常好,我们讲这种水波很细腻,它是在浇注过程中冷却,然后再热熔,不断地累加的一个过程中形成的这个水波纹。这样的话,看起来,这个水波纹越细腻,这个银质是越纯的] 白银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经通行,成为首要货币。明朝的货币史,就是纸币衰落和白银崛起的过程,当时白银货币的流行跟世界各国白银的流入有很大关系。到了清朝,重农抑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发展起来,成就了一个“白银帝国”。当时的银两多以马蹄形的元宝出现,也称为“宝银”。经过熔铸,又可以分为大锭、中锭和小锭,甚至是碎银,用于交易。 [同期声:柳州市钱币学会原副秘书长 高庆民:民间交易不是用这么大的,他是把这个银锭拿来碾碎,就是敲碎,敲碎以后变成碎银,或者纹银拿去市场买东西] 同现在一样,你卖东西,国家要收税,所以商铺老板就要把纹银上交给县政府,然后再上缴给上层政府。但是你想啦,碎银子多,必然容易丢,那怎么办咧? [同期声:柳州市钱币学会原副秘书长高庆民:县政府运来的那个碎银给它熔成一块,熔成这个北流锭。然后北流锭就交给省政府,就是交给广西省政府,作为我这个县交税赋。省政府你交了,它就收起来,好收,然后就回国库,进入国库] 当时除了大宗货物的交易以外,整块大的银锭是很少在民间使用的。各地都可以自行熔铸银锭,所以成色和重量就没大一样。在当时,如果你要在不同的地方用银锭,还要按照相互兑换的折算比率进行换算。 [同期声:柳州市钱币学会原副秘书长高庆民:这个是个十两锭,十两锭一两折合现在,就是现在的公秤大约是一两31.25克,十两锭就是31.25克乘以十,就是312.5克,大约的重量] [同期声:资深收藏家 陈踔:每个地区,比如讲四川地区、云南地区、贵州地区跟广西的十两锭,它的重量实际上我们讲,没是标准没是统一的。从三百多克到接近四百克都有,都称为十两锭/是广西的银锭,所以造型是这样的。如果是四川的银锭,它还是,我们讲的椭圆形。而且银锭的面值,它除了这个十两锭,它还有五两锭,我们讲还有一个五十两锭,甚至最多的达到一百两的锭都有的] 那藏友带来这一块银锭价值几多呢? [同期声:资深收藏家 陈踔:作为这个银锭来讲,我这么多年来,反正所知所见的,这个银锭仅此一枚,所以非常的珍贵。可惜就在这个地方,他以前因为验银,就是你这个东西拿到钱庄去以后,他要看看里面是不是银,他就砍出一块,他是以前没有收藏的概念的,所以对品相要求不像今天这么严格。这样的话,砍去这一块是个官锭的话,我们给它估价大概在两万块钱左右] [主持人 王静波 藏友 覃治国:我对专家的鉴别我非常满意,像这块银锭我还是会继续保留下去,一直留着。一直收藏下去,那么我们覃先生是喜欢这个东西哦,然后就把它当成一种爱好,以后还会继续收藏别的咩?会的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