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战兢兢地谈谈“料酒”

 lionlfslfs 2019-06-10

笔者一向反对饮酒,酒精对健康没有好处;即使少量饮酒,与不饮酒者相比,除了获取所谓的生活乐趣外,并不能有任何的增进健康的益处。

喜欢喝酒的人,当然也会担心喝酒对身体不好,他们似乎找到了另一种补救的办法——  在酒里加各种各样的“料”——泡着喝。首先声明,此处,我丝毫不敢诋毁任何一种“国粹药酒”。

他们都往酒里加什么来着呢?

首当其冲的是各种水果和野果,具体有:杨梅、桑椹、猕猴桃、蓝莓、山楂、梨、石榴……

其次有各种中药材,如藏红花、鹿茸、海马、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熟地、当归、何首乌、黄芪、冬虫夏草、灵芝、丹参、赤芍、鸡血藤、枸杞子、蛤蚧、海狗肾、桑椹子、五加皮、独活、桑寄生、杜仲、威灵仙、木瓜、白花蛇、川芎、红花、神曲、山药、贝母、陈皮、五味子……当然还有各种动物的“鞭”……

再次有各种毒物,如活蝎子、鱼胆、毒蛇、蜈蚣、胡蜂……

“果酒”

用水果或野果泡酒,并不会产生或催化出什么特殊的“功效成分”。这种“料酒”就是酒精+某些水果或野果的特殊成分。但此酒确实可以让水果中的糖、酸以及其他成分溶出到酒里,改变酒的口感和风味,确实喜欢少量饮酒的朋友,倒可以喝一点。不喜饮酒的人还不如直接吃水果来的干脆,毕竟不用受“酒毒之苦”。

中药酒

再说说中药浸泡其中的“药酒”。酒精的确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 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浸泡过程的实质就是所加材料的溶解——和开水加糖成为糖水是一个道理。

不论何种食物,通过进食进入人体后,都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被分解成蛋白质、脂肪、糖及其他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那种认为吃什么器官就“补”什么器官——所谓的“以形补形”是荒谬的,仅仅是一种由古到今、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哪怕大象鞭泡到酒里,喝下去的也不过是酒+某些蛋白质的浸出液罢了,说不定还有尿骚味呢!而且,长期饮酒会影响肝脏功能,出现肝硬化等并发症,雌激素灭活减退而造成雌激素猛增,进而减少睾酮(雄激素)的分泌。结果壮阳不成真成痿哥了。

其他的中药材也一样,酒精的浸泡都相当于搬运工的角色——药材借酒精的有机溶出作用部分地进入了酒中。这里,喝酒相当于吃药了,是药就有三分毒——比如何首乌已经有明确的肝毒性,配以酒精,岂非雪上加霜、毒上加毒?哪怕是神药,在不懂药性,不知剂量,不知毒性的情况下,贸然长久服用,都有可能以肝肾功能的损伤为代价!遑论酒毒在后,虎视眈眈,这样的药酒,不喝也罢。

毒酒

至于,各种毒虫、毒蛇、鱼胆本身就有很大的毒性,它们的毒性并不会被酒所“消解”,无法治疗各种风湿病,也很难具备疏通血管等养生功效。像鱼胆引起的剧烈呕吐与腹痛,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举不胜举;饮“胡蜂蜈蚣毒蛇酒”中毒的也时有耳闻。

酒是乱性物,劝君莫贪杯;

往里加东西,不能解其害;

健康养生经,科学是准绳;

有益和有害,细细辨明白。

作者简介:李成,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致力于健康常识的启蒙、从医趣闻的分享、生活感悟的记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