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演讲三座大山:紧张、忘词、超时,怎么破?

 刘沟村图书馆 2019-06-10

Daniel

大家演讲中都碰到过哪些问题?

    朵小朵

一听说要上台演讲我就紧张,怎么破?

    卓sir

我更严重,一紧张就忘词,站在台上大脑一片空白……

    张处长

我倒是不紧张,就是一不小心就超时,内容经常讲不完。

19:53

Daniel

明白了,你们等明天的推送吧

跟我想象的差不多。演讲中常见的尴尬场面也就这几个了。这里面最严重的就是在台上忘词了,为了让你得到安慰,我先讲一段我忘词的惨痛经历让你高兴高兴。

几年前,受到一个朋友的邀请,去给他公司团队培训。因为航班延误的原因,我凌晨三点才落地,早上七点就上台,体力严重不支。好在我是上台疯,另外课程内容也烂熟于心,所以一上午讲下来没有任何意外,学员反馈都很好。

为了加快进程,中午没有休息,吃完午饭休息15分钟就继续下午的课程。下午三点左右中场茶歇的时候,我实在撑不住了,就在后台的沙发上睡着了。等到主持人把我叫醒上台的时候,大脑里除了还知道自己是在培训,其他一片空白,只有三个问题:

我在哪?

我都讲了啥?

我接下去要讲啥?

毫不夸张的说:彻头彻尾的断…片…了……

当然,我还是活着从讲台上下来了,而且从此以后这段经历成了我吹牛逼的资本:

“你在台上断片过吗?我告诉你,没经历过在台上断片的,都算不上专业的!

现在,我们可以怀着轻(xing)松(zai)愉(le)快(huo)的心情来谈谈这几个问题怎么应对了。先明确一点:这几个都是技术问题,技术问题就有技术上的解决方案。所以我给的答案肯定不是喂鸡汤打鸡血,而是实际解决方案。

1、演讲紧张症候群

告诉你一个秘密:所有人面对演讲都紧张。

我的演讲经验超过3000小时,到现在每一次上台前,无论是几分钟的即兴演讲,还是几个小时的系统讲话,都照样会紧张。如果是新的话题或者不熟悉的听众,我甚至会在前一天晚上睡不好。

紧张是生理反应,说明你身体的系统一切运转正常。

试想一下,我们的老祖宗走出山洞去觅食,突然发现面前有几十个陌生的同类在盯着自己,他会有什么本能反应?

当然是恐惧啊!

恐惧的生理反应就是肾上腺素水平提升,心跳和脉搏加速,血流量增加,肌肉紧张……这些都是为跑路做准备的。

在这种时候不具备恐惧反应的,都因为跑太慢,基因被淘汰了。所以遗传到现在,就是所有人都会紧张。

当想象到演讲的场景,这种写在DNA里的远古记忆就出现了,人开始不由自主的紧张。这种紧张是不受理性控制的

也就是说,不断告诉自己:别紧张,别紧张。这招基本没用。

正确的办法是,把紧张当做一个技术问题来解决。

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消除紧张这种情绪,而是为了把这次演讲做好。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紧张都会对演讲效果有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给紧张情绪用1-10分评分的话:

▶3-5分的紧张程度会让你发挥得比准备的还要出色。因为肾上腺素的作用,思维会格外活跃,灵感迸发,感染力也会特别强。所以,轻微的紧张是好事,如果演讲前一天晚上睡不着,那就睡不着吧,少睡一会你也不会讲得太差。

▶6-7分的紧张会对演讲有一些破坏。这种破坏主要是因为紧张带来的语速过快引起的,比如结巴、忘词等。而之所以会到达6分,是因为你在担心本来恰到好处的4分紧张。无视它,你会自然的降到3-5分的最佳状态。

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得分太低和太高的两极:

▶3分以下的紧张值说明你太平静了,对演讲内容和听众都已经熟悉到没有新鲜感的程度。以演讲、培训为职业的人有时候会这样,但我不允许自己这样,因为这代表一切都成为流于形式的表演,没有丝毫的挑战和新意。

▶8分及以上的紧张会带来严重的生理反应,例如全身冒汗、颤抖、双腿发软、声音又尖又细,最严重的会紧张到失声。这种程度的反应就不能无视了,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前面说了,紧张的本质是陌生引起的恐惧反应。所以,缓解严重紧张(再重复一遍:只有严重紧张才需要缓解)的第一招是:降低陌生感。具体办法是:

▶降低对演讲内容的陌生感。反复练习,直到演讲内容可以不过脑子就自动从嘴巴里流出来,不仅可以缓解紧张情绪,而且保证了即便仍然紧张,也不会表现太差。

降低对演讲环境的陌生感。有条件的话,提前一天到演讲场地,站在台上找找感觉,甚至可以在大脑里彩排一遍。实在不行,也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场,这样不仅可以熟悉环境,也给自己的身体逐渐平静的时间。

(补充:在脑海中排练是我的独门秘技,奥妙无穷,试试就知道了。)

降低对听众的陌生感。提前在场内跟已经到场的听众闲聊几句,混个脸熟,会平静很多。而且,上台以后,会有一种自己有托的底气。

陌生感降低以后,如果紧张反应还是太强,可以用第二招:从生理上破解紧张。反正,我们都知道紧张情绪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只是要让紧张情绪别反应那么大而已。

基本功是深呼吸:鼻子吸气,尽可能憋住,然后嘴巴吐气。通过给身体更多的供氧来降低神经的兴奋程度。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加上“数息法”: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数自己的呼吸,当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偏移了就重新开始。我们的目标是:数到100。

实在做不到,就回到我刚才说的:在大脑里排练。用放电影的方式,从自己走上讲台的第一秒开始,把即将发生的演讲的每一个细节演一遍。

如果以上这些全部都做完,还是紧张得没法继续进行演讲,又不肯放弃,就请联系我吧。我有办法帮你,不过不宜公开。

2、忘词:讲得多了总会遇到

只要是专业选手,免不了有忘词的时候。

真不是开玩笑。无论演员还是歌手,一辈子不忘词的都是极少数。连新闻联播的主播,也忘过词。

因为专业选手意味着得反复唱/演/播/讲,再小的概率乘以足够大的基数,都会出现一两次纰漏。

所以,我没法告诉你怎么能不忘词,我只能告诉你:

1、怎么不出现严重忘词?

2、忘词以后怎么办?

话剧演员在舞台上说漏一两句台词难以完全避免,但是如果漏掉对理解剧情有重大影响的台词,或者让其他演员接不上戏,那就是演出事故。演讲也一样,可以漏掉一两个信息点,但不能漏掉重要的内容模块

做到这一点的办法是:演讲内容要结构化,并且结构连接有逻辑

所谓结构化,是指演讲内容不能一盘散沙,而是要筛选、删减、合并、归类,最终形成金字塔。

再次强推金字塔原理

所谓结构连接有逻辑,是要找到一条线把不同部分串起来,既有利于听众理解,也能防止自己忘记。

例如:

用“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逻辑讲述,你不太可能会把中间的“今天”模块给忘了;

用“问题-方案-结果”的逻辑讲述,你也不太可能到最后忘记讲问题解决得如何……

只要大模块没丢掉,其他被忘记的,都是不重要的。讲到后面想起来了,能补上就补,补不上就算了。听众又没看过你的提纲,并不知道你讲错了或者讲漏了。会讲漏某个点,说明当时你很兴奋,行云流水,现场对演讲提纲进行了最后一次最完美的修改。

真正棘手的,是像我那次经历一样:断片了,不知道接下去要讲什么。但是,也是有办法应对的。

回顾内容或回到主题。用“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的句式,回顾之前已经讲过的内容。或者用“今天我们讨论了很多,最关心的始终是……”句式,回到演讲的核心思想。在这个时间里,赶紧回想下面的内容。

和听众进行互动。条件允许的时候,可以通过向听众提问的方式来为自己赢得时间和提供回忆线索。例如如果是在培训,就可以问:“我刚才谈到的这些,接下来一周以内您可以应用哪些部分呢?”

▶用事先准备好的应急内容救场。在准备演讲时删减掉的内容里挑一两个精彩的作为后备,万一台上出现大脑空白,就拿来临时替换。

带提示卡片。并不是必须完全脱稿才算好演讲,而且带上提词卡以后往往反而更不容易忘词。注意:宁可带提词卡,也不要把PPT当提词器。(参见前一篇文章最后一节)

揭晓一下谜底:我当天用的是互动+回顾法,要求学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上半场培训内容的理解。一边听我一边感叹:我还讲了这个呢?三五个人分享之后,我的回忆就找回来了。

三、精准掌握时间

精准的控制时间是专业水准的表现。

在学校担任辩论队教练的时候,我会让一辩和四辩面对面同时背稿,我则在一边掐秒表,要求在三分钟计时声响起时,两边同时以“谢谢”结尾。这种精准到1/10秒的表现总是能赢得很多印象分。

此外,准时也是对听众和组织者的尊重。讲者超时简直是组织者的噩梦。做公关和市场的同学都懂的。

超时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想讲的东西太多了。具体表现:

1、准备内容时留下的东西太多;

2、没有排练或者排练时没有算过时间;

3、现场兴奋发挥过头,讲顺嘴了。

应对的办法自然是:

▶断舍离。按照实际演讲时间的85-90%来准备内容,不断的在提纲中寻找“剩下的这些哪一点对说明主题最没有帮助”,然后果断删除。记住Less is more:不要试图压缩每项内容的时间,而是果断删除其中一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简化。

▶排练,而且计时。精彩绝伦的“即兴发挥”就像鬼一样,人人都听说过,但是没人真的见过。好的表现都来自充分准备。用PPT的排练计时功能精确记录每一页的耗时时间,然后逐页思考:是删掉这一页,还是用更简洁的表达?

▶现场发挥适度。用了前两种方法以后,你应该给自己空出了10-15%的弹性时间。这就给现场的灵光一闪留下了余地。注意:现场的发挥限于补充论据、案例、表达方式,而不是增加一个分论点,更不是修改核心观点。

与超时对应的情况是时间没用满。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1、预留的弹性时间没用上;

2、讲漏了某些不重要的内容;

3、语速太快(多数人都会出现)。

解决的办法更简单:

1、准备内容时,除了按85-90%的时长准备固定内容,还可以准备10%左右时长的可选内容,在演讲主体内容的最后加上去;

2、在演讲主体内容完成后,正式结尾出现之前,对全部内容进行一次回顾梳理,给听众一个最后的one page to take away;

3、给听众留一点提问时间

总是等到演讲快结束的时候才发现时间多了还是少了是不够的,演讲过程中也要对时间进行动态掌控。要求主办方在场地最后挂一个挂钟。如果你按照我说的办法用PPT的计时功能排练过,你就知道讲到哪一页时应该过去了多长时间。发现自己快了或者慢了,随时调整即可。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后,就会对自己的语速和时间的流逝产生一种直觉。当能做到时间误差控制在5%以内的时候,以上的方法也就不再需要了。

没有完美的演讲,只有臻于完美的演讲。再周全的准备,现场都会留下遗憾。不必过于纠结:现场除了预料之外的遗憾,也有预料之外的精彩发挥。对于听众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你有没有按照自己事先的设计完成演讲,而是有没有从你的分享中有所收获。始终记得:你想要分享的有价值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演讲因思想而伟大,

思想由演讲而传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